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83|回复: 0

促进中医药与多学科交叉融合(健康中国 奋发有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3-21 08:5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rmrbhwb2023032109p16_b.jpeg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简称“《方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方案》是落实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有关意见的重要具体举措,针对性强,力度大,进一步加大了“十四五”期间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力度,着力改善中医药发展条件,对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

  “《方案》充分发挥了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尤其以强化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为主,搭平台,提高重大疾病诊治能力,这是助推中医药发展治本之策,是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的必由之路,也是新时代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亮点。”张伯礼说。

  张伯礼,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

  主要从事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和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建立了湿浊痰饮类病证治体系;开展心肌梗塞中医药二级预防研究,率先建立中医药循证评价关键技术体系;创建了组分配伍研制现代中药的模式,建立关键技术体系,研制多个组分中药;开拓了中成药二次开发模式,培育了中药大品种群。

  中医药的理念非但不落后甚至超前

  记者:《方案》中提出了中医药服务体系“扬优强弱补短”建设。在您看来,中医药的“优”体现在哪些方面?哪些方面属于“弱”和“短”?该如何“扬优强弱补短”?

  张伯礼:中医药学虽然古老,但理念并不落后。现代医学的很多前沿方法和理念,包括精准医疗、预防医学、组合药物等,和中医药学在几千年前提出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养生保健、复方治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提法虽然不一样,理念却趋同。所以说,中医药的理念非但不落后甚至超前。

  中医药还有一个优势就是简便廉验。“简”是操作简便;“便”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廉”是费用相对较低;“验”是有效。另外,应对突发新发传染病时,中医药的可及性优势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在这次抗疫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目前,中医药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更需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方案》整体都充分体现了“扬优强弱补短”设计。包括下面两点。

  一是要增强青年人文化自信。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几千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了确有疗效的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的经验,殊为宝贵,值得传承创新发展。

  二是要增强中医药多学科交叉融合,从教育方面要注重在临床实践中自觉建立起中医药思维,从技术方面要促进中医药与多学科交叉融合,联合研究,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推进中医药现代化。解决好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更好地服务健康中国建设。

  中西医可以优势互补但不能相互替代

  记者:《方案》提出,建立中西医协同长效机制,健全中西医临床协同体系,提升中西医协同攻关水平,“宜中则中、宜西则西”,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水平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服务。您认为中西医的结合点在哪里?如何改变“以西律中”的情况?

  张伯礼:中医药学和西医药学是根植于东西方文化土壤的两套不同的医学体系。二者站在不同角度看待人体健康,哲学思想和诊疗方法并不相同。但是二者并不存在根本矛盾,他们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解除患者病痛,二者各有优势,可以优势互补,但不能相互替代。数十年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是解决重大疑难、治疗复杂疾病的好方法。要正确看待中西医的关系,不要轻易排斥任意一方,而要结合临床问题,将二者有序结合运用,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在新冠病毒感染重症患者救治中,就充分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优势,挽救了一批患者的性命。

  在行业管理、职称评定、人才培养等方面,由于还存在采用西医药模式、缺乏符合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的评价体系等因素,导致很难突破西医语境实现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因此,需要尽快建立起更加符合中医药自身规律的管理、评价、教育等体系;应尽快在中医药基础理论、临床诊疗规律、疗效优势及其特点的基础上,建立符合中医自身发展的评价体系。

  同时,在人才培养体系上,强化中医药思维模式及方法的教育和实践;增加中医药基础课程和跟师临床实践的比重;增加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教育;多措并举,逐步破除“以西律中”的现象。

  中医药关键技术装备研究亟须突破

  记者:中医药现代化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哪些科技手段?用现代科学语言将中医药疗效和作用机制讲清楚、说明白,难点在哪里?如何解决?

  张伯礼:中医药的守正创新和传承发展,必然是传统精髓和现代技术的深度融合,要从技术方面促进中医药与多学科交叉融合,中医药关键技术装备研究正是一大体现。

  近年来,部分研究机构取得了一些设备上的突破,如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轨使用的便携式穴位电刺激装置,为有效保障航天员身体健康和良好工作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广东省新黄埔中医药联合创新研究院团队研发出“柔性传感阵列中医脉诊仪”“开放环境的舌辅诊系统”等。这些都是中医诊疗模式的创新和探索,如果未来更加完善,将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前景。

  中医药现代化仍然有较多瓶颈亟待突破。今年我根据新的产业需求和科技进步,提出加快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先进传感器制造,实现传统中药制造技术升级。这类研究仍需继续完善的临床证据的支持与更多硬件、软件方面的更新与迭代,这不仅需要政策的支持、各级政府的鼓励推动,也需要更多的科研人员将目光投向这一领域,为中医药相关技术的现代化进程贡献一分力量。

  人才培养要着眼于服务全生命周期

  记者:《方案》对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岐黄工程)进行了周密部署。中医药人才应该具备哪些素养?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张伯礼:人才培养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尤其是骨干、领军及复合型高层次的人才培养。新时代的中医药人才,应掌握坚实宽厚的中医药知识,熟悉中医临床思维方式,具有丰富多元的交叉学科知识,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广阔的国际视野、勇毅的创新精神、较强的动手能力,最终成为从事临床和科研工作的复合型中医药人才。

  就人才培养模式来讲,要对接需求,实现分类培养、分类评价。在这方面全国各地做出了诸多有益的探索与改革。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培养,要着眼于服务人类健康的全生命周期,以培养满足健康中国建设所需要的各级各类医学人才为目标,知识、能力、素质并重,以拓展创新发展能力为核心,强化中医临床思维,注重临床技能训练,围绕中医药人才的核心能力,打造一支中医药人才队伍。

来源:人民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3-28 17: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