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86|回复: 0

包商行荡起涟漪 去杠杆仍在中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23 06: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7包商行蕩起漣漪 去槓桿仍在中局.jpg


  图:对于包商银行被接管後,市场上传播中小银行流动性困难的言论,央行出于防微杜渐的考虑,为中小银行提供流动性和信用支持

  包商银行被中国央行和银保监会接管,成为中国金融历史,尤其是同业金融市场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在笔者看来,市场对每一次事件的看法都会因为其「特殊性」有所不同,但一系列事件的共性也是显而易见的。总体而言,包商银行事件是数年来金融去杠杆的延续而已,换个角度来看,金融去杠杆仍然在「中局」。

  德国商业银行亚洲高级经济学家 周 浩\&

  包商银行被接管後,市场担心更多的中小银行可能会被接管,因此,即使在银行间市场流动性仍然相对宽裕的状况下,中小银行的实际流动性状况却因为各种担忧出现了更多的困难。出于审慎考虑,上周五(14日),中国央行再度出手,决定于2019年6月14日增加再贴现额度2000亿元(人民币,下同)、常备借贷便利额度1000亿元,加强对中小银行流动性支持,保持中小银行流动性充足。中小银行可使用合格债券、同业存单、票据等作为质押品,向人民银行申请流动性支持。

  市场流动性渐趋紧

  央行的行动表明,市场上广为传播的中小银行流动性困难并非空穴来风,央行出于防微杜渐的考虑,为中小银行提供流动性和信用支持,总体而言,有序去风险仍然是结构性降杠杆的主旨。

  简单回顾一下,5月24日,包商银行被监管机构宣布接管,官方的解释是出现「严重信用风险」,对这一说法市场有各种解读。简单而言,金融机构的核心是资本,换句话说,无论有多麽严重的风险,只要资本金足够,那麽理论上而言风险都是可控的。但「严重信用风险」的表述,似乎表明包商银行要麽未能正确计算风险加权资产,抑或资本获取的方式存在疑问,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当然,包商银行的具体状况仍需要官方解释,但市场却更加担心其可能代表着共性,因此对中小金融机构都表现出了担忧。中小金融机构过度依赖同业拆借的现状,导致了市场中的资金拆出方一旦选择对中小金融机构「谨慎拆出」,就会出现显着的资金链紧张的状况。由于大量的同业拆借资金的周期较短,同时市场存在从众心理,因此也容易导致中小银行的流动性紧张局面愈演愈烈。

  于是,笔者发现了这样的怪现象,即尽管央行通过某种程度的「增信」来避免包商银行出现兑付和经营危机,但包商银行的连带效应却导致了大量的其他中小金融机构出现流动性困难。覆巢之下,难有完卵,一时间,资金拆出方更容易采取「一刀切」的做法,这让市场的恐慌情绪蔓延。

  金融系统依附于信用体系而存在,这导致了一旦信用缺失,市场就容易失效,这也意味着如果不对市场的信用失效断点进行修补,那麽其传导和蔓延效应将无可避免。正是这种金融系统的互相融合和金融市场的传染效应,导致风暴的到来显得十分迅猛且直接。监管机构当然知道这一点,但考虑到过度承担风险的金融机构可能带来的巨大潜在风险,因此不得不采取类似接管这样的强制手段来进行风险管理。相信监管部门对于事件可能带来的各种可能结果,不知道已经推演过多少次。

  後续个案影响变低

  从相对宏观的角度来看,在目前经济面临困难的状况下,监管机构决定接管包商银行,不仅意味着包商银行本身存在着需要被严格管控的金融风险,也表明去杠杆和去风险从未离开政策决策者的案头。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来看,我们大致可以认为,经济本身的上行风险是有限的──因为一旦经济好转,去杠杆可能会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

  但从相对微观的角度来说,出于对市场信心和预期的维护,监管机构却也希望每一次接管案例被市场认为是「个案」,因为这样可以避免扩散和传染效应。从市场的初始反应来看,这样的预期并没有实现,本质上来说这是一种「趋利避害」的人性表现。对于金融业管理人员来说,出现可能风险的第一反应是停止所有可能有风险的业务,即使这不能得到前台业务人员的认可。从监管机构的角度来看,如果「个案效应」在短期内难以实现,那麽某种程度的「切割」和「呵护」是必然的选项。相信央行周末出台的对中小银行的流动性支持举措,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市场的紧张情绪,中小银行的这一轮「资金荒」也会逐渐平静下来。

  但包商银行接管事件无疑会带来更加长期的影响。金融机构当然逐步地回归日常业务模式,但内部的风险考量等级已经有意无意地提高,这也意味着如果再出现下一个「个案」,市场的波动也会变低,对心理的冲击也会变小。而最终结果其实是一样的,那些铤而走险罔顾风险的金融机构,仍然会因为自身的行为付出代价。换句话说,市场在迎接第一波冲击的反应可能是无序的,但接下来市场就会逐步适应可能的再次冲击,而在多次冲击後,谁没有做好风险预案和内部管理,就会逐步被淘汰出市场。

  在金融体系中,学会辨识风险看似容易,但如果一旦某种交易模式成为流行,那麽金融从业者会有意无意地忽视其中的风险。而对于监管机构来说,看到风险也并不难,但选择如何下手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于监管机构而言,包商被接管可能是在最难的几个选项之中的最易,金融机构面临困难选择最简单的「一刀切」的方式,也是一种最为直接的膝跳反应。当这一波浪潮逐步退去,市场和监管机构都会发现,该发生的还是会发生,只是第一刀难下手也难以释怀。

  因此,去杠杆、防风险和保增长这几个看似矛盾的选项,再一次成为选择题。包商银行是大胆也谨慎的一步,也是金融去杠杆的延续。

  【来源:大公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4-20 09: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