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乾隆在选择继承人这件事情上,一拖再拖最终却不尽人意,其实是有他深深的无奈和痛苦的。
在乾隆早期,仿佛有种魔咒一样,他立一个太子就夭折一个;
在乾隆后期,能让他选择人没有几个,他不得不“矮个里面选将军”。
早在乾隆元年,他就已经敲定了太子人选,即孝贤皇后富察氏的儿子永琏。但不幸的是刚过了两年多,永琏就因“偶感风寒”,于乾隆三年(1738年)十月十二日巳刻夭亡,年仅9岁。
最为中意的爱子早夭,对乾隆帝身心是一个巨大打击。为此,乾隆皇帝接连五天没有临朝,按皇太子之礼为永琏举丧,亲临祭奠。
据史记载,清王朝共建有十二座皇帝陵、七座皇后陵及大量的皇室园寝,唯独皇太子陵只建有一座,即永琏的端慧皇太子园寝。
1746年5月27日(乾隆十一年),孝贤皇后的次子永琮出生。因为他出自正嫡,因此深惬乾隆帝心意,乾隆有意立他为太子。然而永琮年仅两岁时便出痘夭折,皇后也在丧子之痛中去世。
但更让乾隆悲痛万分的是,皇长子永璜和皇三子永璋也分别在年仅二十三岁和二十六岁时去世。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得乾隆对“立储”一事有些万念俱灰。
不过这情况在第二位皇后乌拉那拉氏的儿子出生时,有所缓解。乾隆再次对这个嫡出的十二阿哥抱以希望,取名永璂,有意立他为太子。
然而谁也没想到,乾隆三十年,乌拉那拉氏和乾隆在南巡路上爆发严重的“帝后矛盾”,皇后一冲动“忤旨截发”。乾隆皇帝大怒,下令收回“皇后、皇贵妃、娴贵妃、娴妃共四份册宝夹纸”,可怜的皇十二子永璂也因为母后被废,彻底去乾隆盛宠,失去继位希望。
之后持续近十年,清朝既无皇后亦无嫡皇子,而乾隆帝年事渐高,朝野上下不免人心浮动,立后立储的呼声前赴后继,乾隆一概压制。乾隆三十八年,已经63岁高龄的乾隆皇帝不得不面对皇位传承问题。
而此时的“十全老人”乾隆皇帝,在确定继承人时遭遇的尴尬,用大清朝最著名的说书人石玉昆的一句话形容,最贴切不过:矮子里面选将军。(出自《小五义》)
顶着“历史上最长寿皇帝”桂冠的乾隆,一生共有十七个儿子,十个女儿,但他自己活得实在太久了,很多子女都没能够陪他耗到最后。
当时在世的皇子共有7位:四子永珹、皇六子永瑢、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五子永琰和皇十七子永璘。
乾隆皇帝在位期间,曾两度出继皇子——
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将皇六子永瑢过继给慎靖郡王爱新觉罗·允禧;
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将皇四子永珹过继给和硕履懿亲王爱新觉罗·允祹。
所以四子永珹、皇六子永瑢,加上受母亲连累的皇十二子永璂,被提前淘汰出局。那太子人选只能在剩下的4个人中挑选。
皇十七子永璘,出生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五月,当时尚未成年,又不参赛。于是“四王争霸”变成“三国演义”。
皇八子永璇,天生有跛脚缺陷,还“沉迷酒色、素无人望”,并且年龄较长(32岁在那个年代算是大龄了)。想都不用想,也是与皇位无缘了。
于是,最后的较量只在皇十一子永瑆和皇十五子永琰之间。
永瑆自幼聪慧,善书,他的书画造诣在清朝很出名,与翁方纲、刘墉、铁保并称四大家。但乾隆帝对他的不重骑射、仿效汉族儒生的文人习气很是反感,也曾严厉申斥。
不过永瑆最离谱的是史料中关于他人品的描述,清朝著名的满洲正红旗史学家昭梿对永瑆的记载是"天性阴忮、好以权术駇人。持家苛虐,护卫多以非罪斥革。","受人欺诈","逢迎权要,其上眷稍有衰者,即骂詈之"。阴沉好嫉妒,对待护卫下人又严厉又残暴,遇到不痛快就喜欢骂街,这人品实在太差了。
最终,经过层层选拔和比较,十五阿哥永琰PK掉了所有的哥哥弟弟们,笑到了最后。
而从史料记载看,这位最后的赢家最大的优点就是平庸,除了读书比较刻苦外,这位太子几乎没有什么优点,当然也就没有特别出格的缺点。
乾隆三十八年,永琰被立为太子,22年后,终于修炼成嘉庆皇帝。
自称“十全老人”的乾隆,骄傲自负一辈子,但在选继承人这样的大事上,最终只能以“没有缺点”为最高标准,可见他是有多无奈和痛苦了。
来源:搜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