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建立有利于促进发展的互利互通体系,不仅需要基础设施上“硬联通”,还需要标准规则的“软联通”和民心相通的“心联通”。6月15日,“‘粤’升湾区阔,潮涌看中国”线下走访活动来到广东珠海,走进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和横琴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看教育与健康产业如何促进“一带一路”国家互联互通。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提出的,我们应该有话语权,有理论创新,我们应该构建我们的关于一带一路的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五通’体系中,教育是‘民心相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以下简称“一带一路学院”)执行院长胡必亮介绍,成立一带一路学院是谋划推进一带一路工作教育方面的具体表现。6月下旬,一带一路学院即将迎来第九届毕业典礼,九届共毕业491个毕业生,来自88个国家。
在学科设置方面,一带一路学院共设置发展中国家硕士、一带一路工商管理、一带一路公共管理三类项目,“管理学基础”“中国发展经验”“一带一路”“领导力”“粤港澳大湾区”5大模块,融入政府政策实践成果,基层治理等经验,调研地点从村庄到上海,引导学生学习如何防范投资风险,并邀请来自一带一路国家的前领导人、专家授课,实践方式学习大湾区的机会与挑战,让毕业学生回到自己国家后,可以与大湾区乃至中国的发展经验进行无缝对接。
来自孟加拉、塞拉利昂、俄罗斯等国的学生代表分享了在一带一路学院生活学习的心得经验。其中,塞拉利昂学生李思表示,学院组织了丰富的实践活动,在校期间走访了深中通道、中航通用公司等地。学院通过带领学生了解湾区基础建设和先进技术等“硬联通”,让中国的文化和技术“走出去”,促进“一带一路”发展。
“总结这9年的办学经验,接下来,我们有三方面奋斗目标:一是质量第一,争创世界一流特色学院,在各个环节加强质量控制,选择最优秀的一带一路人才,平均招生录取率仅15%;二是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际,学院教师深入一带一路国家调研,学生深入中国基层学习;三是扎根当地,推动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对外开放新格局,与湾区共同成长、共同推进湾区高质量发展,同时学院也为湾区带来新机会,优秀学生将成为湾区对外开放的新生力量。”胡必亮表示。
除教育外,医疗健康也是促进“民心相通”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在珠海横琴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打造“中医药产业与文化‘一带一路’的国际窗口”是园区的优势定位。据产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中医药产品海外注册公共服务平台(横琴)”正式授牌产业园,推动产业园的产品、技术走入葡语国家和“一带一路”国家市场。
截至目前,产业园共计完成来自澳门和内地的中医药企业的六个优秀的中医药品种在莫桑比克的植物药注册,产业园内“中国-莫桑比克中医药中心”项目也于2019年获批该年度“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项目”,促进中国与莫桑比克传统医药学的交流发展,也促进了中医药在莫桑比克的应用推广和当地的传统医学发展,将成果逐步辐射至周边国家和地区。此外,产业园还启动了欧盟食品补充剂的申报工作,通过在欧洲定期举办相关专家企业研讨推介会,为企业提供欧盟植物药、食品补充剂和保健品等相关政策分析和商贸对接平台,完善经销商资源渠道。
随后,在产业园代表企业调研时,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公司现在的主要业务还在内地和澳门,但已经逐渐向泰国、马来西亚等“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推广,未来会进一步扩张,将企业的特色产品和技术带入“一带一路”医药市场。
建设维护人民生命安全的健康之路。卫生领域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以“健康丝绸之路”为主线,加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携手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既可以为完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提供新路径,也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增添新动力。
除了健康+教育,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有关国际组织一道深化卫生政策协调,建设中医药海外中心,实施中国-东盟公共卫生高级行政管理人才培训、中非公共卫生合作计划等项目,为促进民心相通、增进各国民众健康福祉作出努力。2017年1月,中国与世卫组织签署《关于“一带一路”卫生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共同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2
“健康丝绸之路”正成为中国为深化全球卫生合作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与周边国家举行特别外长会,与澜沧江-湄公河区域国家开展传染病联防联控项目合作,与中东欧国家进行防控疫情线上交流等。中国防控疫情的有力措施为维护世界公共卫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得到世卫组织和多国充分肯定。截至目前,中国共向27个国家派出29支医疗专家组,向150多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为170多个国家举办卫生专家专题视频会议;中方指导长期派驻在56个国家的援外医疗队协助驻在国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向驻在国民众和华侨华人提供技术咨询和健康教育,举办线上线下培训400余场。中国开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援助时间最集中、涉及范围最广的一次紧急人道主义行动,毫无保留地与国际社会分享抗疫信息和疫情防控经验。
建设促进经济社会恢复的复苏之路。据联合国机构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可能因新冠肺炎疫情萎缩3%,全球贸易预计缩水13%至32%,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降幅或将高达40%,全球33亿劳动人口中已有81%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仅今年第二季度全球6.7%的劳动人口总工时将消失,相当于1.95亿名全职雇员失业。近期已有90多个国家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寻求短期紧急援助。
建设释放发展潜力的增长之路。新冠肺炎疫情不仅给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也导致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下行风险加剧。促进互联互通,挖掘发展潜力,坚持包容发展,是应对全球性危机和实现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一带一路”始终聚焦发展这一根本问题,寻找各方利益契合点和发展最大公约数,不断促进全球经济的开放与发展,推动沿线国家实现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共享成果,努力打造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最广泛国际合作平台。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总额累计超过7.8万亿美元,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超过1100亿美元,签署的政府间合作文件总数达200份,共同开展2000多个项目。
疫情之后,各国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的愿望将更加强烈。从整体和长远看,经过疫情的考验,共建“一带一路”的基础将更加牢固,动力将更加充沛,前景将更加广阔。共建“一带一路”将继续本着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植根于发展这一根本要务,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追求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强劲动力。同时,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遵循市场原则和国际通行规则,与共建“一带一路”参与各方加强多边协同和战略对接,构建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可持续的“一带一路”发展体系,助力各国应对全球性危机,实现长远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根据 一带一路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