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每孩发 500 元补贴 今日,一则攀枝花发布全国首个二孩、三孩生育补贴政策的消息令市场高度关注。 7 月 28 日,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攀枝花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未来攀枝花将实施生育扶持政策,对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每月每孩发放 500 元育儿补贴金,至幼儿三周岁为止。 也就是说,多生一个孩子,可领取 1.8 万元的生育补贴。 这是攀枝花日前发布的《关于促进人力资源聚集的十六条政策措施》(下简称《十六条措施》)中的重要内容。
人力资源被认为是这座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保障。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秘书长申剑表示,总体目标是到 2025 年攀枝花的人口总量从目前的 121 万人增加到 150 万人。因此出台生育扶持措施,增加人口基数,出台人才引进措施,增加劳动力资源,是关键之举。 据悉,四川攀枝花是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发放育儿补贴金的城市。 三孩概念股起飞
图 / 图虫
值得注意的是,今日 A 股和港股市场上三孩概念已经起飞。 据 Wind 数据,7 月 28 日,A 股三孩概念板块短线调整后持续走强,收盘大涨 4.14%,涨幅仅次于光模块概念板块。板块内掀起涨停潮,西部牧业、博晖创新双双收获 20% 涨幅的涨停板。
来源:Wind
港股市场上,截至收盘,锦欣生殖涨超 13%,中国飞鹤涨近 7%。
来源:Wind
光大证券建议投资者关注两条主线:一是短期来看,三孩政策落地会释放前期被压制的生育需求,新生儿数量有望增多,建议关注辅助生殖、医药、婴幼儿消费等方向投资机会;二是长期来看,中国老龄化逐步加深,养老产业、医疗康养、老年旅游、产业自动化等方向存在长期投资机会。 " 一老一小 " 问题制约经济发展 根据攀枝花市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2020 年全市常住人口共 121.22 万人,与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减少了 0.19 万人。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四川省的 21 个市州中,攀枝花的常住人口仅高于阿坝州和甘孜州,列倒数第 3 位。 同时,根据七普数据,攀枝花全市 0 — 14 岁人口为 16.97 万人,占当地人口的 14.00%,较六普的比重下降 2.78 个百分点,60 岁以上人口则继续提高。 当地政府表示," 一老一小 " 问题将对全市人口均衡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大挑战。 而此次实施的生育扶持政策,是该市发布的《十六条措施》中的内容之一,即从生育端解决问题。包括对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每月每孩发放 500 元育儿补贴金,对在该市乡镇卫生院及以上医疗保健机构分娩的攀枝花户籍产妇,提供住院分娩免费服务,在用人单位、产业园区等单独或联合设置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为职工提供福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 事实上,攀枝花市于 2017 年已出台了《攀枝花人才新政七条》并配套了相应实施细则,但该套政策主要面向高层次、高学历、高技术人才。而此次出台的《十六条措施》,不仅增加了生育扶持政策,还就 " 聚集高层次人才来攀发展 "、" 支持创新创业人才在攀发展 "、" 鼓励大中专及以上毕业生和技能人才来攀工作 " 等方面提出进一步的相关补贴措施。 以高层次人才的待遇激励措施为例,攀枝花将对高层次人才提供免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其本人、配偶及双方父母年满 60 周岁且在攀居住的,享受每户每月 2 小时、为期 3 年的免费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入住经本市民政部门许可或备案养老机构的,享受每人每月 200 元 ~2000 元、为期 3 年的入住服务补贴。 推动人口增长为下半年重点工作 攀枝花市位于四川省西南山区,为 " 老三线城市 ",因当地矿产资源丰富,钢铁业成为自上个世纪 60 年代后,延续 40 余年的当地支柱性产业。 但传统产能过剩、空气污染对该市后续发展带来拖累,当地开始探索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之路。其中包括推动钢铁生产向钒钛资源的深加工转移,利用当地冬季气候温暖优势,推动养老产业发展。目前,在成都与攀枝花之间,已形成 " 候鸟式 " 群体,大量的老年人冬季来此避寒。 近年来,作为资源型城市,攀枝花的转型发展获得外界肯定,但人口总量规模偏小、老龄化加重的问题,却成为该市后续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之一。 按照当地 " 十四五 " 规划,其目标是建设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以及川西南、滇西北区域中心城市和四川南向开放门户。 就此,攀枝花市人民政府秘书长申剑表示,人力资源是实现上述目标的保障,到 2025 年攀枝花的人口总量需从目前的 121 万人增加到 150 万人,其中主城区的常住人口到 2025 年将增加约 20 万、总数要达到 100 万。 这也成为了 2021 年下半年攀枝花的重点工作之一。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7 月 25 日召开的攀枝花市委十届十三次全体会议中,攀枝花市委书记张正红提出,要突出抓好聚焦聚力强支撑稳增长、统筹城乡稳基础提水平、千方百计增人口扩规模等 7 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在增人口扩规模问题上,张正红说,要按照 " 增量产业增量企业增量就业增量人口 " 的逻辑,以招引人才、聚集人口、提升人气为主线,落实一对夫妻生育三个子女的政策,谋划实施更加科学精准的人口发展策略,推出更开放、更灵活的人口聚集机制,形成人力资源充分汇集、活力要素竞相迸发的滚雪球效应。 延缓人口 " 负增长时代 " 2021 年 5 月 31 日,三孩政策正式推出。 在人口老龄化趋势愈显严峻的当下,如何有效提振生育率,或将成为未来两三代中国人无法回避的社会议题。 5 月 11 日,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 数据显示,2020 年全国人口共 141178 万人,与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 133972 万人相比,增加 7206 万人,增长 5.38%,年平均增长率为 0.53%,比 2000 年到 2010 年的年平均增长率 0.57% 下降 0.04 个百分点。 数据表明,我国人口 10 年来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尽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相比,我国人口近 10 年的平均增长率降幅不大,但是最近数年的数据显示,我国人口出生率在快速下降。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7 年,我国人口出生率尚有 12.43 ‰,这一数字到 2019 年已经下降到 10.48 ‰。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杨舸杨舸指出: 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的背景,与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密切相关。 数据显示,虽然最近 10 年人口总量继续低速增长,但较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数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出生人口数据出现了明显的下滑,相应的生育率下滑趋势也非常明显。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2020 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 1.3,已经处于较低水平。 总和生育率是指该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一般来讲如果总和生育率小于 2.1,新生人口是不足以弥补生育妇女和其伴侣数量的,也就是说会出现人口世代更替的减少。 同时,另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中国总人口负增长的时间点,也有可能由于出生率的一路走低而更快到来。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我国自然人口增长率下跌速度很快,已经从 1999 年的 8.18 ‰下跌到 2019 年的 3.34 ‰。目前,很多城市面临自然人口负增长的局面。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单位:‰
" 从目前的人口增量来看,我们可以发现,由于生育率的下降,此前预测的人口负增长节点(2027 年前后),有可能会提前到来。因此放开生育政策,让更多有生育需求的家庭能够生育,这是避免人口负增长过早到来的一个手段。" 杨舸说。 南财快评:完善实施三孩生育配套支持措施,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公布,作出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重大决策,开启我国人口发展新阶段。 此次公布的《决定》将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的重大意义概括为四个 " 有利于 ": 有利于改善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有利于保持人力资源禀赋优势,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有利于平缓总和生育率下降趋势,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 有利于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应该说,全面概括了三孩生育政策的战略意义。 激励和促进提高生育率是一个艰苦且系统的工程,很多家庭不敢生,更不敢多生,主要原因是经济负担重、儿童无人照料,以及女性难以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关系。这表现为相关经济社会政策措施不配套、不衔接,制约了家庭生育养育意愿。这种政策供给不足的问题主要是前期计划生育阶段的工作目标与促进生育截然不同而产生的,需要全面完善实施三孩生育配套支持措施,减轻家庭的后顾之忧,从而更好地释放生育潜能,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 《决定》在配套支持政策方面主要体现了两个重要方向,一是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二是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这两个问题也是影响家庭生育意愿的核心因素。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相对容易尽快实施和完善,因为只需要投入就可以实现目标,重点是政策引导和管理。《决定》提出会通过完善土地、住房、财政、金融、人才等支持政策,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培育托育服务、乳粉奶业、动画设计和制作等行业民族品牌。 也就是说,托育可以作为一个新兴行业,起到刺激内需、提供就业的作用,并且能够以此为平台发展民族相关产业。这种产业属性以及幼儿照护本身的安全性要求,对政府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相关部门不仅仅要建立标准规范体系,还要实施监管,加强动态管理,以免出现问题引发信任危机。 相对于照护孩子,激励生育的难度更大。《决定》提出要完善生育休假与生育保险制度,加强税收、住房等支持政策,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保障女性就业合法权益等激励措施和政策目标,但具体细则的制定并未完成。 首先,落实产假、哺乳假等制度或会遇到一些挑战,因为现实中,一些企业可能以非公开的方式减少雇佣女性。因此,既要维护女职工产假、哺乳假等权益,也要谨防用人单位歧视女性,同时完善生育保险制度方面,有关部门在政策制定时应该考虑周全,避免留下问题。 其次,在税收、住房、教育支持政策方面要做到具有吸引力,尽力避免激励政策起不到激励作用的现象。比如制定 3 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如果按照每月 1000 元扣除,对于不用缴纳个税家庭而言未必能发挥政策效用,对于缴纳个税的家庭,其能提供的收益与生育成本相比则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比如目前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亟需提升,尤其是大城市公立幼儿园数量还有待增加,如果不能实现全覆盖,一般城市家庭或许很难支撑 3 个孩子的托育和幼儿园成本。 因此,在激励生育的税收、住房、教育支持政策以及保障女性就业合法权益方面,一定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力求实效,避免因缺乏有效的激励作用而产生政策 " 挤牙膏 " 现象。毕竟住房问题已经成为一些家庭生活压力之源,再养育两到三个孩子,更需要一定的勇气与底气。 部分内容来源:攀枝花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中国证券报、公开信息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