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俄罗斯”网站9月14日文章,原题:对中国“一带一路”的新“挑战”只是徒劳的幻想 二十国集团峰会间隙,由美国牵头的“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IMEC)的计划被公布。被称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替代方案的IMEC,寻求建设一条从印度经阿拉伯半岛、以色列再到地中海通往欧洲的商业路线。不出所料,该项目被(西方)媒体夸大为“历史性的”,是对中国“出其不意的”挑战,将使中国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败北。然而,这样的结论是误导性的。
首先,并非新倡议的每个参与者都与中国针锋相对,像美国一样将其视为零和游戏。沙特、阿联酋和约旦等国本身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正着力实现经济多元化,寻求大规模的外国投资,包括来自中国的投资。他们不是从遏制甚至地缘政治竞争的角度来看待IMEC,而是要为自己创造更多利益。
其次,这条新路线的某些部分是与中国合作开发的。比如,以色列的海法港和希腊的比雷埃夫斯港由中企参与建设。连接希腊与中欧的铁路基础设施是“一带一路”的一部分。在印度洋的同一条航线上还有中企参与的商业港口瓜达尔港,中巴经济走廊的一部分。这意味着中国可使用这条拟议中的运输路线的多个部分,IMEC项目并没像外界描述的那样削弱中国。
此外,该项目可能最终像之前宣称替代“一带一路”的诸多项目一样,无疾而终。不久前,美国及其七国集团盟友还发起“重建美好世界”“全球基础设施和投资伙伴关系”计划等。这些项目都不像中国那样拥有协调的上层建筑,可让项目以极快速度合作、推出,也不像中国那样拥有随时可用的启动资金。
例如,若中国要修建一条高速铁路,政府可协调银行提供资金,协调铁路公司进行建设,协调供应链进行储备,所有这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美国做不到。华盛顿每一分钱的非军事开支都必须通过严苛的程序来艰难争取,所有其他开支都是国会永无休止的政治斗争的一部分。这也是美国的基础设施越来越破旧的原因。
最后,“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与“一带一路”的目标相比,微不足道。前者想将中东与印度次大陆连接起来(这也有利于中国),而“一带一路”努力建设的不仅仅是一条经济走廊,而是遍布全球的多条经济走廊。这包括通过横跨俄罗斯、中亚和蒙古国的巨型铁路全面连接欧亚大陆,使火车从上海抵达伦敦成为可能。
总之,美国拼命想与“一带一路”倡议抗衡,却从未能够提出任何同等规模或构想的倡议,同时一再无视这样的现实:横贯大陆的基础设施路线并非“零和游戏”,因为结果将惠及所有人,而在中国看来,这也正是“一带一路”作为共赢倡议的焦点所在。尽管如此,每当(美西方的)新“替代方案”出炉时,都伴随着同样的炒作,宣称“这一次”中国的项目遇到了对手。不,实际上并没有,但感谢你们开辟了新路线,让中国货物也能使用。
此外,墨西哥学者丹尼尔•菜姆斯•德尔加多也在社交网络发表文章《“一带一路”倡议不是“特洛伊木马”,而是发展新思路》。译文如下:
近年来,西方国家普遍有这样一种错误认知:世界不可避免要陷入全球霸权之争,这场争斗将在中美两国之间爆发,导致新一轮冷战,进而引发灾难性后果。然而,这种看法过于狭隘,它忽略了另一种世界观的存在:世界就像一组马赛克,由无数不尽相同但又相辅相成的部分组成,它的运行的逻辑远非“赢者通吃”那样简单。
因此,我们需要转换思维方式,寻找替代方案来解决当前挑战,并全方位充分实现全球发展。而“一带一路”倡议正是通过互利互赢取得了显著成果的全球典范。
自十年前提出以来,“一带一路”倡议便坚持走共享发展的独特道路。倡议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合作,不断加强中国与其他国家间的互联互通。“一带一路”倡议是在全球范围内前所未有的一次尝试。截至目前,已有152个国家同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实践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加快了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发展步伐,具有深远意义,同时也降低了贸易成本。
世界银行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一带一路”倡议现已在全球范围内帮助76万人脱离极端贫困,帮助320万人脱离中度贫困。同时,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研究中心的一份报告,则对中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海外借贷和发展融资项目中设置“债务陷阱”问题予以了澄清。报告指出,关于中国借“一带一路”倡议,利用援助项目使最不发达国家债务永久化的指责,实则是忽视了受援国选择融资的能力。
几十年来,世界主流的经济增长与发展模式主要是依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体系。尽管这种模式在一些国家取得了成功,但其中的隐患在于,发展融资的路径过于单一,往往只考虑了贷款提供国要求,而忽视了全球南方国家的特殊情况和需求。因此,当这些国家需要为项目进行融资时,往往缺乏足够的选项或替代方案供其挑选。
十年前,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为多种方式助力全球发展打开一扇新的大门。该倡议提出了更多融资选项,在传统融资模式之外为新项目提供了新资源。换言之,倡议为亟需资源的国家扩充了供给。同时,在全新的机制下,这些项目融资并不像其他传统模式那样带有附加条件。此外,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投资决策过程中,中国与其他伙伴国的关系是一种更加平等的关系。最后,“一带一路”倡议也引发了深刻思考,其中包括如何更好地进行发展融资,如何成功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何促进贸易,保护环境以及考虑受援国家的具体需求。
十年的时间已经证明,“一带一路”倡议既不是中国专门用来谋利的工具,也不是“债务陷阱”,更不是用来侵占别国领土、扶植傀儡政府以暗中获利的“特洛伊木马”。相反,“一带一路”倡议结合中国自身的实践经验,以互利共赢为底层逻辑,提供了一条促进世界发展的互补思路。
根据 一带一路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