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10|回复: 0

美媒:" 中国只用一代人时间,把贫穷国家变成美国对手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4-5 10:4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美国能从中国的基建热情中学到什么?" 奇了,美国《华尔街日报》都在夸中国了,声称即便是中国 " 最坚定的批评者 ",也要惊叹于它的桥梁、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因为中国人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就把一个贫穷国家变成了美国的主要战略和竞技对手。
或真心或假意地罗列中国基建成就后,美媒援引专家提出,衡量基础设施成本时应该侧重观察它的社会效益。言下之意,不要 " 眼皮子太浅 "。
确实,想在美国造样东西,总会遇上这样那样的阻碍。这时候,又有美国学者建议," 我们的游戏里需要加一点‘中国元素’。"
只不过,基建班里的优等生中国,已经把目光放在了 " 新基建 " 上。这是一个崭新的 " 星辰大海 "。



报道截图
" 中国人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把贫穷国家变成美国对手 "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4 月 3 日报道,最新援引中国基建表现的美国领导人是拜登,他借此敦促国会通过他自己的基建计划。
拜登宣称,这用于修缮桥梁和公共交通工具、翻新机场和社区、扩大网络覆盖范围等工程的 2 万亿美元,正是 " 战胜中国 " 所需的成本。
敞亮的机场、宏伟的体育场和一排排的高楼大厦 …… 基础设施可能是现代化进程最切实的表现。中国人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就把一个贫穷国家变成了美国的主要战略和竞技对手。
在总统任期里强调中国,承诺重建美国的还有特朗普。他在 2016 年一次集会上说:" 中国有非常棒的桥梁。"
美国智库外交关系委员会数据显示,美国的基础设施支出占 GDP 的 2.4%,而中国为 8%。
美媒罗列了一系列中国基建数据,比如:
中国拥有至少 100 万座桥梁,包括大多数的世界最高桥梁。在 100 座世界最高摩天大楼中,有 49 座位于中国。
比尔 · 盖茨 2014 年公布了一项引人注目的统计数据:中国过去三年的水泥使用量,超过了美国在整个 20 世纪的使用量。
自 2009 年以来,中国的汽车销量超过了美国。另一方面,中国的汽车拥有率仍远不及美国,但铁路是可行的出行选项之一。
中国 98% 的主要城市地区都有高铁,许多城市还有地铁。中国 23550 英里的高速铁路,是横穿美国、从纽约到洛杉矶距离的 8 倍有余。
上海到杭州的高铁路线长约 100 英里,全程大约 65 分钟。但差不多的距离,坐火车从拜登老家威明顿到华盛顿需要一个半小时不止。
中国的高铁经验:不要 " 眼皮子太浅 "
回到《华尔街日报》的标题,美国能从中国的基建热情中学到什么?
文章先是写着," 效仿中国则是另一回事 ",要么说这样的 " 工程成就 " 与中国政治制度有关,要么说中国从自行车到高铁的 " 跳跃式发展 ",直接套用在美国基础设施上的可能性或许有限。
作者还注意到,中国领导人大多有理工科教育背景,而美国现在倾向于选律师当总统。
但美国可以从中国的铁路战略 " 建好,客流就来了 " 中学到什么?
关注中国的研究公司龙洲经讯(Gavekal Dragonomics)创始合伙人葛艺豪(Arthur Kroeber)总结说,衡量基础设施成本时应该侧重于是否能带来广泛的社会效益,而不是严格预测收入。" 这可能会刺激经济增长,不需收取直接回报。"
葛艺豪进一步解释,中国评估高铁价值时囊括了一些难以衡量的回报,比如工业效率因此得到的提升。
康奈尔大学专门研究城市规划的历史学家坎帕内拉(Thomas J. Campanella)还称," 我们的游戏里需要加一点‘中国元素’。"
他建议美国政客们采取强有力的方式来推动项目批准,把这当作一项紧急事件,别太高看对于当地所受影响的研究,导致忽略了更重要的社会效益。
去年 9 月,得州批准修建全美首条 " 高铁 ",名为 " 得克萨斯中央铁路 ",连接休斯敦和达拉斯,全长 386 公里,最高时速可达 330 公里,预计 2027 年建成通车。
但据得州媒体 " 得州人网 "(The Texan)报道,因项目 " 触及有关方面利益 ",截至今年二月底,该州已经有 8 个县出面反对得州高铁计划。
所以,与其说加点 " 中国元素 ",不如说美国政治制度造不出高铁。
" 新基建 ",新征程
而在中国造船、造桥、造高铁能力声名远播,连美媒都不能否认的时候,中国 " 追梦人 " 已经搞起了 " 新基建 "。
观察者网注意到," 十四五 " 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明确提到了 " 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即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以及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发改委也明确了中国 " 新基建 " 的范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的院长张维为教授介绍说,传统基础设施是我们常说 " 铁公鸡 ",铁路、公路、机场等,而 " 新基建 " 的特点是与高新技术发展紧密相连,是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载体。
张维为提出,从世界范围来看,参与 " 新基建 " 的门槛是相当高的,大概只有中国和美国两个国家达到这个门槛,而中国这次所处的起跑线并不落后,甚至还领先。这不仅是因为中国已经具备世界最大规模的数字经济,而且中国具有不少独特优势,例如在世界范围内,互联网技术和制造业都发达的只有中国,在此意义上我们最有机会率先走出一条数字化转型之路;再比如中国早就有 " 基建狂魔 " 的伟大称号,现在还要成为 " 新基建狂魔 "。
这一切的背后是中国具有一些特别的优势,包括 " 集中力量办大事 " 的制度优势,包括有世界最强的规划能力、执行能力和改革能力,包括具有世界最完整的产业链,具有世界最庞大的高素质科研人员队伍和工程师队伍,具有世界人数最多的高素质、吃苦耐劳的劳动者大军,具有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和最大的投资市场,还有受过良好教育、自信阳光、非常爱国的年轻一代,这样的国家能不创造人间奇迹吗?
来源:环球时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6-15 21: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