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的泥呀,右手的泥呀,知己的花衣裳。
世界本该是你醒来的模样。 一次微笑,改变一生。人生,也本该是你热爱的模样。 这几句话,是《无尽的微笑》这本书中的一段话。这本书的作者叫吴伟,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微笑明天慈善基金会发起人,理事长。2018年度中国公益人物。 这个短短几十字的人物介绍背后,是“1991—2021,三十载时光悠忽而过。” 这是吴伟对于时光的感叹,他为何如此感叹,他感叹的这三十载光阴背后,又是怎样的故事? 打开一本书,走近一个人,我们才知道,或许我们并不曾注意的身边,还有这样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他们因微笑公益项目而聚集,他们是不慕名利投身公益事业多年的专家,是志愿者,是捐助者,也是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的各地政府和机构。 而吴伟,是那个将所有这些人聚在一起的“关键先生”。 在吴伟的书中,有一张彩色照片。照片上,小女孩金艳微笑着举着一张照片,照片中,一位母亲抱着一个唇腭裂女孩,而她正是这位天使般笑容的小女孩过去的样子。
看到这张照片,心里浮现出一句话:这美好人间! 一个事实是,唇腭裂属于先天畸形,在中国,大约每600个新生婴儿就有一名唇腭裂宝宝。目前唇腭裂患者高达200多万人,其中有60多万是儿童,用吴伟的话来说,“他们如同60多万条搁浅的小鱼,无法回归社会的大海”。 而微笑公益项目一次只能救助几十或上百个孩子,30年过去了,虽救助了7.5万多名儿童,但对于200多万的群体来说,仍是杯水车薪,遥不可及。 而吴伟下决心写一本书,来说说“微笑公益行动”的动因,是希望通过这本书讲述的微笑公益行动三十载的实践,能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使更多的人得到及时的帮助。 这是吴伟的初心。 今天的吴伟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人年轻的时候。一个人年轻时候的选择,决定着他未来可能建立的格局。如今回头看来,我年轻时的决定是完全正确的。”
或许在最初为这些特殊的孩童心念一动的时候,吴伟自己也不知道,这件事情成为了他的人生大事。 《无尽的微笑》记录了微笑公益行动30年的一些片段,吴伟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这位看着就是一儒雅斯文的江南书生,身上却有一种简单的又让人感到温暖的东西。按时髦的说法,吴伟很“暖男”。 参与公益这么多年来,吴伟说了“值得”二字。微笑公益行动走过的30年,换来的是75000多个被修复的灿烂笑脸。 吴伟是个很有人文情怀的人,也具备很高的文学修养。在他平时所读的那些书中,也印证着志愿者们坚持了30年的这件事的价值和意义。 “以爱而聚的十个人,能完成一万个互不相识之人做不到的事情。” 他引用汉代贾谊在《新书》中所写的一句话:“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吴伟说,“每件好事背后都蕴藏着福报,无论大或小,把福报送给别人,自己也会收获福报。无论结果如何,只管善良就好,其他一切,上天自有安排。” 且把这段吴伟的话,送给这世上的一切功利主义者。 【三十年,一条路上,多少个人的故事】
我们来攫取微笑公益行动三十载这一路上的一些节点—— “微笑”的发祥地,就在杭州。1991年5月,第一场微笑公益活动在杭州整形医院举办。吴伟留着一张老照片,是这次公益行动中专家志愿者们的合影。当时的吴伟还在读高中,完全不知道他的未来,会和这张照片扯上千丝万缕的联系。 参与这次公益活动的整形界专家史颂民医生其后遇到了很多人问她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您放着一个月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收入的整形医生不做,偏要去当一名志愿者,是为什么呢?” 这一个问题,每个人心中自有答案。 1998年夏天,从南开大学毕业的吴伟,回到杭州,在浙江最早的一家国际高尔夫球会做运营管理。那一年,他亲眼见到专家仅用90分钟的手术就让唇腭裂的儿童绽放了微笑,走向了新的人生。 于是,他做了人生至关重要的一次选择,开始投入这项事业。 2003春天,受非典疫情影响,当年“微笑公益行动”多场免费手术活动无法开展,所有志愿者都心急不已。 入了夏,社会秩序逐步恢复后,一支志愿者队伍经过26小时的跋涉,分两批前往云南昭通地区的威信县。 “在这里等待我们的,有180个来自少数民族的唇腭裂儿童”。经过严格筛选,有120名“兔唇宝宝”通过了筛查,其余60名无缘本次手术。“看到家长脸上失落的神情以及带着孩子落寞离去的背影,我十分惆怅和无力”。 2006年秋天,他随医疗队去了柬埔寨,这是微笑公益项目第一次成规模地走出国门,在异国开展救助活动。 “我们在暹粒帮助了50多个孩子”;“当他们把从树上新摘下的紫薇花塞到志愿者们手里,扭头就跑时,那情景令我又惊喜又暖心”;“因为那些孤独的,难以得到关爱的孩子更容易把全部热情集聚起来反馈给你。” 2011年,杭州微笑行动慈善医院的发展进入瓶颈期,在救助了大量来自浙江、安徽、江西等省份的孩子后,杭州周边地区患者数量大幅减少。之后,微笑团队和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合作,在中原大地成立唇腭裂免费诊疗中心。 吴伟说,在微笑公益发展的这段航程中,最迷茫的,就是瓶颈期如何破局。 2012年,吴伟第二次到喀什,知道了当地有一种小花,白白的,毛茸茸的,煞是好看,原来它叫“兔唇花”。他想,兔唇花的盛开,也正是对唇腭裂宝宝们的爱之花的绽放。 那一次,他们成功救助了100多个喀什地区的孩子。 2013年,重要的里程碑。微笑明天慈善基金会成立。 2014年,微笑公益的“一带一路”,走向了亚洲其他国家。 2016年6月,吴伟带队第一次踏上西藏昌都,帮助97位患者成功完成了手术。还有一个特别严重的唇腭裂患儿被接到了上海接受全程的医疗资助。 2016年,吴伟(左二)与志愿者从邦达机场前往西藏昌都市的途中。 此行,吴伟激动地写下了一首古体诗,题为《忆昌都》,其中有“澜沧江水流不尽,东达山上有英豪”之句。
2019年5月12日,汶川地震11周年,吴伟带队来到汶川。同年,他踏上了非洲肯尼亚的土地实地考察。 截至2020年,微笑明天在全球12个海外国家成功开展了3万多台唇腭裂免费手术。 “对于唇腭裂患者而言,他们的生活早已被“兔唇”这一既定事实所打破,而“微笑”的存在,就是要真正帮助这些需要帮助的人,让他们摆脱唇腭裂的阴影,拾起笑容和自信,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吴伟与王振耀老师在杭州会面。 【如果你爱上了某个星球的一朵花】
在吴伟的书中,他在现场见证的一个细节,让人非常动容。这是一位叫舒茂国的医生大叔说的话: “其实咱们做多了手术的,没有医生会打心眼里觉得唇腭裂的宝宝不好看吧?就像我们身边可能长相不好看的亲戚朋友,看习惯了,关系近了,也觉得挺顺眼的。所以每次我看到唇腭裂宝宝的时候,心里会觉得很亲近,很喜欢。这种孩子,是值得我们去帮他的。” 这位医生大叔的话,诠释了什么是“爱”。 正因为在过去的岁月中,吴伟始终在“微笑公益行动”的一线,他的《无尽的微笑》中,就有很多这样的“爱”的细节。 爱,就是细节,是自然而然的流露,不是说教,不是大道理。人性有善也有恶,人性之善,看上去是那么美。 吴伟说,“得到了爱,我们要感恩,给出的爱被接受了,我们也要感恩,因为我们也从中获得了很多。” “不要总说是我们救助了别人,其实别人也在治愈我们。”这是一位医生说的。 “一个人,只有一颗舍得付出,懂得感恩的心,才更容易拥有一生的爱和幸福。”这句话如果单独拎出来,听起来似乎有那么一股“心灵鸡汤”味,可是就在一个个医治救护现场,这些话就变得特别有说服力,而不再显得空洞,因为这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灵魂亲身经历之后的感受。 爱,有时意味着尊重。吴伟在公益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家长带来孩子来做了手术后,却拒绝了给出孩子的一些信息,甚至有意换掉了联系电话,让他们无法继续追踪孩子的康复和成长情况。 吴伟说,我们当然理解家长为了保护孩子隐私的苦衷,不想再遭受任何人异样的眼光,所以选择了不打扰。 “但我们的目标是帮助更多的孩子,很多时候手术成功后的一张照片,远比千言万语来得更有价值。”吴伟也有这样的难处。 有人质疑:“你看看,连你们帮助过的家庭都不会感激你们,不肯帮你们宣传,那你们做慈善还有什么意义呢?” 吴伟的回答是,“受到帮助的每一位患者以及他的家庭会在乎,这就是意义所在。” 吴伟曾感叹,做公益比商业更难。 在许多医院,唇腭裂的一次修复费用在1万元以上,这对许多低收入家庭来说,如一座沉重的大山。 因为商业是基于等价交换原则,而公益聚集在“无偿”二字上,更多是一种责任心的体现。 他被问得最多的是,这个机构一年到底能帮助多少个孩子;我捐赠了能得到什么回报。 吴伟的回答是,“回报您的,将是所有接受了手术的孩子们一生的幸福微笑。” 在这条路上,他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其中包括对他指指点点的人,但那些说法影响不了他的决定。 吴伟在香港与钟逸杰爵士深度交流。 这条路上他也遇到了很多温暖的人。比如一位幽默的外国长者,中文名叫钟逸杰,他特别喜欢“逸”字,意为“兔子走掉了”,“兔唇”治好了。
另一位良师益友叫王振耀,是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的院长。 从王振耀这里,吴伟明白了公益当时在国内还是新兴的一门学科,很多东西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吴伟也坚定了微笑项目要送医上门的思路。 吴伟更加明白了,真正要解决社会问题,必须做得很专业,也必须借助各种社会力量。 “在这个新的世界里,太阳强烈,水波温柔,我们每个人,都可爱而珍贵”。这是吴伟,一个公益人的愿望。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是吴伟的人生理想。 他说,一切只是开始。 以下,是本报记者与吴伟的对话—— 【杭州、郑州、南阳、南昌、西安、成都有了诊疗中心】
小时新闻:你在书中提到,“治疗的后续收尾问题成了专家和志愿者们的一桩沉甸甸的心事,那么现在这个方面的现状如何呢,有没有好的应对办法? 吴伟:“微笑公益行动”项目开展最初的模式,是建立与部分偏远地区的医院合作,在当地医院和政府部门招募唇腭裂患儿后,基金会组建志愿者医疗队伍前往,为唇腭裂患儿提供集中免费修复手术。
但每年几次的公益手术远远无法解决问题,唇腭裂孩子的后序免费治疗也无法得到保障。基于此,基金会与医院合作打造区域诊疗中心模式,委托医院唇腭裂科室进行全年免费手术,患者可随时前往定点医院接受手术。现在,我们已经在杭州、郑州、南阳、南昌、西安、成都设立诊疗中心。每个诊疗中心都能够辐射到周边身份地区。任何贫困的唇腭裂患者,只要符合手术条件,可以随时选择就近的诊疗中心接受免费治疗。诊疗中心还开展了口内检查与治疗、语音训练、正畸、牙槽植骨等序列治疗。定点医院的医疗团队必须经过基金会医疗委员会的认证,并接受基金会的实地监测及术后评估。 基金会还通过举办唇腭裂领域论坛会议,链接海内外整形外科和颌面外科从事唇腭裂专业最顶尖的专家,积极探讨最新的唇腭裂诊疗经验和理论学术,提高唇腭裂诊治整体水平,推动治疗技术、医疗安全的不断提升。
为了为偏远地区医院建起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微笑明天慈善基金会还开展青年医师培训计划,从合作医院中选拔有潜力、有爱心的青年医师前往国内知名医院进修,在促进医院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提高了基层医院的诊治水平。 【回头看,年轻时决定公益这一步很正确】
小时新闻:是什么阻碍了“沉默的大多数”唇腭裂儿童被公益行动救助?现在您正在打造唇腭裂公益救助网络吗?可以透露一下吗,这事进行到哪一步了? 吴伟:我们初步建立起了定点合作医院网络系统和志愿者网络系统。但定点合作医院的数量需要进一步的增加,以覆盖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群。另外乡村和边远地区群众获取医疗救助信息的渠道还不够通畅,使得他们无法及时找到像微笑明天这样的基金会去寻求帮助。 小时新闻:您现在对一个人最高的评价是什么?
吴伟:具备谦卑而又有不求回报的奉献和利他精神的人。 小时新闻:我看到您在“微笑公益行动”中,接触过一个个曾经不幸的家庭,他们大多数是底层的百姓,这桩桩件件,都是生活最真实的剪影,你在书中也讲述了他们的故事,跟他们的相遇,对你的人生和心灵是否有什么影响甚至改变? 吴伟:随着一个个手术的成功,看到孩子和家长们灿烂的笑容,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喜悦和成就感,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非常值得的。相信这些家庭的未来生活将扫除阴霾,迎来不一样的明天。
微笑公益行动中开展30年,都是一群有爱的人在一起并肩作战的,为每一个唇腭裂患者带去希望。与仁爱的人在一起开创事业,有益于滋养内心,开阔胸襟。与志同道合的爱心人士、志愿者共同去开拓微笑公益事业,也会让我的内心充盈,让我的生命与众不同、富有意义。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人年轻的时候。一个人年轻时候的选择,决定着他未来可能建立的格局。如今回头看来,我年轻时的决定是完全正确的。 【在过程中不断遇到美好的人或事】 小时新闻:能从您的文字中,感受到您是一位内心很柔软,也很细腻的人,您在书中提供了大量的个体案例,特别有说服力,您跟他们中的一些人后来还有联系吗? 吴伟:我和我们的专家和一些工作人员与这些家庭以及孩子们保持着一些联系,也希望他们能健康幸福的成长,最后正常的回归社会,去上学,接受到良好的教育,最后她们能够通过自我努力与奋斗,实现她们的理想。 小时新闻:书中多处提到《到灯塔去》、《小王子》还有金庸武侠等文学著作,还有《喜剧之王》的台词等等,看来您是一个喜欢文学艺术的人,似乎您还有一颗颇为浪漫的诗心,这些身上的素质或者说品性,对您的公益事业产生了什么影响了吗?
吴伟:做公益的过程是艰辛而又跌宕起伏的,但它的结果一定是能让人感到快乐,特别是在精神上给到自己反哺和滋养。所以我有个观点就是以公益为“智业”。通过做公益,提升自身的格局、智慧与修养,培养自身乐观向上的情操。 小时新闻:作为一名投身公益20多年的公益人,您现在可以说职业和公益是二位一体的,您领导的基金会应该说已经从唇腭裂救助项目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比如,已经关心起老年人的问题。那么您个人这么多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那么对于我们普通人,如何去迈开走向公益人的第一步,您有什么建议?
吴伟:诚心待人、坚持不懈、追求实现长远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遇到美好的人或事。微笑明天的成长离不开国家发展的大环境和好的政策,也赶上了互联网科技时代大背景。 通过参加公益性志愿服务工作,从小事做起,是大家参与到公益活动中去,了解公益的第一步。公益事业需要全社会的添砖加瓦,人人公益是未来公益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