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法国总统马克龙(左)和新西兰总理阿德恩联合发起会议\法新社
综合《华盛顿邮报》、美联社及《新闻周刊》报道:新西兰基督城今年3月发生枪手血洗清真寺恐袭,凶徒在社交媒体上直播杀人过程,全球震惊,网络极端主义备亦受关注。新西兰和法国5月联袂发起「基督城呼唤」峰会,承诺打击网络极端内容,多国和多间科技企业均列席并签署相关协议。然而,美国的缺席、协议内容模糊及协议引发的「言论自由」争议,均可能令其最终成一纸空文。
澳洲白人枪手塔兰特今年3月在新西兰基督城的两间清真寺枪杀51人,其间更在社交网站Facebook上直播杀人过程,直播开始後29分钟被Fb移除。虽然实时观看人数未超过200人,但在视频被删除後的24小时内,用户竟150多万次尝试将影片重新上载到Fb,并有30万个片段成为漏网之鱼,随後才被移除。
网络极端主义煽动暴力
5月15日,18个国家和8间科企领导人在巴黎签署以基督城枪击案命名的「基督城呼唤」协议。政府声言以包括新法规在内的渠道来对抗网上极端主义,同时企业承诺合作,确保自身不成为散播恐怖主义的渠道。
参与签署协议的科企包括六间美国公司和两间法国公司。为更好地履行协议,微软、推特、Facebook、谷歌和亚马逊五间公司还另外达成一项「九点计划」,承诺共同发展数码指纹等技术,加强审查串流直播视频,并与政府进行信息共享。在「基督城呼唤」会议召开前,Fb还宣布实施「一次封杀」(one strike)新政策,用户若从事违反Fb政策的活动,将立即被封锁30天,严重者还会遭永久禁制。
实际上,科企长期以来都在努力阻止居心不良者将社交媒体平台「武器化」,但网络极端主义演变为现实致死暴力的事件仍频繁发生。2017年8月,自称是新纳粹主义的人士利用Fb作为组织工具,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举行白人至上主义团体集会,其间1人死亡,19人受伤。2018年10月,一名枪手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血洗犹太教堂,造成11人死亡,枪手此前长期在一个边缘网站上发布反犹太言论。
美以「言论自由」挡驾
过去几年中,多国监管者已实施新规要求社交平台尽快移除攻击性内容,否则将面临罚款。今次的「基督城呼唤」协议虽无法律效力,但仍反映全球对科企未能阻止极端内容传播的沮丧。
参与签署协议的科企中有六间总部位於美国,但美国却拒绝签署协议,理由是「扞卫言论自由」。白宫表示,美国与国际社会一起谴责网络恐怖主义和暴力极端主义内容,并支持今次会议的目标,但「目前不宜加入背书」。白宫认为,美国难以在不违背扞卫言论自由的宪法第一修正案的情况下执行协议。
专家指华府犹如墙头草
悉尼大学媒体与传播系的教授菲奥娜.马丁说,「口头上说支持协议,但却不签署,这就跟墙头草一样,为的就是讨好选区里的政治极端主义者。」马丁说,「特朗普政府想跟恐怖主义言论在口头上针锋相对。这行不通,也无法阻止基督城恐袭直播类似事件发生。只有小心对直播进行规管才能阻止类似事件再发生。」
新西兰奥塔戈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阿利斯泰尔.诺特认为,美国缺席潜在削弱了「基督城呼唤」协议激起的全球热度,影响其执行力。
就在「基督城呼唤」协议签署数小时後,白宫更宣布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运动,请网民分享他们认为自己受到Facebook、YouTube和推特审查的经历。特朗普此前已表示会规管对保守派有偏见的社交媒体,而这些平台也经常被其指责为进行政治审查。
【综合《华盛顿邮报》、美联社及《新闻周刊》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