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福建海关部门16日透露,今年上半年,福建省外贸进出口8599.6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39.1%。其中,出口5038.9亿元,同比增长37.9%;进口3560.7亿元,同比增长40.7%。
对“一带一路”市场开拓有力成为福建外贸呈现的突出亮点。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福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2919.2亿元,同比增长39.3%。
海关相关人士表示,在全球疫情仍在发生、世界经济严重下滑的当前,《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在投资准入清单化、区域市场一体化、投资促进便利化、要素流动顺畅化等方面,为福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因应RCEP的签署和生效实施,福建正深耕“一带一路”新机遇。继推出七大举措做好对接准备工作后,福建省商务厅今年6月发布货物贸易扩大、招商引资增效等十个方面28条行动计划,抢抓机遇,深化与RCEP成员国的经贸合作,促进福建省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今年上半年,东盟、美国和欧盟为福建省前三大贸易伙伴,分别进出口1696.5亿元、1076.2亿元和932.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0.2%、38.6%和30.5%。
与此同时,民营企业活力持续增强,主力军地位更为稳固。今年上半年,福建省民营企业进出口4630.1亿元,同比增长57.1%,占同期福建省外贸进出口总值的53.8%。
“一带一路”建设,我国是推动者、主动方,在当前“风云激荡”的年代,我们要更深刻把握未来发展趋势,以全球的视野来谋划新发展格局。福建在“一带一路”有自己的独特优势,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福建也有许多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地方。
一带一路”建设,经过近八年来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据商务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测算,当前,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进一步深化,贸易投资水平进一步提高。
另外,5月1日上午,随着巴拿马籍集装箱船“海丰联发”号靠泊海天码头,福建省厦门港迎来今年第5条“一带一路”新航线。仅仅在两天后,厦门港的机电产品、生活用品、衣服鞋帽等就能到达越南客户手中。这条航线就是“丝路海运”航线之一。
2021年3月,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明确提出支持扩大“丝路海运”品牌影响力。
截至2021年4月15日,今年“丝路海运”命名航线共开行672航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70.85万标箱,同比增长20.5%。
“丝路海运”是如何诞生的?取得了哪些成绩?它对“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有何意义?带着这些问题,邀请到福建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福建丝路海运运营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志平接受专访。
丝路海运,通达27个国家,共58个港口
目前“丝路海运”联盟成员已突破200家,“丝路海运”命名航线已达72条。这些航线通达27个国家的58个港口,其中涉及“一带一路”19个国家33个港口。截至4月底,累计开行5277个航次,完成吞吐量509.03万箱。
能否请您介绍下“丝路海运”的诞生历程,为什么要成立这样一个联盟?
陈志平:2018年8月,中央召开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福建省为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夯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功能定位,发挥多区叠加优势,实现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对标“中欧班列”制订并下发了《福建省开行“丝路海运”实施方案》,并于12月24日在厦门港开行了首条“丝路海运”命名航线。
和传统航运相比,“丝路海运”有何优势?
陈志平:目前“丝路海运”联盟成员已突破200家,涵盖港口、航商、物流、贸易、金融、投资、信息、科研、媒体等。这些行业要素单位既是“丝路海运”的推动者,也是成果的获得者,在共商共建共享基础上求同存异、优势互补,共同参与组建跨行业、开放性、非营利、松散型的“丝路海运”联盟,共同参与制定“丝路海运”服务标准体系、共同推动行业与政府业务政策创新、共同推进港航物流服务品质的不断提升,将原来激烈竞争的航运贸易市场,转变为面向“一带一路”的蓝色海洋,对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及后疫情时代的海运生态将带来深远的影响。
丝路海运成立近三年来,取得了哪些成绩?
陈志平:近三年来,“丝路海运”工作主要围绕“四个一”展开:
首先在打造“一个联盟”方面,从2018年底开行“丝路海运”并由中远海运集团、福建省交通集团和厦门港务控股集团共同倡议成立“丝路海运”联盟开始,就得到了60多家港航物流企业的积极响应,目前“丝路海运”联盟成员已突破200家,特别是近期新加入了韩国现代商船、海丰国际、中谷海运、波兰格但斯克港、天津港集团、山东省港口集团、广州港集团等重量级港航企业,“丝路海运”联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联盟框架内成员集思广益、优势互补,涌现出了许多精彩案例:比如天津厦门两港联合推出包括5个方面、10项指标的“两港一航”服务标准,协力打造内贸“两港一航”精品航线服务一体化,助推国内大循环的快速发展。
二是在推广“一套标准”方面,通过标准的制订和推广以实现港航服务品质不断提升是“丝路海运”的重要工作和使命。2019年,丝路海运公司作为“丝路海运”的运营主体和联盟秘书处,先后发布了“港口服务标准”、“中转服务标准”、“多式联运港站服务标准”、“中远海丝路海运航线服务标准”等。2020年,受福建省发改委委托,丝路海运公司联合交通部水科院,对标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导意见》中6个方面19项重点任务、以及世界一流港口的16项指标,共同探索建立高标准、精细化、可推广的“丝路海运”现代综合物流服务标准体系,形成了《“丝路海运”发展政策和服务标准研究》以及《“丝路海运”港口服务标准》等两项成果,并在2020年9月8日的“丝路海运”国际合作论坛上发布。下一步我们将陆续开展口岸通关、港航信息化等方面的服务标准课题研究。这一系列服务标准的推广实施,助力厦门港营商环境的不断改善和提升,去年底由中国报关协会与北京睿库贸易安全及便利化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十大海运集装箱口岸营商环境排名中,厦门港蝉联第一。
三是在发展“一批航线”方面,从2018年12月首条“丝路海运”航线开行以来,我们陆续对始发我国、航行在海丝沿线的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进行命名,通过资源投入、标准制订、政策扶持、业务创新等手段不断推动航线加密、运量增长、要素聚集和服务提升。经过两年多的发展,“丝路海运”命名航线已达72条,其中厦门港55条、福州港11条、天津港2条、青岛港2条、北部湾2条。这些航线通达27个国家的58个港口,其中涉及“一带一路”19个国家33个港口。截至4月底,累计开行5277个航次,完成吞吐量509.03万箱。
四是在办好“一个论坛”方面,依托一年一度的厦门9.8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我们从2019年开始成功举办了两届以“共商港航合作、共建丝路通道、共享经贸繁荣”为主题的“丝路海运”国际合作论坛,邀请了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福建省委省政府和部分央企的相关领导,以及龙永图、黄奇帆等著名学者出席并作主旨发言,发布了《“丝路海运”建设蓝皮书》、《“丝路海运”国际论坛合作厦门倡议》等重要文件,签署了一系列港航贸合作协议,配套举办了港航专业论坛、圆桌会议以及“丝路海运”主题展馆等系列活动。通过两届“丝路海运”国际合作论坛的顺利举办,极大提升了“丝路海运”品牌的国际影响力,目前我们已启动了第三届论坛的筹备策划工作。
助力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
作为《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支持建设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建省发挥区位、港口和体制机制创新优势,于2018年率先开行“丝路海运”,旨在打造“一带一路”航运物流服务新品牌。
“丝路海运”对于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有何意义?
陈志平:一是有助于推进“海丝”核心区建设,服务全国发展大局。福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实行“丝路海运”战略,鼓励创新驱动发展,既是贯彻落实“愿景与行动”、深入推进“海丝”核心区建设的战略需要,又可以通过先行先试,强化“丝路海运”品牌效应,促进要素集聚,充分发挥“海丝”核心区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更好服务于全国的发展大局。
二是有助于探索自由港政策,提高福建省的对外开放度。经过多年的发展,厦门经济特区逐步实现了从出口加工区、保税区、区港联动、保税港区,到自贸试验区的迭代升级。
发展“丝路海运”海运,有助于福建加快与“海丝”沿线国家在港口航运、经济贸易、科技创新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以“丝路海运”为突破口,探索在自由贸易港的某些政策上寻求突破,推动厦门经济特区从自贸试验区向自由贸易港方向前进,提高福建省对外开放水平。
三是有利于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构筑起两岸“四通”的桥梁。福建依靠与台湾地区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的独特优势,大力发展海运业,推动对外贸易特别是对台贸易持续发展,目前台湾地区已发展为福建最重要的贸易地之一。海运业的发展有效促进了两岸间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互通,有利于海峡两岸提升经贸合作畅通、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互通。“丝路海运”标准体系的推广实施,有利于提升两岸行业标准互通。“丝路海运”战略不仅是繁荣福建海运业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关系到福建经济再创辉煌的一项战略措施,同时也是两岸“经贸合作畅通、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互通、行业标准共通”的桥梁。
四是有助于打造“一带一路”物流网络,带动腹地发展。“丝路海运”战略的实施,一方面可以推动福建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港口、航运企业合作交流,加密集装箱航线,加快发展东南沿海内支线、海峡间支线和内贸线,逐步构建以国际干线为骨干、近洋线为支撑、内贸线为补充的“丝路海运”航线体系。另一方面,可以推进陆海资源整合,完善疏港铁路、公路网络,完善覆盖福建、服务全国的海铁联运基础设施体系,充分发挥陆地港在通关、拼箱、退税、签发提单、仓储、运输、提箱还箱等方面的“一站式服务”功能,从而进一步畅通福建连接长三角、珠三角和中西部地区的陆上运输大通道,最终将福建打造成为带动沿海、辐射内陆、服务“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海上合作战略支点。
此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继续持续深化
1.贸易规模相当巨大
2013—2020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总额超过8.6万亿美元,占我国货物贸易总额的比重约接近30%。2020年,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货物贸易额为1.3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0.7%。按照这一势头发展下去,预计8年来,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货物贸易总规模将超过10万亿美元。
2. 投资合作继续深化
2013—2020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存量1972.6亿美元,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9%左右。与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近9000亿美元,年均增长12%左右。其中,2020年,我国企业在沿线国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1414.6亿美元,完成营业额911.2亿美元,分别占同期总额的55.4%和58.4%。新签承包工程项目八成集中在基础设施领域。预计我国企业与“一带一路”国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8年来将超过1万亿美元。
3. 贸易方式不断创新
“丝路电商”正在成为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间经贸合作的新业态、新模式,数字经济、跨境电商等贸易方式正在成为“一带一路”贸易畅通的新动力。如,我国数字交易平台企业已经进入俄罗斯市场,与泰国也有全面合作,在马来西亚共同建立了首个数字世界贸易平台。除跨境电商外,我国的物流、供应链系统等设施建设,也深入到“一带一路”各沿线国家。
4. 贸易交流更加畅通
作为贸易畅通的国际物流大通道——中欧班列,截至目前,中欧班列累计已开行高达3.8万列,运送货物340万标箱,通达欧洲22个国家的151个城市,物流配送网络已覆盖欧洲全境。国内如西安、成都、重庆、郑州、武汉等重要节点城市已设有多式联运中心,开行线路覆盖大部分省份,贸易便利化程度大为提高。
5.重大项目落地见效
一批铁路、公路、港口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已经建成,如马尔代夫的中马友谊大桥通车,瓜达尔港具备完全作业能力,最近,斯里兰卡最高法院裁定,中资企业在斯里兰卡投资建设的自贸免税区可以提供服务,这些项目,都受到当地人民的欢迎。一些能源、资源合作、制造业领域重大项目顺利推进,部分已经竣工投产。到目前为止,我国企业已在沿线国家建成了82个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超过300亿美元,入区企业超过4000家,为当地创造了近30万个就业岗位和20多亿美元的税收。
“一带一路”建设8年来的实践证明,它是我国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维护世界经济繁荣稳定中国贡献的方案,更是打破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企图围堵中国的重大战略对冲。其蓬勃发展的势头和合作进展,是当今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
而福建在“一带一路”的优势在于,认真总结8年来的发展经验,以及所面对的一些风险和干扰,对于我们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讨论“一带一路”建设与福建的经济发展,也必须从这个时代的维度和世界经济的格局,来深入研究这个正在给当代中国和世界带来什么样的变化问题,才能深刻把握好它丰富的内涵和对未来发展的重大意义。
福建与“一带一路”,最具优势的地方在于:
1.历史的渊源
福建与“一带一路”的东南亚、南亚地区早就有经商的历史,泉州刺桐港很早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漳州的月港也是古代重要的丝绸之路港口;泉州在元朝还成为东方第一大港,是仅次于元大都的第二大城市,这里曾经汇聚了世界各地的商人。而福建的福州和厦门,则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被开辟为与世界交往的第一批通商口岸。
2. 地缘的优势
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是连接台湾海峡东西岸的重要通道,是太平洋西岸航线南北通衢的必经之地,区位独特,海洋经济基础良好。2015年,国家明确提出支持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这特别有利于福建深化与东盟等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成为福建腹地的海上合作战略支点,为实现今后的持续繁荣创造条件。
3. 开放的意识
福建面向海洋,受到海外文化影响深远,在历次时代浪潮中,始终有“走出去”的强烈开放意识。在思想上,受海洋文化的熏陶,有着大陆文化所不具备的敢于闯荡冒险的勇气。因而福建人大多有着积极奋斗的精神,养成了“爱拼才会赢”的气质,这让许多福建人能够勇敢地“走出去”。
4. 强大的人脉
福建人的最大特点是宗亲观念非常深厚,他们团结抱团,只要海外赚了钱,就会拉上一帮亲戚朋友共同做生意。因而福建成了海外侨胞的主要祖籍地。据公开数据,目前海外华人华侨,广东省为2000多万人,福建省约1580万人,如果按人口基数算比例,还是福建多。其中,排在我国海外华人华侨第一位的是泉州市,数量高达750万,《泉州投资指南》里面这一数据是950万人,占到福建海外华人华侨的一半以上。而号称中国第一侨乡的广东江门市,数量只有370万,仅为泉州的一半,只是他们分布广,在美洲比例有优势,所以,给人以最多的印象。福建的这些海外华人华侨散落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成为福建在“一带一路”上的最大优势,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福建需进一步提升的地方
历史上,所有大国在其经济崛起的过程中,都有着围绕它而形成的经济圈。这个经济圈有多大?是它的能量,以及它经济实力所能够投射到的最大范围,于是形成了它的影响力。
福建省也不例外。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实施,福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往日益频密,贸易发展加快。2020年,在福建14035.7亿元人民币的贸易总额中,约有三分之一(34%)以上是与“一带一路”的贸易。“一带一路”正在成为福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但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福建还需要继续加强以下的工作:
1.要把地缘优势与发展优势充分结合起来
福建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地缘优势与之俱来,而且历来就是进行海上贸易的大通道,这一点从福建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结构就可以看出来,其中“海丝”国家就占了80%以上,这反映了福建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还是以走海路为主,以大宗商品为主,高科技产品对“一带一路”的出口相对不足,因此走中欧班列较少,不如浙江那些多。这给福建开发“一带一路”国家的多元化市场,既留下想象的空间,也留下了发展的空间。这几年,福建经济转型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进一步开发“一带一路”市场,可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也有助于培育自己的新产业体系。
2. 要把产能优势与创新优势密切结合起来
“一带一路”沿线大部分国家,都处在工业化的初启和发展阶段,产业结构需要调整,通过“一带一路”加强产能合作,福建也具有很强的优势。福建省是鞋服产品生产和出口大省,每年的出口额在当年出口总额中占四分之一以上。如果能与“一带一路”国家加强供应链合作,将部分产能转移出去,将有助于为福建发展高新技术腾挪空间。
泉州是福建面向“一带一路”的贸易主力,与“一带一路”进出口也占了自身贸易的半壁江山。跨境电商也是福建外贸回暖的重要引擎。泉州是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同时也是国家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去年前11个月有个数据,泉州的跨境电商,出口达到了59.2亿元,一下子就增加了75倍。但如何把创新优势与产能优势结合起来,这需要全方位破题。
3. 要把人脉优势与互补优势全面结合起来
福建华人华侨多,尤其是闽南,就有1020多万,居第一,这与福建人的航海迁移习惯有关。因位于南部海疆,就近南下,如今,在马来西亚、文莱、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不仅有不少福建人,而且有一批顶尖级的企业家。如能利用这种人脉优势,把福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补优势结合起来,前景将十分广阔。如,“一带一路”国家资源非常丰富,若能将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合作打通,使资源、能源、生产、运输、加工形成完整的全产业链,不但有利于大幅降低成本、形成加工规模,而且有利于增强竞争优势和增加就业,紫金矿业在“一带一路”国家的收购案,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福建也有一定的对外投资能力,如能把福建领先的光伏、风能等优势技术带出去,开发清洁能源,推广绿色环保产品。我们之所以提倡优势互补,是因为这种技术性强、性价比高的项目,特别契合“一带一路”国家的发展需要,这也将大大增强我们产业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如果这种互补优势再和人脉关系更好地结合起来,不仅能够打开新市场,而且能够带动发展新空间。
“一带一路”建设,我国是推动者、主动方,在当前“风云激荡”的年代,我们要更深刻把握未来发展趋势,以全球的视野来谋划新发展格局。
根据 一带一路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