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7日,克罗地亚科马尔纳,车辆在佩列沙茨大桥上行驶。当日是克罗地亚佩列沙茨大桥正式通车的第一天。新华社记者 李学军摄
据美国“观察”网站近日报道,方尖碑形状的“标志塔”摩天大楼高耸于埃及首都开罗以东45公里处的沙漠之中,是埃及耗资数百亿美元的新行政首都闪闪发光的核心。“标志塔”以及大部分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的建设都得益于中国的融资和劳动力。埃及于2015年3月首次公布了新行政首都计划,中国是最早支持该项目的国家之一。此后,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与埃及签署了协议,为中央商务区的“标志塔”和其他建筑的建设提供支持。
“一带一路”项目受到共建国家的认可。克罗地亚学者白伊维以克中合作项目佩列沙茨大桥项目与风力涡轮发电场为例指出,这些项目树立了两国互利合作模式的典范,有助于克罗地亚解决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挑战,也为中国提供了展示其高质量建造能力和解决方案的机会。
2022年,“一带一路”合作稳步推进,捷报频传,一大批标志性项目落地开花:尼日利亚拉各斯轻轨蓝线一期项目顺利竣工,东盟第一条高速铁路试验运行,柬埔寨第一条高速公路通车,克罗地亚佩列沙茨大桥通车,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投入运营等。
如今,许多由中企参与建设的“一带一路”项目成为所在国家的地标性建筑,受到当地民众的热烈欢迎,这充分彰显中国强大的基建实力。在施工方面,随着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蓬勃开展,中企的基建能力得以提升、经验得以积累,为承建更多海外“一带一路”项目打下坚实基础。在技术方面,“新基建”推动中企在基建设备、原材料生产、技术等方面取得巨大进步,带动海外“一带一路”项目数量增多、范围扩大、领域也更加多元,其中不乏一些高新科技项目。在投融资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具有资金投入量大、建设周期较长的特点,需要中长期资金提供支持。在中国等各方共同努力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多边金融合作机构相继成立,为“一带一路”建设和双多边互联互通提供投融资支持。在管理方面,中企不仅参与海外“一带一路”项目的前期设计和建设,还常常参与建成后的运营和维护工作,包括与所在国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协调、向当地人员传授管理经验、规避相关运营风险等。
面对多方面挑战,“一带一路”项目建设及运营基本保持平稳状态,除了中国强大基建实力的支撑外,还有多方面因素:一是共建“一带一路”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支持,尤其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他们希望学习中国的发展经验,对基础设施建设有迫切需求和极大热情;二是中国政府大力推动和支持“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各领域务实合作,让国际社会看到了中国的诚意和行动;三是在经济全球化遭遇挫折、世界经济复苏面临挑战的当下,个别国家实施单边主义、扰乱全球产业链的做法越来越行不通,世界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更加聚焦发展议题,希望加强团结合作,实现自身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强互联互通、推动全球发展的重要抓手。
多年来,大批共建“一带一路”项目切实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并带动当地就业、增加民众收入。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还带来更多国内外经济合作机会,创造出更多的商业形态,打造了促进发展的新引擎。此外,共建“一带一路”项目还推动国家间经济合作的密切开展,有利于加强互信理解,消除分歧纠纷,促进民间交流,助力民心相通。
目前已经有超过70%的联合国成员国加入了共建“一带一路”行列,这些国家之所以大力支持并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发展中国家,渴望获得发展机遇,尽快促进其国家发展特别是实现经济腾飞,“一带一路”倡议正好契合了这些国家的需求。而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往往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效果,这也是 “一带一路”倡议把设施联通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提出来的原因。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一书中写到,道路、运河、港口、桥梁等公共基础设施影响着市场规模和商业发展,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需要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宏观经济学家凯恩斯也主张大力建设一些公共工程项目。发展经济学家罗森斯坦-罗丹更是提出了“大推进”理论,认为在国家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必须投资足够多的资本到基础设施和工业领域,才有可能推进国家经济发展。世界银行(1994)基于其大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所取得的经验数据,发现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每增长1%,其GDP相应地也会增长1%。这说明基础设施投资的产出弹性比其他资本的产出弹性更高。
基础设施建设与国际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不仅仅只是停留在理论论证的层面。中国就是世界上基础设施跨越式发展的成功案例。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施了基础设施优先发展的战略,对主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部门和行业进行持续大量投资,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这整体提升了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极大地改善了投资环境,同时也促进和带动了中国制造业、贸易、房地产等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借鉴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方面的经验,共建“一带一路”把建设重点放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上。同时,只有选准了优先发展的基建领域和建设项目,才能把有限的资源用到当前最需要的地方,最优化地打通“一带一路”建设的血脉经络,尽快地促进国家经济增长。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交通行业、能源行业以及通信基础的发展在经济增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十分显著,短期内不仅可以创造大量的工作岗位,带来就业机会,还可能通过乘数效应刺激其他部门对劳动力的额外需求。同时,交通运输条件的改进更有利于减少运营时间和成本,提高经济效率。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拥有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对任何一个国家在全球市场上进行国际竞争至关重要。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也进一步凸显了交通行业的重要性,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到防疫物资的运输效率,对各国的防疫和生产恢复起着重要作用。
能源领域特别是电力行业对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电力短缺问题一直是制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尽管“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分布着丰富的水利资源,但由于水电工程建设难度大、投资金额多等原因,这些资源的开发程度普遍不高。电力保障水平低下也直接影响其工业和产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进而严重影响国家经济发展。
在通信基础设施领域,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信息化等新技术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技术赋能的基础设施项目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注入新动力,国际基础设施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有望进一步扩大。
从实践来看,目前有许多成功的经验案例表明,交通、能源、通信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给许多国家带来了发展机遇。由此可见,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与相关国家优先发展交通、能源和通信等核心基础设施建设,将有利于这些国家在相对比较短的时期内获得其发展所需的新动能,并有可能取得相对比较好的效果。
“一带一路”建设的起点和重点都在于构建更好的全球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网络体系。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倡导的共商共建共享理念不仅为各国带来实实在在的红利,还为国际社会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凝聚更多共识,有利于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站在新起点上,“一带一路”合作未来将更加机制化、常态化、规范化。中国将与国际社会携手并肩,共同总结成就,擘画新的蓝图,让“一带一路”真正成为造福世界的“发展带”、惠及人类的“幸福路”。
根据 一带一路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