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011|回复: 0

肯尼亚篇10: 亲历美国驻肯使馆大爆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4 22: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98年8月7日,我妻子崔成兰乘着司机开的车去“城市市场”(City Market)买菜,回来后对我们说:“刚才,汽车经过LIMURU路的时候,听到了一阵巨大的爆炸声,不知是怎么回事。”我说:“我刚才也隐约地听到了爆炸声。”

中午,张磊、我和妻子在餐厅吃午饭,同时打开了电视机。突然看到了美国CNN记者正在内罗毕市中心的一座冒着浓浓黑烟的大楼前的现场直播。记者说,刚才,美国驻肯尼亚大使馆遭到了几个不明身份人从一辆汽车上引爆的威力巨大的炸弹袭击,美国使馆已遭到严重破坏,旁边的一座大楼已倒塌。现在警察已经封锁了周围的街道,一般的人都不让进去,消防队员正在灭火,救援人员正从楼内抢救受伤者,也可以看到一些尸体被抬了出来。

      后来,我们在各种媒体上又看到了更为详细的报道,对发生的事情有了更多的了解。一辆卡车开到使馆大门口,由于没有使馆的外交牌照,门卫不准它进入。卡车马上转弯驶向专门用来装卸货物的后门。可后门门卫也不让进。此时,车上突然跳下几人,向门卫开枪,还可能向汽车扔了一颗手榴弹。随后,一声巨响,汽车内的巨型炸弹爆炸,美国使馆隔壁的综合商业大楼的一座四层配楼被夷为瓦砾,无情地倒压在行驶中的公共汽车和行人身上,楼内正在上课的一所秘书学院的100多名学生被活活埋在下面;近30层高的综合商业大楼的玻璃被震碎,许多受伤者血流满面,却被困在楼上不能下来;后门楼前空地上被炸出一个几十平方米的巨大弹坑,周围的汽车和商店刹那间变成火海;方圆1000米的建筑物不同程度地受到损害,四处乱飞的玻璃碎片和瓦砾击伤了街道上的过往行人,数百名鲜血淋淋的受伤者哀叫求救……一位目击者说,美国驻肯大使馆的玻璃被震碎,有的墙壁被炸塌,锅状的卫星天线被炸翻,美国国旗的旗杆被炸断,撕裂的国旗横卧在铁栅栏上。如果那辆卡车从正门开进去的话,那美国使馆的损失就更惨重了。

      肯尼亚的爆炸声之后仅十几分钟,在邻国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又一起惨案发生了。炸弹装在使馆的运水车上,汽车在使馆门口爆炸,在当地雇佣的司机和助手以及5个门卫全被炸死。但这起爆炸比肯尼亚的要轻一些,使馆的美国人全都安然无恙,但附近民房的屋顶被炸飞,街道上的汽车遭焚烧,正好驶过使馆的两辆小汽车内的乘客不幸遇难。

      我妻子说:“刚才我听到的爆炸声原来是美国使馆被炸了。我们刚才还经过了美国使馆呢。” 我们都说:“好险啊!”

      下午,驻肯使馆给我们打来电话说:“内罗毕发生了爆炸,请你们不要往城里走,注意安全。”

      当天晚上,我们按原定计划到中国驻联合国人居中心代表处参加“坏人国”的聚会。“坏人国”是我们对中国驻环境署代表处、中国驻人居中心代表处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三个中国机构的戏称。“坏”是“驻环境署代表处”中“环”的谐音,“人”指驻人居中心代表处,“国”指国际广播电台。我们三个单位住得很近,而且关系很好,经常轮流在各处聚会。这次是人居中心代表处张振山和夫人窦霞做东,请我们吃饭。我们到达时,国际广播电台的记者老刘和小江已经到了。我们坐了下来,开始一边吃饭一边聊天。饭菜是振山和窦霞自己做的,两口子从昨天忙到了今天,非常丰盛。谈话话题自然是美国使馆爆炸的事。我问老刘和小江:“你们有没有去采访啊?”小江说:“使馆给我们打来了电话,让我们不要出去。”我说:“我们可以不去,你们新闻记者应当去抢新闻啊。你看人家CNN记者,在爆炸现场仍在冒烟的时候,就向全世界作了现场报道。”我开玩笑地说,“你想出名的话,就得去。”小江笑着说:“老夏,我们已有计划,吃了饭就去。”小江和老刘匆匆地吃完晚饭,背起了照相机,立即赶赴现场采访去了。
当天深夜,他们将现场报道发回了国内。文章题目为:《目击内罗毕大爆炸救援》,生动地描写了他们亲眼见到的肯尼亚普通老百姓那天晚上参与救援的情景。这里摘录一段:

在采访中,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普通老百姓齐去救援的行动。爆炸发生后,附近大楼的工作人员纷纷出来看发生了什么事情,当得知发生了如此惨烈的爆炸后,有车的人赶紧开动自己的汽车。他们不是逃跑,而是纷纷赶赴爆炸现场进行救助。当时,爆炸地点浓烟滚滚,合作商业大厦上还在不断地往下掉玻璃碎片,楼底下的汽车有的起火燃烧,有的发生爆炸,危险处处存在。但是没有人为了保护自己的汽车或为了自己的安全而退却。熬红了眼睛的军人朱利亚斯对我说,死伤的人那么多,当时光靠救护车根本就不够用,所以私人汽车,无论是新的还是旧的,是高档的还是低档的,都投入了抢救伤员的工作。在救助过程中,有不少人的汽车被从空中掉下来的东西砸坏了。平时声誉不佳的小公共汽车“马塔土”(MATATU)这次更是挺身而出,在救援过程中一马当先。美国驻肯尼亚大使布什内尔和肯尼亚商业部长都是被“马塔土”司机及时送进医院的。布什内尔当天和肯商业部长在合作商业大楼内开会,在逃出时被飞溅出的玻璃渣子擦破了脸,所幸伤得不重,但据肯尼亚报纸后来披露,她当时特别紧张,差点儿晕过去,好在“马塔土”司机抢救及时,她才没有受到更大伤害,后来,她特意向司机们表示感谢。

这篇文章被国内多家媒体采用,年终,被广电总局评为1998年最佳新闻,获得了奖励, 后来又收入了《走进非洲》一书。

      在不太长的一段时间内,肯尼亚封锁了进入爆炸现场的街道。解禁后,我坐着代表处司机开的汽车到爆炸现场及其周围地区看了一遍。环顾四周,仍是一片可怕的景象。合作商业大楼的配楼成了一堆瓦砾,24层高主楼的玻璃全部被炸碎。5层高的美国使馆全面破坏,除窗户玻璃全部被炸掉外,门窗都已扭曲变形。周围几十座高楼的玻璃窗都已破碎。美国派来了海军陆战队把守在这个被炸使馆的四周,手中荷枪实弹。

     内罗毕爆炸案造成了253人死亡,其中12人为美国人,包括美驻肯总领事巴利特及其儿子,5000余人受伤,死伤者大部分是肯尼亚人,主要是那幢倒塌的大楼里正在学习的学生。美国新任驻环境署代表,原计划于8月10日到我代表处拜会我,但不料,其夫人在爆炸中丧生,拜会自然取消。这位夫人也是美国使馆的一位外交官,当时正在办公室工作。她的办公桌靠近面对马路的窗户,爆炸时窗户上炸碎的玻璃像尖刀一样向她飞去,将她置于死地。据说,12个美国人大多数是这么死去的。美国人的尸体用专机运回美国。这位赴任不到一个月的美国新任驻环境署代表随即回到了美国,再也没有返回内罗毕。

美国前任驻环境署代表拉蒂默先生(Alan Latimer)是我的朋友。他在离任时,我于1998年7月3日举行招待会欢送他和他的夫人,几个主要国家驻环境署的代表、副代表及夫人20余人出席。拉蒂默先生在招待会上曾对我说:“美新任代表将赴内罗毕就任,相信夏先生将会和他合作得非常愉快。” 过了几天,新任代表就来到了内罗毕,和我一起参加过几次联合国环境署常驻代表委员会的会议。最后一次是8月6日,我们一起参加常驻代表委员会第二分委会的会议。就在那次会上,他与我约定,8月10日他到中国常驻环境署代表处拜访我。谁知第二天,就发生了那么悲惨的事情。

      为纪念在美国驻肯大使馆爆炸中的死难者,肯尼亚政府于2000年9月,在美国使馆的旧址上建了一座“8•7”纪念公园。我参观了这个公园。该公园占地10000平方米,公园的中心竖着一块刻着爆炸事件中死难者名字的石碑,还陈列了一些混泥土块、汽车部件等爆炸残留物。看着这一切,我对恐怖主义者残杀无辜的罪行充满了愤恨,又想起了我的那位本来可以成为朋友的美国驻环境署新任代表和他那位死去的夫人。

      爆炸一年多以后,美国驻肯新使馆开始兴建,新馆建在了联合国大院正对面,中间隔着一条马路。我和妻子当时居住在联合国斜对面的WarwickCenter。美国新使馆就建在隔壁。我站在我家的阳台上,目睹了新馆建设的全过程。施工前,先在馆址四周建了一圈高高的围墙,围墙上装上了电网,几个大门由美国全副武装的海军陆战队队员把守。工地上,竖起了一个高塔,塔上也站着海军陆战队队员,虎视眈眈地注视着四方。工地四周沿着马路也竖起了铁丝网。我家虽然就在我办公的联合国大院的对面,但我一般都是自己开着车去上班的。但有一次,我的车出了故障,就沿着使馆工地一侧的人行道走去上班。快到工地大门时,一名海军陆战队队员立即向我做手势,让我过马路,不要在这一侧行走。看着他腰间别着的手枪,我连忙穿过马路,走到了联合国大院那一侧的人行道上。

刚开始建设时,日夜施工。到深夜,机器还在发出轰轰的响声,闹得我们不得安宁,难以入眠。我向联合国内罗毕办事处(UNON)提出了意见,UNON与美国使馆进行了交涉,后来晚上就不再施工了。

两年后,美国新使馆建成。美国使馆在新馆举行了开馆典礼,邀请各国驻肯使节和联合国高官参加。我也应邀出席。所有汽车除挂国旗的大使和挂联合国旗的联合国组织首脑的座车外,其余汽车一律停在外边的马路上。我则走了过去,几分钟就到了使馆,参加了这次非常隆重的招待会。

      我站在我家的阳台上,看着这座建筑,心里还是有些发悚,心想:美国人是恐怖袭击的主要目标,新使馆虽然建造得如铜墙铁壁,就怕恐怖主义者再用威力巨大的武器来袭击此目标。如发生这样的事,我所居住的这座楼将首先倒塌。每天清晨,我在我家的阳台上做早操。低头看下去,总可以看到阳台下使馆旁的小路上排着一条长长的队伍,是肯尼亚人在排队办理赴美签证手续。他们经过严格的安检后才允许进入与使馆大楼隔离的一个房子。庆幸的是,新使馆开馆至今,一直安然无恙。
97.jpg
作者夫人在我家阳台上,后面是美国驻肯尼亚新使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5-1-20 23: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