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学生正在学习《到中国,学技术》职业汉语在线课程。
列车即将驶入车站,请注意运行信号,按照控制中心指示,停靠站台,”在模拟的火车驾驶室内,司机熟练地操作火车。泰国学生猜姆紧盯电脑屏幕,上面显示出中文、泰文和汉语拼音,他一边在本子上写下“信号、停靠”,一边轻声跟读。
另一位学生甘亚面前的电脑描述的是火车经过隧道的场景,解说员用汉语清晰地说:“在城市内,高铁通过隧道和高架桥十分常见,一定要谨慎驾驶。”披尼轻声跟读“隧道、高架桥、驾驶。”
记者看到的是泰国孔敬大学孔子学院发布的《到中国,学技术》职业汉语在线课程。该课程是孔子学院总部首批由孔院开发的本土汉语在线课程,在全球500多家孔子学院的竞争中,第一批制作10门课程,《到中国,学技术》是唯一一门职业汉语类课程,于6月15日成为首批上线的本土汉语在线课程。
该课程于去年8月开始建设,在前期广泛调研及孔敬孔院在职业汉语培训方面多年经验的基础上,与中泰方职业院校密切合作,组建了由国内职业院校、海外孔院教师团队等共同组成的课程团队,并在中泰职业教育联盟年会等场合多次征集中泰方企业、院校的意见和需求。
《到中国,学技术》职业汉语在线课程首选泰国4.0战略急需的铁路、物流、电子信息技术等领域作为首批建设专业。猜姆和甘亚正在线上学习的是《铁路运输汉语》,由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领衔制作的,课程团队的老师们即使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也保持在线沟通,尽力做好课程配套练习设计,课程视频修改等工作,待武汉四月初一恢复工作,就马上又投入到最后阶段的课程制作中。
而孔敬大学孔院方面,原本应该在专业摄影棚录制的基础汉语部分也因为泰国国内的疫情而陷入僵局,孔院课程团队网购补光灯、无线话筒、绿幕背景等器材,自行搭建摄影棚,录制课程。经过多方努力,课程建设基本完成,于5月底在网络孔子学院平台上先推出了《铁路运输汉语》和《电子信息技术汉语》的试测版,为泰国职业院校学生的汉语学习提供了新的模式和机会。
“课程为中泰双语,降低了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采用实景拍摄,深入到车间、火车站等地,为学生很好地了解实际工作场景提供了丰富的视觉资料,更有利于学生对专业词汇、句型的理解和运用,”在泰国开设首个轨道交通专业的班派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占雅对记者说,“学院将把这个线上课程推荐给相关专业的全体学生,通过线上线下教育,把学院建成泰国铁路职业培训的样板和基地。”
泰国教育部职教委官员辰吉表示,在疫情期间,在线课程是延续职业院校学生汉语学习,帮助他们继续学业的有效手段,希望该课程能够切实帮助泰国职业院校的学生提高汉语水平,并与专业对接。
孔敬孔院作为泰国第一家孔院,在促进中泰两国人文交流以及服务泰国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引领作用。该在线课程的建设,是孔敬孔院在“中泰高铁汉语培训”项目积累的经验基础上,抓住国际中文教育数字化发展机遇的又一举措,致力于将《到中国,学技术》职业汉语在线课程打造为国际中文教育的品牌课程,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
孔敬孔院中方院长胡琳表示,将与泰国教育部职教委,中泰方职业院校、中泰职教联盟等合作,共同推动课程的运用,让课程能够惠及泰国900多所职业院校的学生以及泰国的职业技术人员。以创新的模式,为泰国4.0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提供新的语言服务。
5G时代的智能化教育变革、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深度融合、机器翻译技术突飞猛进、区块链技术的多方应用,构成了国际中文教育未来发展的新科技背景。充分利用新科技,优化教师、教材、教学法,助力打造线上资源,升级精准供给与精细管理,在物理、虚拟、智能等空间提升中文供给,将孕育出一个国际中文教育的新生态。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近7年来,内涵越来越丰富,合作伙伴越来越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愿同合作伙伴一道,把‘一带一路’打造成团结应对挑战的合作之路、维护人民健康安全的健康之路、促进经济社会恢复的复苏之路、释放发展潜力的增长之路。通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需要有关各方通过有效对话、沟通与合作来实现。语言成为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因素。语言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窗口,也是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交融的途径。从历史来看,语言的传播和应用对人类发展进程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面对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今世界,语言交流已成为新形势下有效开展国际合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不断演进,多种形式的语言交流以空前的规模和深度进行着,语言传播正处于深刻变化之中。中文既是中国通用语言,也是世界通用语言之一,有条件也有必要在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潜力很大,任重道远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人口最多的国家。中文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也是“一带一路”语言大家庭的重要成员。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想要了解中国、倾听中国故事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希望突破媒体壁垒和思维定式,盼望有机会学习和掌握中文,亲身感受中国文化,真切体验中国发展成就。有关数据显示,全球使用中文的人数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0%,国际中文教育市场需求不断增长,中文人才广受欢迎。中文已经成为世界人民文化交流、沟通合作、增进友谊的桥梁与纽带。
加强中文能力建设是推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基石。在国际交往中,有效对话需要基于语言共识、并在共同语言层面上进行,否则不仅无法实现沟通,而且容易产生误解甚至误判。当前,国际社会特别是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国家和地区对中文赋予更高期待,但“一带一路”国家中能够将中文作为外语熟练掌握、并能作为工作语言应用的人还不够多,与实际需要之间还存在差距。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加强中文能力建设势在必行、潜力很大、任重道远。
加强中文能力建设,有利于使中文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进程,承担应有的国际交流责任;有利于破解共建“一带一路”语言障碍问题,构建符合各方共同利益、可行的语言发展环境,提高跨文化沟通效率和效果,为有关各方带来交往的便利;有利于增强各方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能力,增进了解、信任和友谊,从而更好地形成和坚持合作共识,共同开创“一带一路”新的发展机遇。
互学互鉴,共生共赢
世界上的各种语言都是平等的。中文是世界语言大家庭的平等成员,也是建设性的一员,通过友好交流走近世界语言舞台中央。作为中文母语国,中国也要学习共建“一带一路”有关各方的语言和文化,围绕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以更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更坚定的文化自信,客观、理性地研判中文的未来角色和作用。加强“一带一路”中文能力建设前景光明、道路宽阔。
虽然共建“一带一路”有关各方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但是都具有一个共同基点,即需要围绕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开展广泛而深入的沟通交流。中国是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民族语言众多。各民族语言的交流交融有着悠久的历史、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经验,这也为加强“一带一路”中文能力建设提供了重要前提。在“一带一路”语言大家庭里,中文要与其他语言成员一道,坚持互学互鉴、共生共赢,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面对面的对话”和“背靠背的合作”。这也是“一带一路”语言文化融合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
坚持立足长远的眼光。要遵循语言传播的内在规律和国际惯例,做好走远路的准备。既要尊重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各国各民族的语言多样性和文化差异,又要与时俱进,主动适应、妥善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充分发挥中国文化独特优势,走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中文传播可持续发展道路。
秉持开放包容的精神。要以深化国际中文教育为引领,依托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亚投行等合作机制,推动构建“一带一路”语言共同体,强化“一带一路”语言合作机制建设,营造良好的语言交流氛围,使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语言文化和文明相向而行,走团结合作之路,使人民感情更加亲近、友好关系更加巩固。
保持学以致用的态度。国际中文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关键在于应用。合作伙伴之间的沟通,应该使用共同的语言。任何一种语言,用得多了,就会成为大家会用、常用、想用的共同语言。中文要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实践应用中,不断传播发展,在应用中赢得更多的认同和支持。我们相信,“一带一路”上懂中文、讲中文的人会越来越多,中文能力建设将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注入新的活力。
根据 中国新闻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