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15|回复: 0

跨国公司全方位支持和服务一带一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3 09:4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宁吉喆出席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组织召开的跨国公司共建“一带一路”座谈会,听取过去一年跨国公司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情况介绍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意见建议。来自西门子、通用电气、毕马威、汇丰、渣打、花旗、奥雅娜、麦肯锡、卡特彼勒等9家知名跨国公司的高管参加了会议。

听取参会单位发言后,宁吉喆副主任指出,在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成立一周年之际,中心举办“月坛茶座”系列活动,召开跨国公司共建“一带一路”座谈会很有意义。外资在华企业作为中国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享有与中国本土企业同等待遇。在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努力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欢迎跨国公司按照市场导向、商业原则、企业主体、国际惯例、政府引导的原则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本土企业共同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推进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要发挥职能作用,为跨国公司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服好务。

“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与“丝路”沿线国家分享优质产能、共商项目投资、共建基础设施、共享合作成果的重要渠道,中国跨国公司作为“走出去”和“一带一路”产能合作的主体,全方位地支持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日前发布的《中国跨国公司发展报告(2017)》指出,中国跨国公司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互通水平;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提升金融支撑能力;发掘合作潜力,提升区域创新水平;加快人才体系建设,打造国际人才高地;打通人文交流渠道,推动合作共赢发展。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报告指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对基础设施投资的需求愈发旺盛。据亚洲开发银行估计,“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未来10年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将达8万亿美元。据牛津经济研究学院估算,至2030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所需的投资基金将面临巨额缺口。基础设施的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一带一路”建设快速推进的瓶颈。“‘一带一路’庞大的基建需求将拉动沿线国家区域整体开发建设,不但为中国跨国企业阶段性、结构性供大于求的基础建设产能提供了发展出路以及国际合作空间,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借鉴中国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积累的经验做法提供了平台。”报告主编之一、对外经贸大学FDI研究中心主任卢进勇表示。中企承建东南亚最大钢厂成功投产、中国在俄罗斯最大电力能源类投资项目正式投产、中企承建的埃塞俄比亚首个国家工业园正式运营、中巴经济走廊首个重大能源项目竣工投产……近年来,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在“一带一路”沿线稳步推进,“中国制造”“中国建造”“中国服务”受到越来越多沿线国家欢迎。

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无论是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还是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化,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融通,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卢进勇指出,“一带一路”战略需要多层次、多元化的融资方案进行对接,也需要我国跨国金融机构与同业、境外金融机构开展合作。

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大力拓宽服务范围、完善服务网络、加强风险管理,为“一带一路”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如中国银行已在2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了分支机构。截至2017年年末,中国银行在“一带一路”沿线共跟进境外重大项目逾500个,完成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各类授信支持约1000亿美元。

广泛的海外布局以及综合化经营的特点使我国跨国金融企业能够更加全面地满足企业“走出去”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并凭借其特有的信息优势,量身定制具有高附加值、低交易成本的金融服务,从而为“一带一路”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同时,通过与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以及境外金融机构的积极合作对接,形成成本可接受的融资方案,力求进一步突破“一带一路”建设融资瓶颈。

提升区域创新水平

卢进勇称,“一带一路”建设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紧密结合,不仅有利于拓展我国跨国企业创新发展的空间和舞台,更有利于提升我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水平和层次。随着企业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技术的外溢性可有效带动其母国及投资东道国的创新步伐,从而改善区域整体的生产能力及研发水平。“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各具特色和优势,创新合作的前景广阔、领域众多、形式丰富,是一个正待挖掘的“金矿”。我国跨国企业为推动国内相对先进技术向沿线国家扩散以及吸收消化国外高端创新成果创造了交流通道,通过在沿线国家投资办厂、建立研发中心或实验基地,有力地助推了“一带一路”创新共同体建设。同时,以企业为主体的“一带一路”建设协同创新机制正在发挥作用,通过与“一带一路”高校、科研机构的联合技术攻关,区域创新效率将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

打造国际人才高地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落实,越来越凸显出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商务知识、精通所在国语言、熟知所在国文化等的高层次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匮乏。”卢进勇坦陈。

报告指出,跨国企业作为我国对接海外市场的“前沿阵地”,是国际化人才资源最为丰富的载体。近年来,我国跨国企业加快了国际化人才体系的构建。一方面,跨国企业积极探索建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机制,通过校企共建、人才对接等方式,充分利用国内外优质的教育资源,为企业定向培养适应“一带一路”战略需求的国际化人才。如西北大学与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和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等单位开展合作培养留学生工作,并与陕西煤业化工集团中大石油公司签署了“丝路建设千人计划”培训项目,计划用十年时间,为吉尔吉斯斯坦培养1000名应用技术型人才。另一方面,中国跨国企业在海外人才引进方面也逐渐向国际接轨,并成为越来越多海外学子及人才实现职业规划和追求理想的重要平台。通过全球人才洞察项目,华为在不同国家采取灵活的区域性人才策略。2015年年底,华为聘用的海外员工已达到3.4万人,占全球员工总数的20%,来自全球163个国家和地区的员工构成使得华为拥有了更为广阔的全球视野,并为其海外市场的拓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打通人文交流渠道

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间的合作共赢发展既需要经贸合作的“硬”支撑,也离不开文化交流的“软”助力。我国跨国企业作为宣扬中华文化的引领者,通过打通与沿线国的人文交流渠道,拓宽了中国文化交往发展空间,培育并践行了“一带一路”共通的价值观,为我国与沿线国家的政治互信以及经贸交往提供了软支撑。如南方电网公司作为国内率先“走出去”的电网企业,既注重打造精品工程,也注重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福祉民生,模范履行海外社会责任。一方面,南方电网公司在老挝、越南开展的电力合作项目,打造了老挝南塔河1号水电站项目、越南永新燃煤电厂一期项目等众多精品工程和民心工程;另一方面,该公司主动履行属地社会责任,积极支持当地发展。通过修建道路改善当地交通条件,高质量建设移民新村,援建小学并无偿移交当地政府,大力推动留学生培养、慈善公益等人文交流,努力促进民心相通。我国像南方电网这样热衷于开展跨国公益行动,积极履行海外社会责任的跨国企业还有很多,通过这些中国企业的积极努力,不但使我国同沿线国家关系长远发展的社会和民意基础得到了巩固和扩大,也带动了中国的文化精神在“丝路”中弘扬传播,成为促进沿线各国合作共赢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国际社会研判全球化的走向提供了范本参考。“一带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具有前瞻性的顶层设计,反映了人类对自身发展规律认识的升华。“一带一路”是基于历史自觉的新型全球化的探索与实践,致力于实现全球化的再平衡,助推解决全球发展失衡问题,普遍增进各国人民的福祉。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参与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彰显以共商共建共享为价值追求的新型全球化,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推进,全球发展正朝均衡普惠共赢方向迈进,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前景可期。

回顾世界历史,人类社会的发展堪称不同文明由远走近、交流共进的历程。伴随全球化的推进,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融入国际合作浪潮。国与国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依存前所未有地加深,各国人民日益休戚相关、安危与共。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一些发达国家内顾倾向突出,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排他性的区域经济安排趋向活跃,深度冲击着人们对全球化的认识。当各方争论全球化的未来走向之时,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目前,“一带一路”倡议正由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变成现实,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一带一路”建设的成功推进,为人类深入思考自身前途命运提供了宝贵启示。

当前,西方国家反全球化的思潮甚嚣尘上。全球化的开拓者蜕变为反对者,折射出西式全球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困境。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化存在根本弊端,主要归结于跨国资本过度追求自身利润的增长,漠视了发展的普惠性。全球化造就的国际体系结构具有整体性、联通性和开放性,若各成员间长期存在显著的发展落差,必将危及体系的持久稳定。世界范围内,地区发展失衡现象严重,国家间的发展鸿沟加深,引发一些发展中国家排斥全球化。作为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西方国家则面临内部财富分配不均衡和社会不平等的挑战。赚取的巨额利润流向少数资本和技术所有者,而普通大众的获得感甚微。此外,西方国家的移民危机、未来迷失等一系列复杂问题持续发酵。在民粹主义的煽动下,许多西方民众将自身面临的挑战归结为参与全球化的后果。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尚未消除,拖累全球经济复苏,进一步加剧了西方国家的困境。如果说先前抵制全球化的声音主要来自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那么美欧国家的一些政治力量则充当了新一轮反全球化的先锋。由于占据国际话语优势,西方国家逆全球化的主张激起声势浩大的舆论喧嚣。

国际上对全球化的质疑和抵制愈演愈烈,全球化是否走到穷途末路呢?历史表明,全球化的确具有可逆性,但表现为阶段性的曲折和反复。从本质上看,原因在于迄今为止的全球化都是有缺陷和不完善的,因此在全球化发展进程中必然产生种种不平衡问题,造成利益分配上的矛盾和冲突。有关矛盾若迟迟得不到解决,积累到一定水平,就将以各种形式爆发出来,对全球化进程形成阻力和冲击。值得思考的是,当前绝大多数的国家都彼此关联,广度和深度均达到了空前水平。全球价值链的产生和拓展,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国际分工体系,各国占据链条中的重要一环。虽然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全球化与逆全球化两种力量、两种思想的交锋会尖锐复杂,但全球化的客观性和人类思想的进步性会使倒退既不是理念选项,也不可能成为客观事实。可以说,全球化是大势所趋。关键在于,人类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全球化?换言之,何种全球化才能适应当今国际社会的现实需要。

在全球化受阻的背景下,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即以“通”为纲,构建不设门槛、不搞排他的泛区域经济合作,为地区发展与稳定提供了耳目一新的方案。“一带一路”秉持开放包容的区域合作精神,重点面向亚欧非大陆,基于但不限于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不论来自亚洲、欧洲,还是非洲、美洲,都是“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的伙伴。不难看出,“一带一路”是一个覆盖面广、包容性强的新型发展倡议,旨在打造开放式的国际合作平台。西方主导的全球化实质上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全球化,是少数国家和特定区域范围内的全球化,最终造成了全球的碎片化。放眼世界,北美、西欧、东亚等沿海近海地区是全球化的活跃区域。相比之下,曾创造过辉煌文明的欧亚内陆国家则缺失发展机遇,以致成为全球化的“洼地”。作为 “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方向,欧亚地区重新走向繁荣预示着大陆文明的复兴。非洲和拉美等地虽融入国际分工体系,至今仍然处于原料供给和市场提供方的地位,尚未实现全面发展。“一带一路”沿线互利合作产生的巨大效应,势必辐射带动非洲和拉美等地区的参与,构建开放式的全球发展伙伴网络。因此,新的全球化进程空间广阔,将塑造海陆均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世界经济版图。

丝绸之路历经千年风雨洗礼,业已化为和平与友谊的象征。历史深刻昭示,对抗与冲突,不是人类的宿命和归途。和平相处,共享繁荣,始终是人类念兹在兹的梦想和追求。在以互联互通为纽带的全球化时代,各国人民的前途命运更加紧密相连。当前,全球各种不稳定性因素相互交织,跨国性问题层出不穷。选择孤立排他的封闭道路,还是合作共赢的开放道路,将带来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前景,人类正处于何去何从的重要关口。“一带一路”传承和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是对人类社会走向何方终极之问的回答,充满历史启迪和人文情怀。“一带一路”反映了各国人民心灵深处的永恒呼唤,因而代表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面对一个充满变数和不确定性的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新型全球化喻示着对全球化的再造,主要体现为遵循富有价值追求的理念指引。“一带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力图打造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创新之路、开放之路、文明之路,可谓新型全球化的重要实践。新型全球化是一种自觉的探索,重塑人类社会的发展格局。可以期待,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推进,全球化将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让世界变得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这一美好愿景的实现,尚需各国人民不懈努力。

根据 人民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4-16 09: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