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55|回复: 0

以后看到阴沟,就留给这些记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6-1 22:36: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此前,一张色调灰暗的武汉病毒研究所外景照片,因为被某些美媒引用引发了大家的关注。就在 5 月 31 日,《纽约时报》又把这张照片翻了出来大肆炒作。但不少网友都发现,这个拍照角度似乎有点奇怪 ……



图源:《纽约时报》
据笔者查阅,这张照片出自一位名叫托马斯 · 彼得的德国记者,资料显示他在路透社担任驻华摄影记者一职。



托马斯 · 彼得官方介绍主页
从他的公开主页看,这位摄影师的强项大概就是玩弄摄影角度,通过刻意设计构图来夹带自己的政治立场 " 私货 "。比如在他的新疆喀什摄影作品中,就有不少用这种手法炮制的 " 杰作 "。
他时而在诺大的广场前,把警察和乘凉的市民照在一起,然后搭配上 " 警察在清真寺前巡逻 " 的图注;时而又找到不愿被自己拍照的陌生人,在人家伸手阻止后还要从下往上地强行把镜头对准人家,制造出 " 居高临下 " 的威压感,然后再把自己偷拍被拒,表述成 " 不明身份男子阻拦记者探访拍照 "。
这种没有素材就创造素材的刻苦,这种用镜头写春秋笔法的新闻工作技巧,真是让笔者叹为观止。





图源:路透社
而他最近为西方媒体再次 " 立功 " 的,是此前对武汉病毒研究所拍摄的外景照片,在他的构图下,被一道沟壑隔在对面研究所主建筑,正处在茫茫大雾中,在这份神秘诡异的气息上,还多了 2 个穿制服的黑衣人。
这种画风立马引起了某些西方媒体的兴趣。5 月 13 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最先把此图作为叫嚣着 " 向中国进行病毒溯源 " 的封面。就在 5 月 30 日,《纽约时报》也选用了这张照片,炒作着同一个话题向中国来势汹汹地问责。
可细心的网友从照片背景发现,托马斯 · 彼得在拍下这张照片时,很明显是自己跳进了这个排水渠,趴低身子、镜头朝天才拍出的这张照片。用网友的话说,这就叫 " 阴沟视角 "。



在《纽约时报》中文网这条报道的评论区,观视频工作室发了一张对比图,一个是被戏称为 " 平庸摄影师 " 的正常拍摄角度,一个是 " 天才摄影师 " 托马斯 · 彼得的杰作。截至目前,这条评论已经获得了远高于《纽约时报》原推文的点赞数。





在相关新闻的评论区,不少网友都在翻出自己的 " 收藏 ",开起了西方媒体拍摄角度的 " 批斗大会 "。其中一位找到了路透社关于香港国安法、中澳关系的两条新闻的配图,镜头语言让人大呼内行。



还有网友给出了一张外媒记者跪在地上,以极其别扭的姿势拍照的图片,其他评论都在对这位苦心寻找角度的记者大呼敬业。



看了这么多网友贡献的素材,笔者有一个小小的建议,既然某些媒体这么喜欢趴在阴沟里抬着头着报道中国,咱们就该好好配合下他们的工作,以后这些地方就该给他们立好指示牌:反华媒体专用拍摄点,他人不得占用。
不知道你们几位对这个安排可还满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2-22 05: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