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段时间,几款社交软件在同一天闪亮登场,它们打着“亲密”、“真实”、“轻社交多表达”的牌路,立志包抄微信。没过多久,这些社交APP又全都经历了被下架、负责人被约谈,要求社交App确保网络空间清朗。
这些App确实是很不清朗了,请问哪个人的社交降级,会通过下载另一款社交软件来实现?
像我,我为2019年立的flag,是“告别社交”。于是我把这些APP都下载了,然后又删了个遍。
国人多爱社交。
日常关系维护,就像养花种树,少不了嘘寒问暖,细心栽培。成事之前,二锅头穿肠过,彩虹屁放出口,也是必备仪式。逢年过节,更要加大社交的频率及程度,不嫌累。对于擅长social的社会人来说,唠嗑、套近乎、化解尴尬就跟喝白开水一样简单。
9012年了,我们还没逃出这套逻辑——在聊天APP上玩转微笑、鲜花、职场五件套;在支付APP上常给丈母娘的树浇水;在抢票APP上呼朋唤友,为了快人一步回家……
所有APP都成了社交应用,让手机的内存爆炸,让我们的心情暴躁。
那些即将回家过年,接受亲戚灵魂拷问的90后,连在自己的手机上也无法安安静静地做个“精神芬兰人”,他们可能选择原地自闭。
即时通信软件:
驱赶社畜的高科技电棒
有人警告当下的人类,到了2030年,人们每天将只工作三小时,许多岗位都将被机器人取代。
我真巴不得有机器能帮我多干点活,那些机械重复无聊透顶的工作,让机器人来做,我们去玩摇滚环游世界或者干脆在家睡大觉有什么不好?
再说了,发达的科技真的将人类从工作中解放出来了吗?直到今天,便携式电脑、移动终端和即时通信软件的普及,让员工变得要24小时待机,工作与生活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工作效率提高多少不好说,但工作负担明显加重,过劳成了每个都市人都要承担的风险。
许多人甚至根本没法享受一个不被打扰的假期:根据马蜂窝的《中国上班族旅行方式研究报告2017》,多达88%的白领都需要在旅行过程中处理工作,宁愿少带几件衣服也不能忘掉手提电脑和移动硬盘。
在最先享有技术优势的互联网企业里,九点上班、九点下班、一周工作六天的“996”成了工作时间的标配。最近加入996行列的有赞,公司领导还被曝在年会上说过“95后已经非常不勤劳了”这样的话。这是想让他们除去睡觉时间,在每天剩下的4小时里再做些什么?
交友APP带来的错觉:
不好看就约不到
交友APP的签名栏中,每个人都是更看重另一半的三观和真心的好女孩、好男孩;但他们的头像会告诉你,他们对好看的皮囊和有趣的灵魂有着同样的追求。
所有的交友软件都在鼓励我们展示自己光鲜亮丽的那一面,于是几个月前还力挺王菊的女孩们假装自己没有化妆P图,那些平常一点都不人文的理科生纷纷看起了村上春树......
但如果你的长相并不出众,那用交友APP找伴侣只会是浪费时间,因为露脸往往是双方最具诚意的时刻,也会是人们交往的终点。
那些号称能通过精神匹配来帮你寻找灵魂伴侣的社交软件,妄图通过几个简单的测试题来决定你和谁更具有“匹配度”。人生就是一道道的选择题嘛,技术煞费苦心地包装,或许就是想让你知道交友APP的初心和动机就是这么单纯。
到了最后,回到线下的真实世界中,两人交往的契机,仍然只能回到面对面交流,相互认知,并且产生对各自真实内外形象的欣赏。
过于冗余的社交功能:
买个火车票还要请朋友给我提速?
我们的社交活动太多了,其效率和目的性高到了让人反胃的程度,就连抢一张回家的火车票,也要“邀请好友来帮我提速”。
这不就是个加载速度先到先得的问题吗?我换个200M的宽带还不行吗?为什么还要发到朋友圈,告诉我的每个朋友:我,可怜的漂一代,在大城市浮沉了几年之后连回家的火车票都买不到!
我非但买不到票,连想说的话都无法传递给对方。有没有发现,那些主打算法的软件,总是给你推荐前两天无意扫到的前男友账号,而你想留给心上人的小心思,却被算进了某个巨型树洞中,纵使你思绪万千也永无翻身之日。
社交降级的终点:
那个自闭的年轻人决定去相亲
作为“独生子女”成长起来的90后,本就不具备强社交能力。但我们也是最矛盾的一代,既渴望灵魂伴侣,又无法全然不顾门当户对、郎才女貌;一边小心翼翼地维持着和他人的距离,一边又希望心上人能突破自己设下的重重防线来相见。
直到我们自己也成为了社会人,现实压力一波又一波地涌来,在每一个昂扬向上的工作日背后,用“佛”和“自闭”为自己的小世界圈起一块可怜巴巴的自留地,但又忍不住伸长脖子观望别人家的花花世界,最终自我拉扯成一只“自杀性单身”着的柠檬精。
微信上都是工作、微博上自言自语、交友APP又一个接一个地卸载,90后既是远离社交,也是深陷社交。这场社交降级的终点在哪里?
今年春节,曾经立志要做新新人类的这个年轻人,或许将第一次对爹妈的相亲提议动心吧。
来源:新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