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國民眾6日在唐寧街附近舉行「不付錢」抗議活動,抵制天然氣和電力供應商加價。\網絡圖片
大公報綜合彭博社、日經新聞、新華社報道,今年以來,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連續四次加息,美元因此持續走強,國際借貸資金回流美國。背負巨額外債的一些發展中國家本國貨幣嚴重貶值,出現債務違約風險大增。歐元、英鎊等貨幣匯率也急跌至20年來最低水平。隨着美元霸權惡果在全球金融市場凸顯,拒絕被美國「收割」的國家正積極探索「去美元化」路徑。
為刺激本國經濟和對沖疫情影響,美聯儲從2020年起再次加大推出一系列超常規量化寬鬆貨幣政策。面對持續走高的國內通脹率,美國政府拒絕承認誤判經濟形勢,堅稱這是「暫時現象」。憑藉美元霸權地位,美國「大水漫灌式」貨幣和財政政策引發的高通脹不斷外溢,給全球帶來持續衝擊。
新興市場經濟瀕崩潰
脆弱的新興市場成為首批受害者。東南亞最大經濟體印尼本周爆發萬人大示威,他們要求政府取消把燃油價格上調逾30%的決定。參加示威的紡織工人阿斯馬迪表示,如果燃料價格升高,電價等也會跟着升高,但「我們的薪水沒有增加,這不公平」。
去年底開始,斯里蘭卡食品、燃料等價格暴漲。在耗盡國家外匯儲備後,斯里蘭卡今年5月出現首次主權債務違約,6月宣布國家破產;外界預計該國經濟危機將至少持續到2023年底。
和斯里蘭卡同樣具有高度外向型經濟模式的拉美國家處境也十分危險。有專家指出,美國先放水、後加息的做法,大大增加了拉美國家資本外逃風險和償債壓力,其獲得新信貸的難度也會加大,極易出現新的債務陷阱。
美國盟友亦被拉下水
彭博社指出,雖然美聯儲緊縮政策擾動全球市場並不罕見,但這是近年來第一次出現發達經濟體貨幣集體貶值的景象。歐元近期持續走弱,幾度跌破對美元平價,進一步加劇歐洲通脹。由於能源短缺,歐洲被迫以更高價格從美國進口以美元計價的原料及半成品,陷入高通脹的惡性循環。《南德意志報》評論稱,歐洲央行已被美聯儲帶入加息節奏,繼7月啟動10餘年來首次加息後,9月再加息至少50個基點幾乎沒有懸念。荷蘭經濟學家布熱斯基認為,歐洲央行加息,無法既遏制高通脹,又不引發經濟衰退。
英國能源監管機構此前表示,從10月1日起,英國消費者的能源賬單上限將上漲80%。截至6日,已有超過17萬人簽名參與「不付錢」抗議活動,抵制天然氣和電力供應商上調價格。非政府組織「終結燃料貧困聯盟」預計,今年冬天英國將有1200萬戶家庭面臨燃料短缺,無法獲得充分供暖。而就在英國新任首相特拉斯上任翌日,英鎊兌美元匯價7日低見1.14,創37年新低。
受困於國內需求疲軟、經濟復甦乏力,日本央行被迫堅守超寬鬆貨幣政策,日圓匯率一路狂跌。日圓7日突破1美元兌144日圓關口,創24年來新低,預計年內貶值幅度超過20%。據統計,日本國內漲價商品超過1.8萬種。日媒認為,國內面臨輸入型通脹,根源在於以美元計價的進口商品價格大幅上漲。
多國積極探索「去美元化」
為應對美國貨幣政策對本國經濟帶來的巨大衝擊,特別是在俄烏戰爭爆發後,越來越多的國家加速探索在國際貿易中使用雙邊和多邊貨幣協議結算交易,推進外匯儲備多元化,減持美債,通過多種方式「去美元化」。美國等西方國家將俄羅斯踢出SWIFT支付系統後,俄羅斯宣布自4月1日起,「不友好國家」與俄羅斯的天然氣交易將以盧布結算。
印度央行7月,推出國際貿易的盧比結算機制。伊朗、土耳其等國也表示,將逐步在與俄羅斯的雙邊貿易中放棄使用美元,例如土耳其用盧布購買俄能源,並接受俄羅斯遊客在土耳其使用盧布消費等。
来源新华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