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48|回复: 5

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中国留学生:一代更比一代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23 18:0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小二儿 于 2012-4-23 20:12 编辑

是不是为是否送孩子出国读书而纠结?你是不是为让孩子多大出国留学而多方打探?你是不是为了孩子毕业后是否回国工作而犹豫?你是不是为了是否出国陪着孩子读书而踌躇?……
如果你生活在大中城市、有房、有车、有孩子,有50万以上的存款,那么,恭喜你,你可能正为这些问题而烦恼,这篇文章,也正是试着减少一点你的烦恼——尽管无法保证给出“标准答案”。

留学百年

留学,是个清末积弱以来让中国人纠结的话题,古代中华为天朝上国,万国来拜,不是落难或被通缉,很少有人愿意背井离乡,反倒是海外各“蛮荒之国”愿意来见证华夏文明。即便是英国派遣乔治·马戛尔尼出使大清,也被乾隆帝视为“蕞尔小国”之臣民,要求他们必须行三拜九叩大礼。
公元1872年到1875年间,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产生。由容闳倡议,在曾国藩、李鸿章的支持下,清政府先后派出4批共120名学生赴美国留学。这批学生出洋时的平均年龄只有12岁。
那时的留学,绝不是什么光荣之旅,而是孩子养不起无可奈何才送去“番邦”,父母心中满是悲愤和屈辱,这批孩子回国后大显身手,其中就包括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此后,中西交流繁荣,胡适、林语堂为代表的留美学生在学界、政界大放异彩。然而,解放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自我封闭,基本关上了留学西方的大门。

改革开放后,留学重新热起来,那时大家去读书,是为了回国后把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贡献给四个现代化建设,充满理想主义和爱国主义色彩;及至20世纪90年代末,大学生们疯狂考托、考G,更多是出于自我对知识的追求、对美好前程的追求,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拿到了全奖或半奖,可以打工,通过自己的劳动挣学费,自食其力。

因何留学

21世纪初,扩招带来的就业难让留学更热,而经济的发展让更多的父母有了送子女出国的资本,于是,出国者更多。2009-2010学年,有大约13万中国学生在美国的大学读书。

出国者增多,盲目者也更多,几年前,我曾问一个孩子你的理想是什么,这孩子回答是“出国”,听起来荒谬、可笑,但这却是事实。这个事实道出了出国的盲目性。从国家派出去、自己派出去到今天的父母派出去,留学已经变味了。然而,随着社会取向的传递效应,大家越来越认为不让孩子出国,就是落后,就对不起孩子。

其实,大可不必如此。送孩子留学,切忌就是跟风炒作随大熘,不能说因为亲戚朋友的孩子出去了,你就出去,还是想想为什么送孩子出去,你要的到底什么,这是需要想清楚的。还有一点就是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不要强迫,在父母、孩子高度一致的情况下出国留学,才是上上之选。

为什么出国?要解答这个问题见仁见智。非常过硬的留学理由就是国外的教育更加自由开放,更加鼓励个性和创造力。如果你不愿让国内的填鸭式教育束缚孩子,不想让孩子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丧失自我,不想让孩子在后门成风、送礼成风的学校环境下迷失,想让孩子在自由、宽松、平等、开放的环境下充分发挥潜力和材质,那么,考虑把孩子送出去,是明智之选。

美国媒体就看到了这一点。2011年5月的《巴尔的摩太阳报》分析了中国孩子出国留学的原因。该报认为,海外留学可以不把自己的前途寄托在一生只有一次的高考上,许多中国父母把美国的教育看作找到好工作的一把金钥匙,学生们认为美国的大学是鼓励创造力和自我表达的场所。

不喜欢国内的教育而送子女出国已经是“过去时”,很多人为此全家移民。11月,胡润研究院与中国银行私人银行联合发布的《2011中国私人财富管理白皮书》显示,14%的中国千万富豪目前已移民或者在申请移民,另有近一半在考虑移民。合计起来,就是高达六成中国“先富”群体有移民的想法。

他们为什么出走?想要什么?《联合早报》在报道中指出了多种原因,其中之一是移民者向往外国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如果你有足够的银子,有着充分的自由选择权,选择一个你喜欢的过度全家在那里生活,也是不错的选择,对于子女而言,可以有机会进入欧美主流社会,但对于父母而言,则意味着社会话语权、影响力、社交圈的迅速缩小。如果你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那随时可以行动。

富裕人群送子女出国很容易,但也产生了很多的“留学垃圾”,即出国后大肆花钱的公子哥儿,这说明,国外不是包治百病,在国内打架斗殴、天天向下的孩子,大多数情况下不会走出国门就立即变成乖乖仔,上进的孩子送出去可能会更佳,但不上进的孩子送出去可能更不上进,因为国外自由放任式的教育,不利于自我约束能力差的学生。

有人说,管他呢,送出去再说,至少能学好英语,这就大错特错了。我大学时曾受老师之托,教过一个父母是大款的高中生英语,半年后他略有进步,于是飞往加拿大,一年过回国看我,满口老家的东北话,我问你回来干嘛呢,这位小兄弟说,回新东方学英语呢——在温哥华全是东北人,连普通话都说不好了,更何况英文?

还有一件父母切忌之事。作为工薪族,如果家境太紧张,千万不要砸锅卖铁送孩子出国,没必要。完全可以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奖学金。量力而行,而不是竭泽而渔,这才是正道。大学毕业以后,可以让子女通过自己的努力出去,这样子女更有奋斗后的成就感。

总而言之,要不要留学,需要父母和孩子有共识,尊重孩子意愿,目标明确,而不是人与亦云,浑浑噩噩不知其所以。

是否回国

留学之后,寒窗苦读也罢,稀里煳涂度日也罢,总有毕业那天,总要面临选择,要不要回国。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要不要回来,根本而言是孩子的选择权,而不是父母所能决定。无论国外大学毕业还是硕士或博士毕业,学生都领略了海外的生活,已经是成人,他可以选择留下,也可以选择回来,父母可以建议,但不可以强制,个性化、自我选择、自由选择,正是西方社会的特征之一。
就个人而言,要不要回来呢?先看数据。美国《侨报》12月初有篇文章的数据显示,大部分中国留学生有意愿回国,但留在美国的人数仍在60%以上。20多年来,中国赴美攻读理工科博士学位的留学生,获得学位后九成人留在了美国,而不到一成的人回国。

这一数据表明两点:第一,留美学生回来的少,这是因为美国移民社会,不排外,相比欧洲国家而言更容易留下;第二,理工科留下的多,因为理工科在美国相对更容易找到工作,进入中产阶层。至于文史、哲学、艺术等文科专业,留在美国就不容易了,读哲学的人留在美国难,如果改学JAVA就容易多了。

其实,回不回来,根本就看你喜欢哪儿,愿不愿意为你的选择而做出必要的牺牲。你愿意在国外空气优良、山清水秀的地方做个普普通通的打工者,那就留下;你更想在竞争激烈、机会更多的中国展示才华,那就回来。

无他,就这么简单。


其实,在国外,未必一无是处;回国后,未必是香饽饽。“海归”变“海待”的例子比比皆是。最近,我面试了一个德国留学回来的女孩,他本科学德语,在德国的一家著名企业工作两年后,辞去高薪职位,去德国读书一年,回来后却发现高不成、低不就,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用她自己的话说,走,没有想好;回,也没有想好。留学,最忌讳的就是这样。

如今,随着全球化的加深,随着中国的发展,通过海外经历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已经不灵了,必须要通过在海外学到的货真价实、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本事,才能在和“土鳖”的较量中占据优势。因此,留学生回国,一定要放低身段,不要高高在上。你或许长远而言成长性高于国内学生,但短期内未必赢得了他们。薪金么,就不要太奢望了,很少有公司仅仅因为你是国外回来的就另眼相看。今年年初的国企高薪招聘海外华人回来担任高管,只是面向特别高端的群体,普通留学生难以够格,更有网友说,这是为留学的“官二代”量身定做的职位,普通大众就不要企及了。

尊重人才

当然,国家为了吸引留学生回国,做了大量有意义的工作,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出国留学人员达106万,其中已有27.5万人学成回国。在宏观政策层面,政府可谓仁至义尽,但归国者却并不买账,因为他们回来是想贡献自己的专业知识,而不是为了适应中国国情而每天进行思想学习和汇报。对归国者专业的尊重,对他们个性的尊重,创造能让他们发挥才能的软环境,让大家在一个开心的氛围里工作,是最重要的,单纯靠房子、票子、车子,留不住真正的人才。

最后需要讨论一下的,是留学低龄化问题。我曾在北京电视台就此进行辩论。我认为,高中把孩子送出去,还可以,因为16周岁已经基本有了自理能力,但这期间父母和孩子的沟通和引导一定不能少;初中就让孩子出去不合适,太早。

人,就像一棵树,根深才能叶茂,初中太小,在对母国文化还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出国,结果可能会东方文化一知半解、西方文化稀里煳涂,进而对自身的归属、价值都出现迷茫和混乱。无论,出国还是不出国,出去后留下还是回来,留下后是否加入外国籍,我们是中国人,这个标签是印在骨子里的,如果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能为这个国家做点事儿,还是要做的,这是根本,不可忘却。

评语初中太小,在对母国文化还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出国,结果可能会东方文化一知半解、西方文化稀里煳涂,进而对自身的归属、价值都出现迷茫和混乱。 这句话是有毛病的,如果那么小就在西方生活受教育的话,很容易接受别国语言,几乎跟当地人的口音没有什么区别,而且,完全接受的是西方文化,根本上不会再觉得自己是中国人,更谈不上对自身的困惑,他们的母国可是外国,大多数华人家庭,父母一句英文也不懂,孩子没上学的时候还跟父母顺畅地讲华语,只要一上学,就一句华语也不肯讲了,你在那里讲,就跟你急。在这个多数是洋人的国家里,他不想做少数派。




该贴已经同步到 小二儿的微博
发表于 2012-4-24 01: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的留学生大多是公费派遣的,那是经过严格的考核选拔上来的,人员素质当然很高。改革开放以后,出现了一些暴发户,为了避免国内残酷的高考竞争压力不惜斥巨资送孩子留学,造成留学生人员整体素质下降。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17:43:28 | 显示全部楼层
言实之 发表于 2012-4-24 03:17
以前的留学生大多是公费派遣的,那是经过严格的考核选拔上来的,人员素质当然很高。改革开放以后,出现 ...

有道理,如果是好孩子,在哪里都是好孩子,如果因为觉得孩子有问题,想通过送出国改变,或者锻炼一下,我认为基本上是白花这个钱。几年的时间还不能了解一个国家。
发表于 2012-4-27 00:25:34 | 显示全部楼层
謝謝,希望以後多些
发表于 2012-5-13 07: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必须得顶呀!












购物返现金http://www.fanlivv.com/ www.100sos.com
发表于 2012-5-16 21:2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4-27 14: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