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92|回复: 0

这一届 80 后,再过 19 年就要考虑养老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3-9 07:4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 | 显微故事,作者 | 杨佳、唐山,编辑 | 卓然
再过 19 年,80 后就要退休了,你想好如何养老了吗?
上有老,下有小,再加之的独生子女政策,这一代 80 后往往已经开始面临着如何赡养夫妻双方父母的问题。
另一方面,老龄化、少子化的问题加剧,这一代 80 后乃至 90 后,甚至有一部分人会出现没有后代赡养的情况。
数据显示,截至 2018 年,我国单身成年人口达 2.4 亿,其中 7700 万人是独居状态,20-39 岁的独居年轻人数量接近 2000 万,预计至 2021 年,将有 9200 多万独居成年人口。
独居正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也正因如此,当这一代年轻人开始思考如何赡养父母的同时,也在为自己思考提前退休后的养老问题。
养老产业成为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
《前瞻经济学人》曾整理过一份国内养老地产的全景图,其中显示不少保险机构、地产开发商都先后瞄准了这一朝阳产业,进行了养老院、养老公寓等产品布局:



(图片来源:前瞻经济学人)
截止到 2018 年底,中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占比约 2.49 亿人,站总人口的 17.9%,65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 11.9%。
但截止到去年年底,我国登记在案的养老服务床位数才 761 万张,养老机构仅 3.4 万个。
这意味着,大部分老年人都无法在养老院占领一张床位。
那些进入养老院的老人也未必安枕无忧。民政部数据显示,截止 2020 年,全国有 200 多万老人入住在约 4 万个养老院,其中工作人员仅 37 万,而护理人员仅 20 万。
护理员的工作是 24 小时服务,一个护理员平均下来差不多要服务近 10 个老人,很多是失能、失智老年人。护理人员的工资大多不超过 5000 元每月,工作量巨大,很难兼顾到每一个老人。
本期显微故事讲述的是养老产业的相关人员,他们之中:
有的人排除万难为父母争夺到了一张养老院床位,但却遭遇到了父母的不理解、对其不孝顺的指责、以及护理人员的疏忽照料;
有的人一毕业就进入养老院成为护理人员,为的是寻求一个稳定工作,但却终日质疑自己为什么要做一个 " 高级保姆 "、觉得自己浪费青春;
有的人曾企图自己开一个养老院,但遇到了重重困难,最终评估养老只是一个 " 看起来有市场,但赚不到一分钱 " 的产业而放弃;
还有的人因子女在国外无法照顾自己而住进了养老院,也让他见到了养老院的人生百态、老人们的鄙视链。
在他们的叙述里,我们拼凑起了许多老人人生最后一站——漫长而无希望的等待和消耗。
这也让我们开始提早思考,这一代年轻人终日繁忙于 996,到底如何能够给自己和父母换来一个美满的晚年生活?我们可以提前做哪些准备?
以下关于他们的真实故事:
找各种关系把父母送进养老院," 老爸说,再把我留在这里我就去死 "
郑徐信 55 岁 政府工作人员 湖北
15 年前,我们姐妹三个人强制把父母送到养老院了。
这一提议得到了父亲激烈的反对," 只有不孝女才会送我们去 ",但我们非送不可了。
他们双瘫在床已经超过 10 年,常年需要 2 个保姆的照顾。
由于多年被困在房间里,父母难免变得暴躁、脾气古怪,骂走了不少保姆。
那一年,曾脑梗的父亲又出现了其他并发症,经常遇到半夜救护车送到医院抢救的情况,医生都劝我们送到专门的机构里照顾。
我们也曾轮流照顾,但面临工作和养孩子的压力,无暇时刻守在父母床前。
养老院无疑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公立的养老院有两种,一种是福利性质的,针对 " 五保老人 "(这样的老人一般没有子女,也缺乏劳动能力);条件不会太好。
另一种则是公办的半盈利性质养老院,但需要缴纳大笔的住院费和看护费用 . 住宿为两人一间,有专门的护工管理,也会记录下所有人的饮食注意事项。
半盈利性质的养老院不多,每月数千块钱的费用,床位紧俏还需要找关系。
最开始送父母去的时候,父母每晚电话都要跟我们哭诉,说护工打他们、乱发脾气,还说 " 我们有钱,如果再留我们在这里,我们就去死 "。
那时候我接到电话,心里不是滋味,时常深夜痛哭,拉锯战几番才安抚下父母。
每周我们都会去看父母,这时也往往是养老院的攀比时刻,意味着 " 家里有人惦记 ", 如果一大家子热热闹闹来,则更是体面事。如果无人探望,再有钱也是 " 可怜人 "。
记得有个老人大约 70 多岁,全身上下名牌,时常拿着一张照片给周围人看,炫耀:这是我孩子,现在在美国。后面他和别人发生口角时,另一个老头大声对他说," 有本事让孩子来看看你!过年都不能回去,你蛮横什么?"
养老院亦是一个见惯生离死别的地方。有床位了,很多时候都代表着 " 有人走了 ",还有条不成文的规定:
在老人快不行的时候,多晚都得联系子女亲属把人带走,千万不能在养老院咽气。
所以那时候特别怕电话凌晨响起,这往往是意味着生死。
2011 年,养老院打来电话,说父亲不行了。我们连夜赶去了养老院,见上了父亲最后一面,不到一年,母亲也在养老院去世。
我们三姐妹互相扶持着办完了葬礼,虽然心里很难过,但也有一种解脱的感觉。
那时候正在读高三的独生女儿特别伤心,哭着说," 我妈成孤儿了,她没有爸爸妈妈了 "。
我不敢想未来她怎么面对人到中年,事业上升期又正值家里需要照顾的局面。
于是,我跟她说:如果有一天,我老了,你也把我送进养老院吧;到时候给我选个好点的养老院就行了。
大学毕业成了 " 高级保姆 "," 老人院护工没成就感、每天都在送人走 "
养老院护理员 小艾 23 岁
我是学护理专业的。
毕业时老师都劝我们进养老院,说养老是朝阳产业,有医学背景的以后会更吃香,所以我就来了。
我所在的养老院是 " 公建民营 " 的模式,这也是目前国内主流的养老院形式之一,即政府出钱建设了由民间公司来运营,自负盈亏。
但养老院的定价总体不高,想要盈利就必须提高入住率,减小人力成本。
我们养老院每层楼安排 6 个护理员照顾 40 个老人,其中还有不少失智、生活无法自理的老人。
我每天做最多的事情就是发药、测体征、帮他们洗脸、清洁身体,像是个高级保姆。
在养老院,护工一般需要两班倒,为了确保每天有人,但我们也常常忙得吃不上饭。
我每天最累的就是送药时,有些老人会臆想这是 " 毒药 ",激动时还会动手打人。
夜班时主要是巡视,看看有没有老人在夜间突发疾病,几乎每 2 小时就要每个屋子查一遍。
每次下夜班后,我全身就跟散架一样,心理压力也很大。
比如很多人说护工对老人很凶。但实际上,老人大多耳背,我们不过是为了让他们听清楚,讲话就会大声一些,在家属眼里这就是 " 虐待 " 老人。
老人本身脾气也比较怪,心思敏感。本来有个 70 多岁的奶奶特别喜欢我,还说要给我介绍对象。
但有一次我工作忙,没有听她唠嗑她就生气了。第二天她见到我,就叫我 " 滚出去 "。
这是一份没有成就感、每天都在 " 送人走 " 的工作。
这也导致护工的流动性很大。有出路的年轻人都会想方设法离开,年纪大一些的阿姨也会尽量跳槽去做保姆、或者月嫂。
不过,只要你吃得住这份辛苦,年轻人晋升非常快。
在这个行业里,30 多岁的院长也很普遍。
但是成为院长之前,大部分人都要经过几年给老年人伺候(端屎端尿、喂饭)的过程。
现在的我就比较迷茫,觉得自己像高级保姆,想从行业跳出去,但又不知道能去哪儿。
现在不努力连养老院都住不起," 如果老了都要进养老院,为什么还要生孩子?"
小吴 26 岁 养老院义工
我是一个养老院义工,在养老院工作的那段时间,我只有一个想法," 如果我现在不努力,以后养老都养不起 "。
我们对口的养老院位于郊区的景区内,距离城区大约 60 公里,集养生养老、度假旅游为一体。那里有 500 张床位,99 名员工,招收自理、半护、全护、特护四个类型的老人。
第一次去养老院的时候,这所养老院颠覆了我的想象。里面采用的全部是公寓式住宿,两人一间,活动区挖有人工湖、修建了湖心亭、假山,还有小礼堂、食堂。
作为学生义工,我们不需要做帮助老人洗澡和护理,更多的是协助护工打扫房间、陪老人说说话。
很快,我们就发现养老院里也存在各种鄙视链:
1、有退休工资(或者养老金)的,看不起没有退休金、需要儿女出钱的;
2、识字读过书的,看不起没什么文化的;或者说用智能手机的,看不起用老人机的。
其他的鄙视链也很多,比如——身体健康完全能自理的,看不起需要半护(失智老人为主)、全护和特护的;孩子经常来的,看不起孩子在外地回不来的…
那什么样的老人能站在鄙视链的顶端呢?
我总结了一下,60-70 岁、能自理、有爱好、又有退休金的老人,他们简直是这里的王者。
如果丧偶或者离异的话,院里面会有非常多热心人撮合他们来一场 " 夕阳红 ",甚至还会有不少异性 " 仰慕 "。
但无论老人处于鄙视链哪层,孤独且渴望亲情都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虽然大部分的老人说 " 住进来,不给子女添麻烦 "、" 想要自己的生活 ",但每当他们和我聊天,我都能明显感觉到他们的孤单。
每次我们去的时候,老人们都会把我们当作自己的孙子孙女对待,拿出零食分给我们、拿出最新保存的家庭照片给我们分享家人趣事……
也是那段经历,让我产生了迷茫:
如果生了孩子以后还要住进养老院,我为什么要结婚生子呢?如果真的独身一人住进养老院,我该如何度过漫漫余生呢?
不要轻易投资养老院," 累又不讨好,想赚钱还是干点别的 "
王斌 47 岁 吉林
我差一点就投资开了养老院。
2014 年,我亲戚从加拿大回国,手里有点闲钱想做投资。当时国务院刚出了个文件,大意是欢迎民营资本投资养老服务,我就有点心动。
中国老龄化的情况比较严峻,如今 60 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 18.1%。
按国外的一般情况,5% 的老人会去养老院,这就是 1270 万人以上,可目前全国只有 807.5 万张养老床位。2014 年时,全国好像才只有 610 多万张养老床位,刚过实际需求的 50%。
此外,那时国内养老服务水平比较低,许多养老院也就是提供一张床、三顿饭。
我曾去考察过一家临终关怀医院,16 名老人挤在一间房里。有的老人脾气怪,挤在一起,容易出事。
在养老院,老人打架的事还是挺多的。
于是我就带着亲戚在北京的昌平、海淀、密云、通州等几个地方都跑了一圈。
海淀的地价太贵,租不起;昌平的人家不愿租,觉得养老院是 " 火葬场的前一站 ",不吉利;密云的基础设施不太好,前期投资多。
最后,我亲戚看中了通州那块地,离镇 10 多公里,交通方便,缺点是比较小,20 亩左右。
但到后来,我又不赞同亲戚办养老院了。
他以为国内的养老院可以和加拿大一样,通过私营养老公寓、特许护理等方式赚钱,但这和国情很不符合。
加拿大养老一般采取 PPP 模式(政府下订单由企业承接服务),但国内这一套才刚刚起步,国家给的补贴金额不多,对缓解经营压力的帮助有限。
此外,办私营养老院的手续繁琐、需要各种证件,如改造许可证、消防证、结构安全权证、环评证、食品检疫证等。
如果接收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养老院还要申请医疗执照、医保定点资格。
就算把这些都办完了,真有老人愿意住进来吗?他们真愿掏那么高的费用吗?
再说了,如果老人在养老院发生了意外,算谁的责任?我劝亲戚说:别看一年能收一个老人几万元,出了问题,搞成法律纠纷,那可就得赔上百万了。再加上国内的人工不便宜,一个护工 5000 元左右一个月,看护 7-8 个老人,很难保证每个老人的护理到位。
照顾老人的护工需要有体力,也大多是年轻人。他们大多也没干过太多农活,从小抱着手机长大,对老人特别没耐心。
我考察养老院时,常见到护工呵斥老人、甚至打老人的情况。
当时流行 " 老人将房产抵押,以支付养老院的费用 ",我亲戚也想试试。
我就劝他,老人的房产可不完全由自己来决定,他的孩子早盯上了,这会给自己惹麻烦的。
果不其然,很快就爆出了几个大新闻,有的是老人同意了,孩子不同意,只好打官司;有的干脆是骗局。再后来,好像有规定,不允许这么干了。
2016 年,我亲戚回加拿大了,最终也没能建成养老院。
这几年,民营养老院发展很快,所能提供的床位已占总床位的 50%,但真正盈利的不过 10%。就算挣钱,也是微利,看过一个统计,民营养老院想收回成本,得 5 — 8 年。
一方面,养老院的成本就是很高,平均一个床位的投资要 10 万元;另一方面,还有一些机制上的尴尬,它究竟算公益机构还是商业机构,比较模糊。
收费高了,肯定挨骂,收费低了,又难维持。
不过,现在老人的收入增加了。看过一份报告,说到 2050 年,中国老人的消费潜力将达到 106 万亿,占 GDP 的比重为 33%,而现在只占 8%。
有钱了,观念改起来就容易了。
如今很多老年人愿意多花点钱养老,此外很多大学毕业生愿意去养老院工作。如果我亲戚当年真的投入了,熬到现在,应该也赚钱了。不过,想赚大钱,还是趁早干别的算了。
养老院里也有鄙视链," 有孩子来看、收入高、有文化,就是养老院之王 "
李天乔 78 岁 上海
我出生在上海,14 岁那年跟随父母来到北京定居,在退休之前一直是个编辑。
前年,我夫人患病去世了,我自己的身体也出了点问题: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此外还有类风湿……孩子们都在国外,也不方便回来照顾我,于是商量一人出一点钱让我住进了养老院。
幸好这家养老院离城里近,医疗条件也还可以。我不太爱说话,也不喜欢交朋友,所以住了单间。不知不觉,也住了一年多了。
进了养老院,才知道子女在国外的老人这么多,反正大家都这么说,攀比呗。
养老院的空间小,整天听吹牛,个个当年都是大干部,儿女都是大富翁,没什么新鲜的。
我有三个孩子,彼此之间联系都不多。老大毕业后去了美国,老二去了加拿大,老三在澳洲,后来他们就留在国外了。
老大生孩子时,我曾去美国帮忙照顾一段时间孩子,但在国外呆着实在不习惯,我就回国了。
偶尔他们就是通过微信问问我,在养老院的日子里过得如何?
不问还好,一问我就来气,什么叫做好?年纪大了,身体肯定各方面都走下坡路。每次他们这么问,我就觉得他们把我当机器人,似乎只要哪里不好了,换个零件我就没事儿了。
在养老院期间还是很孤单的。我想念我原来的家,在那个家里我收藏了很多邮票、硬币,还收藏了一些油灯。
我想把那些油灯带到养老院来玩,但我拿不动,养老院也觉得煤油灯不安全,死活不同意我拿进来。
大部分老人都爱说:" 活够了 "。但实际上,真遇到情况,我们还是很惜命的。
我在养老院这段时间,有一位老太太,比我还大 10 多岁,去年病危,被抢救过来了。后来医生说,在急救室,老太太一个劲儿地问:" 我是不是不行了?医生您得帮帮我啊。"
人哪儿有真的活够的时候?
就算活到了 90 多岁,真遇到生死关头也有求生本能。
养老院里的环境没啥好说的,大部分老人在这里就是等死。还有的老已经失智了,他们在这里就跟个木头没两样——每天固定时间被护工搬出去晒太阳,过几个小时再搬回来。
有时护工整理房间,就把他们往楼道的角落里一塞,经过时吓一跳——这还有个大活人,可他们也毫无反应。还有一些老人,会突然大喊一声,也听不懂他们在喊什么。
我目前生活基本能自理,如果说担心,就是别过几年后,我也和他们一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9-28 13: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