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粤港澳大湾区深化创新合作,科教界蓄势待发。昨日公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专辟一个章节,详述创新科技的内容,当中创新、创业的惠港政策包括加强建设众创空间、支持粤港澳设立联合创新专项资金等措施,大力支持青年到大湾区创业。高教界欢迎有关措施,形容《规划纲要》的内容将大湾区科技创新产业化发展的大门真正打开,当中为港人提供的优惠政策,相信能吸引更多港青北上大展拳脚。
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就香港发展国际创科中心作出重要批示,中央有关部委推出科研资金「过河」、支持本港机构积极参与国家科技计划等一系列政策。然而,要推动科创发展,除了科研基建和资金,培养创新、创业的氛围,以及促进科研「落地」同样重要。
设联合创新专项资金
《规划纲要》在第四章,就创新科技提出多项措施,在优化区域创新环境方面,为了让港澳青年提供更多创新创业的机遇和更好条件。纲要提出要加快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众创空间等设施,同时支持其与港澳建立创新创业交流机制,达至共享创新创业资源,共同完善创新创业生态。
另一方面,纲要亦强调要鼓励粤港澳企业和科研机构参与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例如共同举办科技创新活动,支持企业到海外设立研发机构和创新孵化基地,以鼓励境内外投资者在粤港澳设立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
港企倡政府出「鸡精书」
至於资金援助方面,纲要提出要支持粤港澳设立联合创新专项资金,就重大科研项目开展合作,允许相关资金在大湾区跨境使用。同时,香港、澳门在广东设立的研发机构按照与内地研发机构同等待遇原则,享受国家和广东省各项支持创新的政策,鼓励和支持其参与广东科技计划。
刚於去年进驻广州的生物科技公司水中银首席执行官杜伟梁认为,措施有助鼓励港青北上发展。他建议,政府应出版一本「鸡精书」,简介其余九个城市有哪些惠港措施,方便港人北上发展。洞视科技创办人陈敬伦亦认为,现时大湾区内的资讯流通度不足,冀未来能加强透明度,让港企亦能大展拳脚。
科创的另一重点是「落地」。为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纲要提出,将大湾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包括支持粤港澳在创业孵化、科技金融、成果转化、国际技术转让、科技服务业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共建国家级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和粤港澳青年创业就业基地等成果转化平台。
「前研後产」缔造优势
香港大学欢迎《规划纲要》,表明计划进一步开展在大湾区的合作;相信它将提供宝贵机遇,让不同学术机构的研究学者,在跨学术领域交流新知达至成果,推动区内学术和商业协作,并为港大学生提供更丰富及多样化的学习体验。
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创新科技中心主任黄锦辉称,香港在基础研究领域应发挥重要作用,利用国际化和科研实力强劲的优势,将国际化的科研网络在大湾区内进行分享,最终令大湾区形成「前研後产」的产业链模式。
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生命科学部嘉里理学教授张明杰认为,纲要出台只是迈出了第一步,未来还需要各地政府去积极响应和落实。他希望,香港能发挥大湾区龙头城市的带头作用,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华发网根据大公报采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