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82|回复: 0

“长安”这个名字那么好听,为何改成了“西安”?是谁改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7-26 05:5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长安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还带着那种古老的奢华味道,如同“未央宫”一般。这个名字寓意非常的豪迈,“长安”,天下长安,是对国家前途命运的美好祝愿。而且我们一提到长安,就想起曾经的那些“封狼居胥”、“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投笔从戎”、“虽远必诛”故事,让人心潮澎湃。

1.jpg


可以说,长安这个名字,本身就是文化,而且还是历史。它的身上铭刻下了汉朝、隋朝、唐朝的兴衰荣辱,把自秦以后的千年历史都浓缩进了2个字里面。可是为什么长安会被改成如今的“西安”呢?大家听都能听出来,长安是长治久安,是天下之安,而西安则是西边的安定,比起来要小家子气的多,是谁将长安的名字改了?这其中又隐藏着怎样的历史恩怨呢?

长安自从汉朝建都这里之后,后面一直作为中国的都城之一,前秦苻坚也建都这里,后来隋文帝混一天下,在汉长安的附近修建了隋长安,唐朝又在附近修建了唐长安,总而言之他们都在长安附近,而且都叫长安。灾难的发生是始于唐朝末年的,由于唐朝的统治者逐渐腐朽,内战不断,从李世民开始皇族之间的互相争权夺利就没有中断,当时的百姓苦不堪言。

而且唐朝的人内乱助长了外部势力的成长,许多曾经的藩属国也开始割据称王,最后连唐朝自己的官员——节度使,也开始自己称王称霸了。这导致底层人民受到了无穷无尽的苛捐杂税,许多老百姓都面临着饿死的命运。于是一轮又一轮的农民起义爆发了,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黄巢起义。

黄巢出生于公元820年,那时候距离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乱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了,天下乱成一锅粥。黄巢一开始也是个“三好学生”,曾经还在几岁的时候就写下了名诗《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

但是长大后一腔文采的他却屡考不中,看到天下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而大官权贵却酒池肉林,黄巢忽然愤怒了。他开始讨厌唐朝这个国家,他甚至开始憎恨、仇恨。于是揭竿而起,在公元875年愤而造反,公元833年左右,他攻入长安,因没能守住,又要撤退。他想到那些达官显贵又要入住长安,给大家带来灾难,于是一把火点着了长安。

在五代时期,长安又多次被大火焚烧,虽然不至于将这座古老的城池彻底烧毁,但是却也将昔日繁华的都城烧得遍体鳞伤,再也没有了昔日的辉煌灿烂。到了宋朝赵匡胤时期,他曾经多次想要修复长安,并且迁都长安,因为在绝大多数当时的中国人眼里看来,只有在关中、在长安建都才能算得上真正的名正言顺。

然而赵匡胤最终没能迁都长安,被一场“烛光斧影”终结了性命。他的继任者赵光义没有他那样的雄心壮志,最终形成了宋朝偏安一隅的格局,再也没有迁都长安的格局。宋朝的重文轻武和软弱无能,导致它被元朝灭亡。元朝建立之后,对长安这个地方十分的不喜欢,那里的人是“赳赳老秦”,那里的地是“旧汉故地”,那里充满了复国主义的危险。

于是忽必烈把自己的一个儿子封到那里做“安西王”,希望他能彻底的镇压关中龙脉,能够彻底的断绝复国主义的危险。然而可惜的是,安西王很快就造反了,元朝镇压了他们,然后改“安西”为“奉元”,意思是尊奉元朝的统治,希望以此来断绝那里的危险因子,来求得元朝的天下永固。

1368年,朱元璋起兵推翻了元朝,作为一个“复古派”,朱元璋非常想把都城迁回长安,因为那里是无数中国人眼中的“帝王乡”,也是中国风水上的帝都,他曾经多次派太子朱标前去考察,并修缮古长安城。但是毕竟当时天下还不太平,朱元璋并没有来得及迁长安,反而把“奉元”改成了“西安”,毕竟那时候都是明朝了,当然不可能“奉元”了。

而后来驻守北京的燕王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把都城迁往了北京,从此长安就变成了西安,一直流传到了今天。昔日的长安不在,今日的西安依旧,只是却没有了曾经的那份豪迈的味道。

来源:搜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3-19 01: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