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杨凌,我学习了旱地养分管理的课程,这与我的本职工作非常契合。我期待今后能有更多交流学习的机会,可以把中国旱作农业的先进技术介绍到我们国家。”即将启程回国之际,来自埃及一家研究机构的学者米·易卜拉欣兴奋地说。
作为科技部主办的2019年发展中国家水土保持与旱作农业技术培训班的学员,易卜拉欣近日结束了在陕西省杨凌示范区为期20天的培训。在华期间,他和来自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泰国、斯里兰卡等国的24名同学一道,学习了中国水土流失治理、植被恢复等方面的课程。
杨凌示范区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有中国“农科城”美誉。“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的科教优势,杨凌积极参与国际农业交流合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贡献着来自中国的农业智慧。
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外办副主任马静说,近年来,杨凌累计承办国家援外培训项目110期,培训了100多个国家的2600余名农业官员和技术人员,培训内容涵盖旱作农业、节水灌溉、水土保持、农业经济管理等十余个主题。
一批产自中国的优质农作物也因“一带一路”倡议而走出国门。在西农大农学院教授张正茂的手机里,一张张丰收的照片,记录着中国种子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生根成长的故事。近年来,西农大先后与哈萨克斯坦赛福林农业技术大学、北哈州立大学,吉尔吉斯斯坦相关企业等合作建设了4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共同研究探索粮食优质高产的科学路径。
“比如,我们在比什凯克建设的中吉现代农业示范园种植了7个苹果新优品种、42个玉米新品种和2个大麦品种。目前大麦每公顷产量达4吨,是当地产量的2倍,受到当地政府、企业和农户的欢迎。”张正茂说,依托这些示范园,中外专家共同开展作物育种、示范推广、人才培养等工作已成常态。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日益升温,越来越多外国学生把目光投向中国,成为现代丝路上的农业交流使者。23岁的哈萨克斯坦留学生吴双正在西农大生命科学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每天在实验室中做实验,课余时间学习太极拳和茶艺,她把生活安排得紧张而充实。
在吴双看来,是“一带一路”倡议将她和中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拿到了中国政府‘丝绸之路奖学金’,有机会来中国学习深造。中国西北地区和哈萨克斯坦的气候条件相似,西农大在旱地作物育种方面的技术领先,我渴望学有所成。”
西农大国际学院副院长王玉环说,近年来,西农大先后招收培养全球44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千余人,其中来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生源占45%。而由西农大发起成立的“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目前已有来自14个国家的76家成员单位,成为共同开展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和人文交流的有益平台。
杨凌,作为我国首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积极践行国家使命,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五个扎实”工作要求,扎实推进国务院关于支持杨凌示范区发展的《批复》精神,全力打造“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内外联动,双向开放,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高质量发展格局正徐徐铺开。
杨凌富海工业园区,这里拥有20万平方米的厂房,2018年,富海工业园区实现工业产值35亿元,完成税收5亿元,创下了每万平方米创造1.7亿多元产值的发展“奇迹”;2018年,杨凌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打造“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案例也被国务院通报表扬;生产总值增速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全省第一。
2019年,“一带一路”建设正在走实、走深,杨凌示范区抢抓机遇、主动融入、全力推进“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及陕西自贸试验区杨凌片区建设,为进一步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国际农业合作绘出了一张崭新蓝图。
“我们公司2017年产值15亿元,2018年产值25亿元,已占领全球80%电镀金刚线市场份额,呈现快速成倍式增长态势,产品已出口至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和地区。下一步,我们将通过技术升级与转型,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及其他海外市场进军,让中国科技普惠更多国家的人民。”杨凌美畅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苏旭东说。
位于杨凌富海工业园区内的杨凌美畅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两年来,自主设计研发的生产线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降低了生产成本,一跃成为陕西省独角兽企业。
历经6年时间的建设与发展,“一带一路”正从一幅“大写意”转向“工笔画”。
在杨凌示范区,一批批外向型经济投资项目的投产达效已成为杨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强劲支撑,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注入了源源动力。
今天,肩负国家使命的杨凌示范区,把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一大批来自中国的优良品种,在广袤的大地生根发芽。
据悉,目前,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杨凌示范区会同各国有关部门,已经建设了中哈现代农业产业创新示范园、杨凌俄罗斯库尔斯克农业科技合作园等一批国际农业科技合作园区;中加、中以农业科技创新孵化中心等13个国际合作平台相继建成,培训丝路沿线国家农业官员和技术人员1400余人,引领和承载着30多个“一带一路”农业合作项目顺利实施;在杨凌建成的中以国际农业合作示范园,对于发展国际农业科技合作、促进国际人文合作交流意义深远。
如今,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国际交流合作已成为杨凌对外开放的“标志”,成了杨凌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另一张亮丽新名片。
伴随着各项优惠政策的不断叠加放大,杨凌紧扣国家使命和陕西自贸试验区杨凌片区功能定位,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打造“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为目标,在制度创新、“放管服”改革、国际农业合作交流等方面积极探索,重点建设国际农业创新港,有效拓展国际合作渠道,有效集聚国际农业科技平台,深入推进多层次国际农业科技培训,走出现代农业特色发展的新路径,正在向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农业特色鲜明的对外开放新高地奋力迈进。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站在新起点上,杨凌示范区围绕国务院关于支持杨凌示范区发展的《批复》精神,紧盯“三区三高地”目标定位,全面实施“五个突破”“十大攻坚行动”,大力发展“三个经济”,聚焦“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全面扩大农业领域国际合作交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助力“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在历史时空中镌刻下深深的“杨凌印记”……
根据 新华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