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74|回复: 0

上海人都不说的上海话,怎么就占领了 TVB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6-6 08:4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坊间一直有个传闻:两个老外分别来到北京和上海,待了五年后,最大的不同,是前者习得了一口流利的京片子,后者依然说英文。
上海话式微,年轻一代上海人说上海话的情况更是少之又少。不少以上海为背景的影视剧,请来的也是外地演员,对上海话推广一时半会起不到啥子效果。
比如以上海为背景的《小时代》,顾里和南湘这对真情姐妹花,一开口就是浓重的台湾口音,《我的前半生》里,自拟上海阿姨的薛甄珠话里话外也还是带着点京腔。
本来就是外地演员,也难怪。
但谁能想到,在这样的局势下,推广纯正上海话的重任,落到了 TVB 的身上。





提起 TVB,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有配音腔的 " 饿不饿?下碗面给你吃啊 ",或者原汁原味的 " 吔屎啦梁非凡 "。



不过,其实如果看原版,就会发现很多 tvb 电视剧里不止说粤语,还有大把的上海话。上海人看了都得说一句 " 侬老地道了呀 "。
比如 2018 年,由黎耀祥主演的 TVB 悬疑剧《逆缘》,几个主角聊天时,整段上海话、粤语无缝衔接,连贯又自然。
不但腔调和语气有吴侬软语那味儿,用词也很地道——囡囡、脑子瓦特了、覅去睬伊 ......
这个片段中上海话的密集程度,不由让人怀疑,这究竟是在香港还是在上海。
一次两次地出现上海话,可能只是偶然现象,但据考证,《枭雄》、《不懂撒娇的女人》、《跨时代》、《逆缘》、《心理追凶》等 TVB 剧中,也都频繁出现上海话,让好不容易学会粤语的你一时纳闷:怎么忽然又听不懂了。



△ " 瘪三 " 一词,最早也是上海方言
其实,TVB 说上海话并不是这两年才有的风潮,2008 年大火的《珠光宝气》,就因为岳华、陈鸿烈、马海伦、李司棋等演员有大量的上海话对白,而被观众调侃" 香港大佬,一言不合就飚上海话 "
上海话在 TVB 的受欢迎程度,那还真是有口皆碑的。
比如,剧本设定里的上海移民要说上海话。



在上海话风气的带动下,就连原本不会说上海话的朋友也热衷于抱着赤子之心来学习。



上海话的迷妹从来不会形单影只,而是成双结队的。
在很多 TVB 出品的影视剧里,都能发现她们的身影,感受到她们的毅力。



这份热情显然从剧里蔓延到了台下。
由于台庆剧《枭雄》中有大量上海话,TVB 还专门出了一期节目,让老演员马海伦教大家说上海话。
第一次在 TVB 中听到熟练的上海话,不少人都像上流君一样被吓了一跳。



本来就是香港无线台出品,受众多为粤语观众的电视剧,怎么中途又挤来了另一门方言?
而且还是并不怎么好懂的吴语区方言。
粤语的忠实爱好者更尴尬,看了那么久 TVB,好不容易能听懂粤语原声,这下好了,又来了个新语言。



更多人表示十分迷惑——
毕竟 TVB 里的这些演员,在现场收音、使用原声的情况下,说的上海话实在太地道了。



难不成,在 TVB 江湖里,除了配音演员,还有一类神秘的幕后角色,上海话速成班?



其实,根本用不着老师,因为 TVB 的老演员中,很多本身就是上海人。
比如 TVB 台柱汪明荃,在《我的野蛮婆婆》中饰演喜塔腊格格而被内地观众熟知。
讲着地道粤语的阿姐是在上海市崇明岛出生的,9 岁才跟随父母移居香港,1966 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成为丽的旗下首批演艺训练班学员,正式进入演艺圈。几年后转战无线电视,也就是现在的 TVB。
和她一样从上海转战香港的艺人,还有很多,比如《唐伯虎点秋香》中饰演华夫人的郑佩佩,也是 1946 年出生在上海,1961 年才去的香港。
还有香港开心果,肥姐沈殿霞,也是于上海出生。
肥姐到香港多年后,依然张口就能说标准的老派上海话。在《七十二家房客》中,肥姐扮演的也是上海婆的角色。



而在《逆缘》、《珠光宝气》中贡献了许多上海话对白的上海籍老戏骨马海伦则是香港出生,尽管如此,她的沪语也是相当流利。
以及像吴彦祖、宣萱,以及此前去世的鲁芬等演员,祖籍都是在上海。
连知名导演王家卫,也是出生于上海,在他的电影里,上海话也很常见。《阿飞正传》里,哥哥张国荣就是上海移民,养母的扮演者潘迪华也是出生于上海,电影中二人有不少上海话对白。
为什么那么多上海人反而成为了香港影视界的中流砥柱?
其实 TVB 的兴起,本身也是借助于内地的人口红利。
上世纪,不少上海优秀电影人和其他社会中上层人士一起,携家带口来到香港,一时间沪语甚至成为香港主要方言之一。
同时,借助于香港影视圈的基底,许多内地的优秀演员想得到发展,香港也是不二选择。
人才的扎堆,让香港的影视行业杠上开花,风生水起——香港的 TVB 电视剧,本身就是在电影的基础上发展衍生出来的。
最关键的,香港影视圈的灵魂邵逸夫,也是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宁波。



最早,邵氏三兄弟先是在上海成立了天一影片公司,也是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前身。直到 1932 年,九一八事变,上海局势不稳,他们才决定前去香港发展,并且在次年发行了国内首部有声电影《白金龙》,将观众带入了有声时代。
据台下艺人回忆,TVB 早期的时候,邵逸夫直接用宁波口音的上海话作为内部沟通语言,不少明星也不得不学上海话来沟通。也因此上海话在一些人的印象里,也成了上层阶 级的标志。
当然,还有一部分原因要归结于上海的飞速发展,香港与上海保持了频繁友好的贸易往来,在不少 TVB 制作的剧集中,上海也会作为重要的取景地出现,因此为了配合拍摄地背景,TVB 中的上海话交流更为普遍。
如此看来,现在 TVB 中的上海话情结,也是有依据的。



能在 TVB 里听到上海话,很多人都感到了久违的惊喜,不过,惊喜之外,不少上海本地人还有感叹和无奈。



上海话作为吴语方言的一种,是上海本土文化的重要根基,它的形成也与上海城市的历史息息相关。
其实,上海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早在 19 世纪末,明治时代,日本就已经开始了沪语教育,而在国外的学习网站上,上海话也是和粤语、普通话并列的选项。



但在上海,现实却是本地年轻人很少会说上海话。
这与历史的变迁有关。
80 年代起,长三角地区经济迅速腾飞,吸引大量的外来人口,本身听辨较有难度的沪语也显得比较封闭,被其他外来方言和普通话冲击,交际性能减弱。
另一方面,随着推普工作的展开和国际双语教学的推广,有些家庭也会刻意让孩子从小就适应不用方言。
而音调和普通话相差较大的上海方言,在一些人眼中,也一度成为了土的象征。
曾有数据表明,6 — 20 岁能使用方言的人群比例中,上海话只有 22.4%,远低于重庆的 97.5% 和开封的 81.6%。
另一份数据则显示,从 2005 年到 2015 年的十年间,自评能 " 流利、准确 " 使用上海话的中小学孩子从 54.3% 降到了 28.1%。



如今看来,岳华的这段台词,倒有点一语成谶。



好在近来年,从政府到市民都在积极地想办法来应对这种情况。在 2019 年,上海市就推出了沪语早教,一些沪语节目也得以保留。
papi 酱等网络名人利用自身的影响力,通过短视频复刻了上海话的精髓。而唐嫣和胡歌等上海本地明星在公开场合也曾多次使用本地方言。
香港出生的王嘉尔,也因为外公外婆是上海人,常常在节目上讲上海话。



只是不知道在这样的趋势下,沪语会不会站起来,至少对常年看 TVB 的上流君来说,已经决定在粤语外,再去修一门上海话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5-5 13: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