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 CRO 龙头公司上半年业绩大增,迎来的却是股价大跌。
7 月 15 日晚间,康龙化成公告预计 2021 年上半年实现的净利润为 4.98 亿元– 5.94 亿元,同比增长 4%-24%。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截至 7 月 16 日收盘,康龙化成股价暴跌 14.36%,报 199.8 元 / 股,较前一日市值蒸发 266 亿元。 作为 CRO 医药外包行业的龙头,康龙化成可以说是一个大牛股。2019 年同时登陆深交所和港交所,成为 CRO 行业继药明康德之后又一家 A+H 股的上市公司。 短短两年时间,康龙化成从 A 股上市时的发行价 7.66 元 / 股,翻了 26 倍,市值从 91 亿元暴涨 17 倍至 1587 亿元。 康龙化成的创始人楼柏良曾说:" 当初没想到企业会做那么大 "。不仅如此,康龙化成也为楼柏良带来了想象不到的财富。按照 2020 年末楼柏良与弟弟楼小强夫妻持有公司 18.31% 的股份,其家族身家达 290 亿元。 01、从学者到商人 楼柏良生长在浙江慈溪市的一个小村庄,1978 年,正值恢复高考的第二年,楼柏良考入了师范专科学校,那一年,他才 15 岁。 " 成为一名教师 ",楼柏良一直都有这样一个梦想。1981 年,他如愿以偿来到当地的一所中学,任化学和英语科目的老师。在教书的两年时间后,楼柏良成功考取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生。 那时,他的想法依旧是研究生毕业后继续做老师,直到出国留学,楼柏良想的还是学成归来,到大学里当教授。90 年代末,楼柏良获得到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读博士后的机会,并于 1994 年拿到了博士后学位。 从学校毕业后,楼柏良在美国开始了 8 年研究员的生涯,一直想走科研道路的楼柏良,却因一张招聘广告改变了人生轨迹。 有一天,楼柏良被一则招聘广告吸引,这家公司在美国,做的是研究性很强的药物研发工作,虽然公司不大,但却很有名气。在得到导师的许可后,他顺利通过了面试。 楼柏良曾说:" 我的思想从那张广告开始发生了转变,也迸发出了创业的念头。" 真正激发起楼柏良创业激情的日子,是他跟随老板到美国做研发总监的 6 年。在这期间,它不但积累了很多管理的经验,能够直接与创始人对话,也为他自己创业积累了经验。 2004 年,楼柏良与弟弟楼小强、郑北夫妇联合创办了康龙化成,定位于医药类技术外包服务公司。自此走上了创业之路。 02、赚钱能力 MAX 在医药界有一个 " 双十定律 ",讲的是一款新药从研发到上市,平均需要 10 年时间和 10 亿美元的投入。 而随着法规越来越严格,可用靶点不断地被开发,新药研发的难度越来越大,带来的直观结果就是研发的成本和时间在逐年增加,相应的新药投资平均回报率则持续走低。 因此,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医药研发与生产外包(CXO)产业也就此应运而生,CXO 进一步又可细分为合同研发组织(CRO)、合同生产组织(CMO)、合同研发生产组织(CDMO)等。 与富士康为苹果代工不同的是,康龙化成这类的 CRO 企业做的是创新研发的工作,也可以说是药物研发的 " 卖水人 " 或 " 卖铲人 "。实际上,只要新药研发的脚步不停下,那么医药外包行业就有需求和发展前景。 最初,康龙化成是靠做 CRO 中最前端的领域(也就是实验室里药物发现)起家,药明康德也是在药物发现领域起家。目前包括药物发现的实验室服务业务在康龙化成的营收中占比超过 60%,在 2020 年依旧保持 32% 的增速。
这一前端业务做得好,客户的黏性就强,也就很容易把新药研发后面的产业链打通,用前端给后端引流。这就类似于腾讯,利用微信为后端的各类业务引流。
目前,康龙化成的营收主要由实验室服务、CMC 服务及临床研究服务三大板块构成。 自 2016 年以来,康龙化成的经营业绩一直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总营收从 2016 年的 16.34 亿元增长至 2020 年的 51.34 亿元,五年间增长了 3.14 倍,年均复合增速高达 25.73%;同期,净利润从 1.77 亿元增长至 11.72 亿,五年间增长了 6.62 倍。 同时,毛利率从 2015 年的 27.52% 提升至 2020 年的 37.47%,销售净利率从 6.55% 提升至 22.34%。赚钱能力不可谓不强。 03、想要成为集大成者? 目前,药明康德、康龙化成、泰格医药是中国 CRO 行业的三巨头。 与药明系分拆和泰格医药通过外向投资扩张相比,康龙化成选择专注于主业,一心想要成为 CXO 的集大成者。
这或许也与创始人的个性分不开。最初楼柏良就说过:" 自己乐于踏踏实实做事的感觉。" 他自己这样,希望企业亦如此。
不过,想要集大成者并不容易。在 CXO 的每个环节都有相应优势的企业,而康龙化成想要通过前端业务引流,拓展业务至临床前 CRO(药代动力学、药理学研究),并覆盖临床 CRO、CMC 业务,打造 CXO 一体化服务平台。 目前全球还没有哪一家技术外包公司这样做过。 而康龙化成还欠缺的包括 CMO 的整体能力,CMO 是药物生产外包,而康龙化成的 "CMO 业务 " 不叫 CMO,叫 CMC,公司的这块业务承接范围是临床 I 期 -III 期药物开发阶段的工艺研发及生产需求。 这是因为康龙化成这部分的业务只是集中于商业化阶段前的生产,主要提供小批量试制,后半部分涉及大批量商业化生产还没有产生规模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