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蜚语 于 2019-2-24 20:56 编辑
1月,云南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20.6亿美元,同比增长13.9%,持续较快增长。其中对卡塔尔、印度、俄罗斯、菲律宾、伊朗、新加坡、韩国、印度尼西亚、泰国、老挝等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速较快,增幅分别为5591.8%、1384.1%、603%、375.5%、324.2%、294.1%、152.1%、151.4%、56%、20.8%。从重点市场看,云南省与东盟国家实现进出口额14.4亿美元,同比增长16%,占全省的比重达49.9%,为云南省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对南盟贸易额实现6677万美元,增长166.77%,对欧盟贸易额实现1.5亿美元,增长116.3%。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云南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提出了云南要努力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战略定位。
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云南从末梢走向前沿、从边陲走向窗口,展现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强大的发展势能。
云南建投集团乘势而上,始终牢记国有企业的使命,主动肩负起积极融入和服务国家、云南高质量跨越发展的神圣职责,在“一带一路”的壮阔征程中硕果累累:荣获6项境外鲁班奖,已形成“东南亚、南亚及中东和非洲”三大海外市场格局,业务遍及老挝、缅甸、印度、贝宁等20多个国家,越中友谊宫、万象至万荣高速公路、赛色塔综合开发区、万象国际商业旅游中心等关键项目和示范性工程落地生根。
2018年9月,贝宁共和国总统塔隆率团考察建投集团,这是建投集团有史以来第一位到访的国家元首。云南建投正用巨笔擘画发展的崭新蓝图,铺展“一带一路”的壮美画卷。
面对国家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的广大前景,云南建投审时度势,通过建设强有力的海外区域党组织,围绕企业发展这个轴心,融入中心抓党建、创新理念抓党建,党建与各项工作深度融合,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发展资源和发展成果,凝聚起发展的强劲动力。
在云南建投“一带一路”征程上,各区域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的战斗堡垒作用,以抓好党建促发展,实现区域党建工作全覆盖、共推进,以新思想指导新实践,筑牢了云南建投高质量发展的“根”和“魂”,点亮了国门之外的一盏盏红色明灯。
据介绍,云南建投结合集团驻外各党支部工作实际,开展海外党员勇于担当、主动亮身份、明责任、作表率等活动,争当海外“建功立业”的排头兵,在海外项目中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局面,提振干部队伍精气神,打造出了一支能干事、会干事、愿干事、敢干事的高原铁军。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潮中,“建投铁军”成为强劲的“建投动力”,关键项目和示范性工程落地生根。
建“友谊”之宫。2017年11月12日,由我国政府援建,云南建投集团承建的越中友谊宫项目正式落成移交。该项目运用了多种新技术、新材料、新规范,获得了商务部验收优良工程、第五批全国绿色施工示范工地、国家QC小组活动成果全国一、二等奖等荣誉。
筑“万里”之路。由云南建投集团投资建设运营的万象至万荣高速公路项目,是云南省属国有企业勇于改革、大胆“走出去”参与国际资本运营、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又一成功范例。建成后,对于改善老挝民生、加快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将成为老挝的友谊之路、致富之路、幸福之路和高速公路建设的示范样板,以及加深中老两国经济贸易和社会文化交流合作的里程碑。
创新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云南建投在海外市场结构与空间布局上进行了全新的思考,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不断将中国技术、中国标准带到海外,推动形成“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中国设备+中国管理”的全链条“走出去”模式,以国际市场业务的迅猛发展为支撑,创造更多“中国制造”新品牌。
经过多年的创业与发展,云南建投集团的工程项目遍及南亚、东南亚、中东、非洲各地。在国际上,云南建投集团已成为了一张金字招牌。在“走出去”海外业务的拓展中,不但自我发展得到了“强身”,还促进了海外经营联动效应的“壮体”,带动了驻地国家的民航、运输、进出口贸易和金融、保险等相关行业的业务发展;“舞动”了投资领域,走好了“走得出去、走得稳健、走得长远、走得更见效益”的“时装步”,为海外潜在新投资发展下好了“先手棋”。
在创新管理模式上,云南建投集团紧密结合企业实际和海外业务“国际化、专业化、强管理”的特点,为当地政府和中方有关企业提供了解决方案。建设“效益型”机制。为大型复杂工程和投资项目建立比较完善的业务管理、经营方式、风险应对等措施和方案。在海外市场战略研究、实施、经营布局与经营结构调整、资产经营和资本运营、科技开发与应用等方面,积累了第一手经营管理经验。通过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工作岗位的输出,打造了一支能够应对复杂环境、统筹协调各方力量的人才队伍,为当地培育出了大批高技能、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在改变外籍员工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同时,实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云南自古就是中国通向海外的要塞,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将云南转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大通道”优势再次凸显。云南建投集团凭借40年的海外投资开发、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丰富经验和优势,在如何让“大通道”真正“通”起来,“活”起来,“亮”起来中进行了生动实践。
云南建投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发项目,专注于带动经济、保护环境、造福百姓、共建和谐四大实践,努力实现“共商共建共享共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资源虽然丰富,但由于科技和工业及建设能力落后相互掣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很多国家物资匮乏,连建筑材料都需要从国内采购运达和协调当地政府解决。云南建投积极开展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民间团体组织、知名人士等的广泛交往,解决了在当地参与发展的政治“要素”和社会“瓶颈”。
受云南省政府委托,云南建投集团组建了云南驻万象商务(企业)代表处、云南驻金边商务(企业)代表处和云南驻新德里商务(企业)代表处。全力以赴发挥好商务代表处作用。按照“协调、窗口、服务、维权”八字工作方针,三个驻外商务代表处充当了云南省对外交流与合作中的信息员、联络员、宣传员和服务员角色。与驻在国政府、中国大使馆、经参处及各工商业协会、中资企业等密切联系,形成了有效的协调、会晤、会商机制,针对驻在国国情及省内专项工作需求开展了驻在国税务、法律、市场情况等一系列调查研究,为准确研判当地政治经济发展趋势,指导企业更好地拓展市场、规避风险、维护权益、实现共赢奠定了基础。做好商务促进工作,在三个代表处的积极协调下,共有10余家企业落地驻在国,开展各类培训40余场次,累计培训中资企业等800余人次。
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民心相通”是重中之重。授人以鱼,也要授人以渔。5年来,云南建投积极参与援老挝乌多姆赛职业技术学校技术合作项目,邀请老方派遣的职业技术教育专家来华培训,共举办烹饪、汽车维修、手工艺(木雕)、酒店管理、农业及电子商务6期专题培训班,培训人次达234余人。为柬埔寨政府办公大楼技术合作项目柬方技术人员进行土建结构、装饰装修及机电设备维修及维护保养培训,确保办公楼的正常运行。
云南建投集团在海外经营发展中,还为当地培养了大量的企业管理人才和技术运维专业人才,既为他们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解决了应急问题,还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达到了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融合、思想融汇、感情融通及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目的。
云南建投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点滴耕耘海外事业,绽放出了绚丽的光彩。截至目前,已设立海外常驻机构20多个,有驻外员工2000余人。
按照“国际工程承包+海外投资”双轮驱动的经营战略,云南建投先后进入了东南亚、南亚、中东、非洲等地的20多个国家,建设和投资了100多个国际工程项目,海外营业收入累计达30多亿美元,计划海外投资总额达40多亿美元,在建项目投资总额超5亿美元。
2018年,云南建投在最具国际拓展能力承包商中位列第9位,在中国100大跨国公司中位列71位,连续9次入选美国《工程新闻纪录》(ENR)250强,位列132。
作为省会城市以及拉动云南省经济发展的主力,昆明在云南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战略中发挥的作用非常重要,正如在与“一带一路”建设一脉相承的“桥头堡”建设中扮演的“桥枢纽”“桥核心”角色一样,学者们认为在云南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昆明将继续发挥令人期待的“引擎”作用。
云南省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助理、助理研究员胡娟说,“昆明是云南省会,是云南社会经济发展排头兵,是云南人才资源、经济资源、投资环境等优势的集合地,具有先发优势和聚集效应。从前期的桥头堡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建设、南博会永久落户昆明等对外开放战略和合作机制来看,昆明的对外交流合作从广度和深度上更有基础。”省社科院南亚研究所副所长杨思灵也表示,昆明作为全省经济总量占大头者,它如何谋求与东南亚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促进贸易往来一方面能拉动全省对外开放的速度与深度,另一方面也是个好的学习“模板”。
据了解,针对“一带一路”战略部署,云南的相关部门已进行十大课题研究,完成了云南在“一带一路”重大战略中的总体方案设计。概括起来就是构建“一横一纵”两个通道,外加两个辅助通道。以昆明为支点和中心,一横是向东连接泛珠三角、太平洋等经济最发达地区,向西通过瑞丽连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印度洋沿线国家;一纵是向北通过成都、西安连接北方丝绸之路,向南通过磨憨口岸,连接老挝、泰国、新加坡进入南太平洋。辅助通道方面,一是沿老史迪威公路,连接昆明和印度加尔各答;二是通过云桂铁路,连接广西防城港并进入太平洋。
借力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建设
以昆明为起点建立“旅游走廊”、“文化走廊”。
“一个人站在一个优势位置上,别人肯定会优先看到你,但问题是要怎么结合自身实际,寻找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方法。”胡娟说。
杨思灵头脑里有一个关键词——“筛选器”,从“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之初,他就给予高度关注。他认为,昆明最大的优势是旅游、文化产业,“可以先通过旅游文化活动,加强与东南亚国家间的民间往来,互相了解才有经贸等进一步合作”,杨思灵认为,“春城这张名片真正打出去了,下一步的交往合作也就容易许多,而且,旅游、文化产业也是昆明的特色长项。云南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昆明可以做的事情其实很多,比如建立一个以昆明为枢纽的旅游、文化走廊,与目的地国家达成协议,让游客通关时免签或简化相关手续。”
在杨思灵的设想中,这条环线旅游走廊是这样的:昆明—仰光—曼谷—金边—河内—南宁—昆明。与此同时,积极推动沿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力资源开发;加强旅游圈线路旅游资源的营销与推广;促进旅游沿线通关便利化,积极推进免签制度的实现。“当然也可以搭建一条通向更远方的旅游线,比如从昆明出发,经由缅甸到印度加尔各答、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最后通往阿富汗。”他建议在昆明和瑞丽、磨憨、腾冲等口岸,以及仰光、曼德勒、德木、达卡、加尔各答等建立人员便利化通道;开展教育、人力资源培训、语言文化交流、学术交流活动;建立和形成联合统一的旅游促销机制,开展边境旅游和跨境旅游项目,边境省邦节庆活动;鼓励民间自驾车旅游、汽车拉力赛、边境文化旅游、民族体育赛事等项目,让边境地区的人民广泛受益。
转变政府职能提升软环境
“加快推进桥头堡建设和云南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是一脉相承的。”云南大学大湄公河次区域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刘稚说,“云南和昆明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和原有的规划、原有的定位对接。”此外,她关注的焦点是,“一带一路”涉及的十多个省份,如何搭建战略平台、形成新的合作机制。
刘稚认为,作为云南的省会城市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中心,昆明在云南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如何深化改革以及对外开放将发挥重要作用。“我们要扩大对外开放,不能仅仅期待政策凹地会吸引来优质企业,更为重要的是发展好自己的市场主体。”她表示,新一届政府强调“简政放权”,昆明要做的是如何简化行政审批并做好市场开放,“更关键的是如何形成‘开放主体’,短时间内这个开放主体可以是政府,但长远来说这个开放主体必须是企业,政府得学会用好政策,学会在市场经济中游泳。”她认为,融入“一带一路”这个国家新一轮开放的格局,对云南、昆明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新一轮对外开放中,如何发挥优势、弥补缺陷,确实令人期待。”
杨思灵也认为,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作为云南省会的昆明要做的还有很多。首当其冲便是解决交通问题,“我去北京开会的时候,一个半钟头就能换一趟地铁、一趟高铁到达天津,但同样的时间,我从昆明老城区出发只能到达呈贡区,交通成本太高了,无论是城市交通还是城区、县区交通都还不够立体化。对于投资者来说,这是他们必然要考虑的软环境。”
企业做“走出去”的有心人
“昆明与东南亚许多国家的经贸合作先期做得比较好,但其他领域,如旅游、文化交流、民间交流、金融合作、软件合作等也应进一步深化合作。”胡娟介绍,2013年她到被称为亚洲“硅谷”的印度加尔各答考察时发现,当地软件行业发达,与云南、昆明的软件园有广泛的合作基础。“企业应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去参与、互动,看是否有先进项目能在昆明‘落地开花’。另一方面,政府要积极搭建政策平台和咨询平台。”
“要面向东南亚周边地区深化经济合作,这个过程仅仅是‘从上到下’,也应该是一个‘从下到上’的双向过程。”胡娟分析,“桥头堡”和“发挥云南作为我国与周边地区深化合作的排头兵”一是体现了区位优势,另一方面表达了在新一轮国家对外开放格局中“敢为先”的姿态,关键是企业怎样收到这种信号并落实到市场活动中去。
根据 云南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