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3月6日在马来西亚彭亨州拍摄的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马东铁)关丹隧道施工现场。
马来西亚交通部部长陆兆福日前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马来西亚期待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同中国有更多合作,尤其是在基础设施方面。这名马来西亚高官驳斥了有关“‘一带一路’导致‘债务陷阱’”的说法,称任何一个大项目只要有融资贷款,都会增加债务,但重要的是要看该项目对国家经济有无带动作用,且政府能否以负责的态度评估自身的债务承担能力。他举例称,在经历了“许多幕后谈判过程”后,中马间的旗舰合作项目——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取得了双赢局面”。
2023年3月29日至4月1日,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结合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开幕式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随同他访问中国的,还有马来西亚交通部长陆兆福及众多大马商界代表。作为外贸导向型国家,马来西亚是最早响应和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沿线国家。中马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合作成果丰硕,东海岸铁路项目、“两国双园”等成为标志性项目。
在采访中,陆兆福在对记者介绍说,目前,备受关注的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进展顺利”,其工程进度已完成近40%,料2027年初就可投入运营。“我预计该项目将如期完工”,他表示,“我对中国企业非常有信心”。
公开资料显示,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设计全长600多公里,建成后将带动东海岸地区经济发展,极大改善沿线地区互联互通。东海岸铁路项目由中国企业承建,是中马共建“一带一路”重点项目。2018年,希望联盟政府上台时曾喊停东海岸铁路项目,希望削减成本、更改路线。2020年3月,国民联盟政府上台,宣布恢复2018年以前的国民阵线政府的路线设计。陆兆福去年12月透露,目前的东海岸铁路项目成本仍比最初要低。
陆兆福对记者介绍说,预计东海岸铁路项目将为本地创造数千个就业岗位。他同时表示,期待“一带一路”合作项目能在劳动力、采购和供应链方面更加“本地化”。马来西亚期待未来能同中国企业能在培训马来西亚本土工程师、技术转让等方面开展更多合作,并吸引一些中国企业在马来西亚设立区域总部。
据媒体今年3月发布的一篇报道援引中国交建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一名负责人的话说,该项目已为当地创造大量就业机会,雇用了4840名当地员工。此外,公司还通过中马铁路人才培养计划为当地培养铁路专业人才,并为3000多家本地合作企业带来商机。
而针对一些西方舆论有关“‘一带一路’为发展中国家造成沉重债务负担”的论调,陆兆福对表示,无论哪个国家或政府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项目的协议,他们自己应该知道自己签署的是什么,政府应当为自身的行动负责,“这不能被视为债务陷阱”。
他表示,当签署合作协议的时候,政府就应该已经充分分析了相关项目对国家意味着的成本和收益,“向任何一个国家或机构贷款,肯定都会增加国家债务,但重要的是我们要看这个项目对国家的经济有没有帮助,有没有带动作用。”
他表示,“一带一路”给了发展中国家“一个机会,一个选择”,因为基础设施是许多发展中国家推动增长的催化剂。“从马来西亚的经验来说,东海岸铁路项目也面临过很多考验,最终在经过了很多幕后的谈判过程后,我们达成了双赢的局面。”
在此次马来西亚代表团访华期间,中马两国企业合作发展新隆高铁(HSR)项目的可能性也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新隆高铁项目于2016年签署协议,但在2021年终止,该高铁项目能否重启一直备受关注。
陆兆福在专访中对记者表示,一些马来西亚公司已经向他表达出期待同中国公司合资或合作重启新隆高铁项目的兴趣,“我们已决定,新隆高铁将由私营领域来推动和建设。据我所知,一些马来西亚的公司已经开始和中国企业讨论相关可能性。”
用一张高速铁路网连接东南亚各国,曾经是东南亚很多人的宏伟梦想。早在一百年前,“泛亚铁路”的构想就曾被提出过,而在上世纪90年代,马来西亚也曾经提议,修建一条能连接中国、老挝、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的国际铁路。但东南亚铁路网的梦想既要受建设国政治的直接影响,又需要协调区域内各国的关系,因而非常复杂,直至今天仍未实现。
对于这一梦想,陆兆福对记者表示,他期待中国能在东南亚铁路网的建设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现在,诸如中老铁路等轨道的构建使得这一梦想在基础设施层面已经得到初步成形,但还需要再法规、政策、通关方面进行进一步整合,以提升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之间的连通性。
“我可以肯定地说,(东南亚铁路网)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梦想,它是可以实现的。”这名马来西亚高官表示,期待中国在这一梦想走向现实的过程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命运与共汇聚发展新动能
中国和马来西亚友谊源远流长,两国关系发展一直走在地区国家前列。今年更是中马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明年将迎来两国建交50周年。中马理念相近,利益相融,人文相通,此访是安瓦尔就任总理后首次访华。在今年3月份的访问期间,双方就共建中马命运共同体达成共识,必将开启两国关系新的历史篇章。
马来西亚东海岸彭亨州首府关丹,是一座宁静的小城,关丹河在这里蜿蜒而过,流向大海。“一带一路”规划重大项目和跨境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基地——马中关丹产业园就坐落于此。
2013年正式开园以来,马中关丹产业园与中马钦州产业园区联动发展,创造了“两国双园”模式下的两国经济合作创新典范。
十年来,习近平主席一直关注马中关丹产业园与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习近平主席在此次会见中强调,双方要不断提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水平,推进重点项目,培育数字经济、绿色发展、新能源等领域合作增长点,探讨开展民生合作,使中马关系更多惠及两国人民。
作为马中关丹产业园建设发展的亲历者,北部港控股(马来西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陆勇对记者说,在中马两国领导人亲自关心和推动下,马中关丹产业园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如今,马中关丹产业园12平方公里土地已开发约10平方公里,签约项目12个,协议投资460亿元,累计完成投资约120亿元,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600亿元,分别创造临时及长期就业岗位15000个和5000个。
记者近日在马中关丹产业园看到,园区内办公楼、宿舍楼、厂房、仓库鳞次栉比,车辆川流不息,包括中马两国在内的多国员工忙忙碌碌,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两国领导人的战略引领下,双方贸易、科技、人文等各领域合作持续深化,成果丰硕。据中方统计,2022年中马双边贸易额为2036亿美元,同比增长15.3%,中国连续14年成为马来西亚最大贸易伙伴。长城、比亚迪在马来西亚陆续推出电动车型,助力马来西亚新能源转型;华为、小米、OPPO等中国科技产品广受马来西亚消费者欢迎;马来西亚最流行的移动支付品牌“一触即通”近年来与支付宝密切合作,推出包括电子钱包、跨境移动支付在内的多种服务,便利两国民众……
在会见安瓦尔总理时,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和中国式现代化,将为包括马来西亚在内的世界各国发展带来新机遇。安瓦尔表示,马方愿同中方加强双边经贸合作和“两国双园”建设,借鉴中方减贫经验,加强农业现代化等领域合作。欢迎中国企业赴马投资合作。
马来西亚太平洋研究中心首席顾问胡逸山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安瓦尔此次访华是对双边关系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马来西亚希望通过与中国的合作吸引更多科技含量高、有助于绿色发展的投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希望中国能带动地区经济恢复发展活力。
共建“一带一路”让梦想照进现实
30岁的马来西亚华人朱文映最近实现了一个愿望——带着妈妈乘坐吉隆坡城铁项目捷运二期(MRT 2)新线路。作为中国中铁东方隧道有限公司的一名环境经理,她从大学毕业加入公司就参与这一项目的建设,至今已有6年多。
在3月16日的首发列车上,朱文映牵着妈妈的手穿过人群,走到最前方的车厢,给妈妈讲解她所参与的车站建筑工程。听到当地民众对新线路赞不绝口,朱文映感到很骄傲。
作为最早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马来西亚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收获了丰硕成果。近年来,越来越多中资企业在马来西亚投资兴业,不仅带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升级、直接惠及民生,也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59岁的马来西亚登嘉楼州龙运县泽利贾村村长卜拉欣向记者展示了一张标有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马东铁)路线的示意图。“(附近的)这些桥墩是为马东铁修建的,修好之后火车可以直接开过龙运河。我们都盼着这一天早点到来!”他的眼神里有掩饰不住的喜悦,“我们村离车站只有两公里,我最大的愿望是带着村民坐上火车去吉隆坡旅游。”
设计全长600多公里的马东铁被视为连通马来西亚东西海岸的“路上桥梁”,是中马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中国交建马东铁项目副总经理叶笑阳向记者介绍,截至今年2月,项目建设已完成超过40%,正步入加速建设期。通车后将改变东海岸的吉兰丹州到西海岸的雪兰莪州没有铁路通达的现状,通行时间将由原来的约8小时缩短至4小时,大大提升通行效率。
马来西亚交通部长陆兆福多次访问中国,他说,马来西亚的交通行业因为中资企业的加入而焕发活力,“马东铁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工程项目,建成后将带动东部海岸沿线经济和产业发展,同时连接东海岸与马来西亚主要港口巴生港”。
陆兆福说,很多中资企业给马来西亚带来了新的技术和就业机会。中国企业在马来西亚的投资合作正从日用品、纺织等传统领域向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物联网、生物科技、高端制造等高新技术领域拓展。
友好合作焕发勃勃生机
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一家中医诊疗中心内,马来族女中医师阿米拉正在给患者针灸。阿米拉下针手法灵活,既快又准。“我在马来西亚国际医科大学就读中医专业的时候,班上的非华裔学生还不多,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中医专业。”阿米拉说。
中医和中文在马来西亚越来越受欢迎。在马来西亚的华文学校中,非华裔学生比例已经超过20%。从2009年开始,马来西亚的中医教育由民办开始逐步转为政府认可的传统医药高等教育,已有8所当地高等院校开办中英文教学的中医药专业课程。
中马两国友好交往历史悠久。郑和七下西洋五次驻节马六甲的故事在马来西亚家喻户晓,成为中马交往史上的一段佳话。中马同属亚洲文明,都是经济全球化和多边主义的受益者、贡献者、维护者。多年来,中马两国患难与共、携手并进,马来西亚谚语“切水不断”正是对两国友好关系的生动写照。
而来自中国的大熊猫,早已成为中华文化的使者和两国友好的象征。2014年中马两国迎来建交40周年,中国大熊猫夫妇“兴兴”和“靓靓”来到马来西亚开始旅居生活。在这里,它们深受公众喜爱,吃得惯马来西亚产的竹子,“听得懂”几句马来语。经过九年的朝夕相处,在大熊猫饲养员阿克迈勒和同事眼中,大熊猫已经成为他们的“家人”。
中马友谊之树在新时代焕发出旺盛生命力。吉隆坡中国文化中心推出的古筝、书法、绘画、围棋等课程广受欢迎;“中国电影节”走进吉隆坡主流院线,用影像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马友好情谊;第二届“中马大学生汉语辩论赛”刚刚落下帷幕,26所中马知名高校的青年学子围绕教育、科技、生态、文化等众多领域的辩题沟通思想、增进了解。
站在继往开来的历史新起点,中国和马来西亚将继续拓展多领域合作,推动中马关系行稳致远并得到更大发展,为两国和本地区繁荣发展注入新动力。
根据 一带一路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