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40|回复: 0

告别本山告别“赵氏春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1 14:5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 广州日报


  偌大中国是不是只有一个赵本山?显然不是。君不见,时下许多面向草根的选秀、娱乐节目“达人”济济,上春晚绰绰有余。

  1月19日下午,龙年央视春晚剧组微博发布声明,由于赵本山身体极度疲惫,状态欠佳,将告别今年春晚舞台。此前,赵本山参加了两次带妆彩排,因身体欠佳曾吸氧20分钟才上台。赵本山从1990年首次参加春晚,除了1994年以外均有出席。

  赵本山或作别龙年央视春晚,对于亿万冲着他那张老面孔而来的“粉丝”来说,无疑是一个令人沮丧的消息。没有了赵本山的春晚,看还是不看,或许真是一个问题。

  从1987年名不见经传、连央视春晚现场都进不了的一位东北“二人转”演员,到在春晚舞台上足足待了21个年头、连续12年获得最受欢迎节目票选第一名、全国妇孺皆知的巨星,创下无人能破的神话,春晚也被公众诮讽为赵氏“一个人的春晚”。是春晚“绑架”了赵本山,还是赵本山“绑架”了春晚,谁也说不清楚,这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没了赵本山,春晚该怎么办?

  一场牵动亿万观众神经、每年春节必不可少的文艺盛宴,办了三十年之后,居然竟剩下一道“菜”,无“赵”不欢,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冯巩总说“我想死你们了”、郭达总要拍脑门、赵本山总在忽悠……时间在变,社会在变,唯一不变的是春晚。演员是老面孔,形式是“老三篇”,歌舞不过瘾,相声不逗乐,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春晚形同“鸡肋”。

  春晚成就了赵本山,也累苦了赵本山。亿万宠爱在一身,容不得丝毫的闪失,而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每到年关,有点江郎才尽的赵本山为了应付春晚,不得不临阵磨枪,东拼西凑,生拉硬扯,靠脑筋急转弯制造笑料,甚至数年都难摆脱拿人取乐、“忽悠”人的窠臼。脱离现实,脱离生活,缺乏深刻思想内涵,使得赵本山和他的作品难以超越既有档次而进入更高境界。近年来,就连他自己也对陷入骑虎难下的境地多有抱怨。

  时势造英雄,正如当年春晚横空出世一样,今天春晚成为“鸡肋”也是时代进步的必然。在价值多元化、娱乐多元化的社会,形式单一、价值单一、脱离公众审美情趣的娱乐形式,难免小众化,就像戏剧的式微。当然,更主要的原因恐怕还不在此。偌大中国是不是只有一个赵本山?显然不是。君不见,时下许多面向草根的选秀、娱乐节目,如《我要上春晚》、《中国达人秀》、《星光大道》、《天天向上》等等,“达人”济济,许多节目精彩纷呈,上春晚绰绰有余。但想登上被牢牢垄断的春晚舞台比登天还难,一些知名歌唱演员还只能露个脸,几个人合唱半首歌,遑论草根英雄?春晚要是有唯才是举、唯艺术马首是瞻的胆略,就不至于沦落到被一个人牵着鼻子走、没有赵本山便显得“朝中无人”的田地。

  是故,赵本山的缺席,给春晚带来损失的同时,也给春晚一个自我救赎的机会。它警醒春晚,给老百姓办娱乐,一定要“接地气”,贴近百姓,贴近生活,创作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而不是高高在上,闭门造车之后强行塞给老百姓。(练洪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6-16 06: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