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自主汽车行业分会、自主汽车网编著的2021版《中国皮卡汽车产业发展报告》暨中国皮卡蓝皮书,已于2021年12月1日正式出版。除了对皮卡车的现状与发展进行分析以外,对商用车市场也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述。
运营环境
中国政府多部门对商用车进行管理,例如认证方面,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督总局、生态环境部等四个部门认证管理内容重复、交叉严重,导致部分政策、法规、标准制定和执行不统一,且重事前认证、轻事中事后监管,加重了企业的成本负担。据不完全统计,整车行业每年在产品准入领域支出的监测认证费用超过45亿元。其中,除了完成国家强制标准要求的样车制作、试验监测费用外,部门多重管理导致的重复支出费用约占30%。
此外,汽车企业应对CCC产品认证准入时,需额外向认证机构支付监测费用10%作为服务费,初步估算行业企业每年需为此支付近3亿元,同时也延长了新产品上市3~6个月的时间。例如,在上路执法和运营费用等方面,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等的规定存在部分交叉,且标准不同,认证标准不统一,造成了部分车型“大吨小标”等现象的发生。
世界单边主义时有抬头,而商用车具有典型的产地化政策性,CKD(全散件组装)出口等目的国保护模式将逐步增多。
未来十年中国商用车的国内产销规模仍将保持在400万辆以上,同时随着共建“一带一路”下中国商用车企业“走出去”,国外商用车整体市场规模在2000万辆以上,中国商用车企业可以参与到更大的全球市场去。
使用环境
中国油品、尿素、天然气质量欠佳。商用车国六产品对油品要求提高,在没有油品的保证下,商用车实施国六后大概率会影响车辆运行效率,商用车在部分地区超载超限较普遍。公安和交通部门执法标准不统一,公安部门按货车吨位计算,交通部门按轴计算,由于认定标准不同,计算出来的超载率相差较大,且各地执法也不统一。司机疲劳驾驶为普遍现象。中国商用车司机月均行驶里程和驾驶时间远高于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成为道路安全的重大隐患。
商用车产业国际化发展情况
(1)海外市场国际环境分析
从国际竞争来看,商用车生产呈现明显的区域性,中国、欧洲、美国、印度、日韩等国家或地区的销售情况也呈现明显的区域性,本土品牌在市场中体现出较高的市场占领能力。同时,针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壁垒增加,部分市场大幅提高整车进口环节税费,或提高汽车进口、组装和认证方面的门槛,以限制汽车进口规模,导致市场进入难度提升。
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相关合作伙伴经济合作的加强,中国商用车的市场机会将随着沿线国家因城市化进程带来的运输业发展而增多。同时,随着中国商用车质量的不断提高和服务的日益完善,相较于欧美商用车的优势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加强,中国商用车有机会进入高端市场。
(2)产业国际化发展路径
①政策支持
通过政策支持和鼓励组建有竞争的国际化大集团、大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并制定出口导向战略,打造世界级整车企业或零部件企业。攻克难关,支持突破关键技术和产业链短板。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中国商用车重点企业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前瞻性研究和商业化落地,如新能源客车进入欧美市场。加强二手商用车出口业务,实现海外新的突破。中国商用车具有价格优势,二手车更具价格和承载优势,应通过简化出口企业审批,简化整车、配件出口业务流程来实现中国商用车的国际化发展。
②企业战略
先进企业战略目标是成为世界一流企业,通过建立敏捷型组织,坚持自主开发和开发合作相结合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兼并重组国外先进企业,着力于产品质量、技术、管理、商业模式、制度创新等,使产品性能达到世界流,尤其是要在提高产品可靠性的基础上,实现掌握和控制核心总成和关键零部件、营销服务网络具有国际竞争力、不同生命周期TCO成本最低,助力用户实现效用最大化、体验最佳化。
中国企业应联合进行产品开发,实现零部件通用,扩大规模,避免在国内市场出现价格战;实现制造端向前一体化,涉足利润较高的关键零部件领域,如供油、后处理、电子安全芯片等;向后一体化,加强金融、保险、服务、备品、二手车、运输解决方案、咨询等业务,实现从传统制造者向智慧运输工具解决方案提供者转变,牢牢守住国内市场。
企业海外战略要实现以下四点:一是战略转型,从“走出去”到“走进去”再到“走上去”,从贸易型出口模式向经销型出口模式转变,依托网络和资源深耕当地市场,从产品驱动转变为品牌驱动,提升海外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模式转型,根据市场需要,从单一整车出口模式逐步转化为整车和本地化生产双轮驱动模式,提升产品竞争力;三是共享平台,通过兼并重组、控股等方式,依托海外平台和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强化深度合作,借助海外企业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提升我国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四是“借帆出海”,加强与央企的合作,共同探索和搭建合作模式和合作平台,实现互利共赢,推进战略合作和项目协作,联合出海。在国际化发展中,真正做到有量有质的提升突破,在全球竞争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在保持和扩大亚非拉市场20%以上份额的基础上,进入欧洲市场,力争2030年欧洲市场占有率达到5%以上。
“一带一路”倡议包含建设大批基建项目,其中有铁路、公路、港口等项目。这些工程数量多、规模大,对商用车尤其是对卡车而言,将会产生大量且持续的需求。面对这一历史机遇,中国卡车制造商不再将眼光局限在国内,开始加速海外市场的布局。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市场竞争中,各家车企都卯足干劲,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胡汉杰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给中国商用车企业产品出口带来了很好的契机,国家战略与一汽解放海外结构调整高度吻合,而一汽解放作为央企,必然支持国家的战略。一汽解放将抓住有利契机,做好西部突破,因为西部地区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桥头堡”。
长期以来,海外出口是一汽解放坚持的市场发展战略。胡汉杰指出,一汽解放成立海外事业部以强化出口业务的运作,从产品策划、营销策略、服务,切实发挥好整车厂作用,把海外事业做好。重点要把产品目标市场规划好,根据不同的国家特点,提供适应性产品,来满足目标国家的法规和要求,尤其是东南亚、中东、非洲、俄罗斯等地区和国家。
面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机遇,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马纯济曾表示,“中国重汽不能简单地说要搭上这班车,而是要想办法提供动力,做商用车行业特别是重卡行业疾驰在‘一带一路’上的火车头,要积极推动这列火车,让它跑得更快、更远。”
据了解,目前中国重汽已经在90多个国家发展了263家经销商,253个服务网点和228个配件网点,形成了基本覆盖非洲、中东、中南美洲、中亚及俄罗斯和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和主要新兴经济体的国际市场营销网络体系。按照规划,“十三五”末,中国重汽将实现国外市场销售占全集团销售总量的1/2以上,进入成熟市场销量占出口总量10%的目标。
破解贸易壁垒剑指未来征程
业内专家指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沿线各国经济发展差异明显,与中国的贸易紧密度不尽相同,这种差异性会使“一带一路”建设难以形成统一的协调机制,也会加剧磋商谈判的难度。关税壁垒与非关税壁垒为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带来挑战。而逐步消除各种壁垒,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商用车的出口。
值得注意的是,该专家还指出,随着沿线国家基建的进行,运输的便利化日益凸显,不仅有利于中国卡车企业降低出口成本,同时还能迅速响应当地市场需求,加速市场开拓。此外,良好的品牌形象与服务意识,对中国商用车“走出去”亦大有裨益。
在马纯济看来,对外合作不仅要在技术合作、产品输出、市场份额上做文章,更要高度重视产品标准和规则的合作,“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很多行业缺乏应有的标准。中国重汽正在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一道制定重卡标准。”此外,在继续巩固、扩大传统贸易出口输出产品和应对各种贸易壁垒、技术贸易壁垒,以及适应当地产业政策及法规要求的基础上,中国重汽正在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和境外生产基地建设工作。
与中国重汽类似,一汽解放在海外市场方面,也有着清晰的规划。胡汉杰表示,未来一汽解放要重点认清四种出口形势,抓住机遇加快海外战略步伐,首先是整车出口贸易;其次是通过KD组装来降低关税;第三是通过边境贸易,如越南、俄罗斯、独联体的出口来增加销量;最后是随同央企承接国外的项目来带动出口。
根据福田汽车对未来的战略规划,福田汽车将首先重点推进印度产业化,俄罗斯、巴西等国则将采用KD方式进行投资,再逐步产业化,最终突破北美、欧盟、日韩等发达地区市场。
福田汽车负责人指出,要成为世界品牌,“走出去”只是第一步,只有在当地做出受人尊重的社会贡献,企业才能站住脚并站稳脚。而这种经营方式,既是企业进入海外新市场的捷径,也是实现中国企业和当地企业、当地社会协同发展的最佳选择。
根据 一带一路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