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东方日报》9月7日发表题为《“一带一路”医疗领域值得重视》的文章,全文如下:
“一带一路”倡议由中央政府在2013年提出,符合绝大部分国家谋求发展繁荣的愿望,因而得到这些国家的认同和热情参与。“一带一路”对大部分人来说都不陌生,但很多人会倾向于认为那只是一项跟基建、经济、贸易相关的计划,其实“一带一路”还有医疗范畴,也非常值得重视。
提升医疗技术和卫生服务水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医护人士,可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不断展开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推动沿线国家医疗机构之间的交流和协作,进行医护知识和经验交流,取长补短,相互借鉴。这么一来,医疗技术和卫生服务水准自然会从水平高的地区延伸到水平较低的地区,从而提升沿线国家的医护水平,造福当地民众。
实际上,“一带一路”已为沿线国家的民众带来了好处。中国专门从事慈善医疗活动的眼科火车医院“健康快车”,已经在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和缅甸三国进行慈善医疗活动,跟这些国家的民间团体和医疗学术机构进行了眼科领域的交流。
另外,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在印尼南苏门答腊省和爪哇万丹省的两所“太平医疗站”已投入服务,为中国在当地所建立电厂的中、印尼双方员工和附近的居民,提供每日24小时的紧急医疗服务。
将中医药融入“一带一路”。中医药在治疗新冠肺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积极向全球推广。其实国家在这方面已做好了安排,计划在“十四五”时期跟“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建设30个高质量的中医药海外中心,颁布多项中医药国际标准,打造多个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品牌项目,建设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和一批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并加强中药类产品的海外注册服务。另外,国家还计划组派中医援外医疗队和探索建设中外友好中医医院。
完善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的过程,可以通过“一带一路”促进和达成。世卫组织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可在标准化方面协调合作,为中医药制定国际传统医药标准和监管规则,这肯定有利于中医药走向国际,结果必定能让更多其他国家的民众受惠。
此外,现代医学理念的更新成就了医疗器械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医疗器械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之一。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产业链构建基本完善、供应链趋于结构性平衡、价值链处于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跨越时期。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国际化的意愿不断加强,步伐加快。贸易往来、国际合作、对外援助、国际性展会成为我国医疗器械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重要途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我国医疗器械“走出去”重要市场。
近几年来,我国医疗器械产品出口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增速明显加快,且占比逐年提升。
但我国医疗器械企业经过多年努力发展具有了一定的“走出去”的能力和实力,但与欧美日发达国家和地区跨国公司相比仍处于“缴纳学费”阶段,需要结合自身特点,本着创新、共享、共赢的理念对待国际产业合作。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秘书长、高级经济师蔡天智指出,我国医疗器械企业国际化存在技术水平落后和缺乏核心竞争力等问题。尽管我国具备了一定的制造能力,但产品依然存在结构性差距,如技术、材料、装备和工艺水平等方面的差距,缺乏自主创新技术引领下的新概念,难以制造出符合医学技术趋势的高附加值新产品,部分关键核心零部件技术尚未完全攻克,有的细分领域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有的产业结构过于分散。同时,高端制造装备和产品质量检测仪器依赖进口,缺乏在先进医疗器械市场的话语权。
在售后服务方面,医疗器械企业要真正实现国际化,除了产品符合国际标准、质量均一稳定、技术过硬外,还要具有完善的技术培训和售后服务体系。在这方面,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受发展时间较短、国际营销经验欠缺、品牌知名度不高、危机公关能力不强、企业综合实力有限等因素制约,且企业多以单打独斗形式在境外市场打拼,无法建立完善的营销渠道和庞大的售后维修维护网点,因而产品的信誉受到一定的影响。
此外,还存在市场准入门槛。中国医药保健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邹晓兵表示,国际市场对医疗器械产品质量和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各国的医疗器械法规和要求日益趋严和趋同。如,欧洲委员会于2013年发布医疗器械领域的审核和评估建议,对制造商及其供应商飞行检查,即在不预先告知企业的情况下对企业进行审核,以确认企业对法规的遵守和持续性合规。又如,伊朗、斯里兰卡、埃及、巴西等国要求在发达国家装机量在一定数量以上或得到美国FDA认证才可以启动注册程序。
根据 一带一路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