|
图:养猪业在六十年代曾是香港农业支柱之一作者供图
还有几天就是中国传统的己亥猪年,香港市面上开始充满与猪有关的节日装饰,将东方之珠点缀得更加辉煌璀璨。不过,踏入猪年的第一天,港人就要面临「无猪食」的局面,皆因在过去两个月非洲猪瘟在内地肆虐,多个省市的猪场先後中招,为了减低猪瘟疫情对港人健康的影响,食物及卫生局联同生猪屠宰业界决定从二月五日(年初一)至二月七日(年初三)暂停屠宰猪只,以便全面对屠房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
提起猪,令笔者回忆起香港的养猪业。对於九十年代之後出生的港人而言,绝对不会联想到养猪业曾经是香港的农业支柱之一,因为今天新界已经城市化,昔日的农地猪舍都变成高楼大厦,养猪业硕果仅存,加上政府对养猪业的环保管制日益严格,更将经营者赶上绝路。目前,本港九成半以上的生猪都靠内地供应,而为了集中屠宰,港英政府於九十年代在上水设立了大型屠房,取代屹立长沙湾多年的屠房,从那时开始,生猪就毋须再运入市区再屠宰,道路和铁路上再也不会见到运猪列车和货车行驶,对广大市民来说,无疑大大降低了臭味和猪叫的滋扰。
其实,在五六十年代,在新界有不少简陋的猪场,经营者皆个体户,他们利用新界尚未发展的山头和农地,用木料盖搭起简陋的猪舍,养猪数目因地制宜,地方大的,会饲养过百头,面积小的,饲养数头也有,而基於当年港英政府对环保管制并不严格,因此清洗猪栏和猪只排泄物都随意排放到河道,日积月累之下,猪场一带就会臭气熏天,也成为新界的一种独特气息。
以前的猪只吃的是什麽?答案只有两个字——猪馊,这些饲料不光光是猪农每天从不同渠道收集得来的厨余,也有从制饼厂、面包厂收集回来的过期产品和副产品。
【华发网根据大公报采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