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新京报
美媒披露拉登最后时光 击杀行动幕后女英雄多 1
在“基地”掌门人拉登被击毙一周年之际,最新一期美国《时代》周刊刊发了题为《本·拉登的最后时光》的封面文章。该文披露了一年前美国高层下令发动突袭的部分决策细节。与此同时,美国白宫宣布将陆续解密在拉登藏匿之处缴获的部分文件。此外,美国长期跟踪报道“基地”组织的记者彼得·伯根推出新书《追捕:十年追捕奥萨马·本·拉登之路》。在该书中,伯根描述了拉登最后几年的生活。
【揭秘1】
听到屋外枪声 拉登一语成“遗言”
2011年5月1日晚11点多,两架黑鹰直升机搭载着23名美国海豹突击队员和一名美籍巴基斯坦裔翻译以及一只名为“开罗”的军犬,从阿富汗东部的贾拉拉巴德空军基地出发。他们执行的秘密任务是捕杀世界头号恐怖大亨奥萨马·本·拉登。
黑鹰直升机出发45分钟后,贾拉拉巴德空军基地又有四架支奴干直升机升空,其中两架飞往巴基斯坦边境停留在阿富汗境内,另两架进入巴基斯坦领空支援。“我希望能确保执行任务的美国士兵安全撤出巴基斯坦。”奥巴马下达支援命令时称。
经过90分钟的飞行,两架黑鹰直升机抵达阿伯塔巴德市的一栋“碉堡式”三层小楼。黑鹰二号悬停在楼顶上方。黑鹰一号在小楼院子里,由于建筑物高墙造成“涡旋”,撞向地面受损,不得不放弃“快速索降”士兵的计划而进行紧急迫降。
随后,鱼贯而出的突击队员花了40分钟开枪“扫清”一二楼的房间后。不久,他们在三楼的一间卧室里发现了目标,一名突击队员将子弹射进拉登胸膛,另一名突击队员在拉登倒下的瞬间,朝他左眼上方的额头处补了一枪。
据《时代》周刊文章披露,听到美军突袭的枪声后,拉登对其家人说出的最后一句话是:“回楼下睡觉,关灯。”而远在千里之外的美国总统奥巴马接到突击队员发出的任务完成暗号时,噘起嘴巴,如释重负地自语:“我们干掉他了。”
据美国一家电视台报道,当时美军在这所小楼里缴获了大量文件,包括5台电脑、10个硬盘和100个以上的DVD、电脑磁盘和优盘等储存设备,里面储存了1万至1.5万份文档和2万至2.5万份视频文件。
【揭秘2】
最后时光“曝光” 拉登担心后继无人
在拉登被美军击毙一周年后,美国长期跟踪报道“基地”组织的记者彼得·伯根日前推出新书《追捕:十年追捕奥萨马·本·拉登之路》。在该书中,伯根描述了拉登最后几年的生活。
“深宅大院”内藏匿6年
据该书介绍,拉登与他的妻儿在那座“深宅大院”内藏匿了6年之久。“仿佛一种舒适的退休生活,但又并非完全处于隐士状态。”伯根说。在拉登最后的一段日子里,他仍然是自己恐怖帝国的“CEO(首席执行官)”。通过“信使”,拉登一直在整个伊斯兰世界与自己的副手和支持者保持联系,不断强迫他们向美国实施更多的恐怖袭击。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这些恐怖袭击还包括计划劫持奥巴马的总统专机“空军一号”。据称,拉登在给一名副手的信件中写道,副总统拜登“尚未准备好”领导美国,因此刺杀奥巴马,将导致拜登接任总统之职,从而导致美国出现危机。
据美国披露的文件显示,2010年,拉登还曾计划在海上劫持油轮,将之炸毁,打击世界经济,让油价飙升,制造更多的世界恐慌。
伯根还写道,美国多年来对“基地”组织不遗余力的打击,让“基地”组织越来越多的成员死亡或落网,拉登的势力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他和组织的联系也逐渐被切断,因此变得更加孤立。长期与世隔绝让他对此逐渐感到绝望,甚至一度出现妄想。“他不断号召‘基地’组织发动更多恐怖袭击,但‘基地’成员的回应却常常是‘想法很好,但现实是我们没有足够资源发动袭击’。”
曾考虑为“基地”改名
在最后的日子里,拉登对“基地”组织的未来也常常“忧心忡忡”。4月30日,美国白宫反恐顾问布伦兰透露,在“基地”组织遭受重创之后,拉登为了维护自己的“恐怖帝国”,曾呼吁基地组织成员逃往“远离飞机大炮的区域”休养生息。美军缴获的文件显示,“基地”组织大量中高层领导死后,拉登总担心“后继无人”,低层领导又无能力“上位”。
而随着美国基本放弃使用“反恐战争”的说法,转而使用“基地”组织代指恐怖主义,拉登为了保持有生力量,甚至一度考虑更换让其闻名天下的“基地”组织名称。
美媒披露拉登最后时光 击杀行动幕后女英雄多 2
扎瓦希里 1951年生于埃及开罗;1974年毕业于开罗大学医学院,后获外科硕士学位。
【揭秘3】
如何干掉拉登 白宫内有分歧
伯根新书的另一处重要内容是关于拉登的死敌——奥巴马。后者自竞选之初就承诺,一旦当选就会毫不迟疑地采取单方面行动在巴基斯坦境内找到拉登并“干掉他”。但当奥巴马真的发现拉登踪迹时,美国高层在下令突袭时却发生了分歧。
奥巴马堪称“赌徒”
伯根披露称,奥巴马是一位敢于冒险的“赌徒”。当时拉登藏匿之处情报的准确性只有50%,而美国派出的突击队一旦在阿伯塔巴德与巴基斯坦巡逻部队相遇,后果将十分严重,因为美国如果不与巴基斯坦情报部门合作,也不会在巴基斯坦境内进行地面行动。
奥巴马团队一度为是否应将拉登藏匿地点的信息转达巴基斯坦政府而争执不下,也曾争论是否应在派出突击队员之前知会巴方政府。此外,按照以往惯例,美国通常还会与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可信任盟友分享反恐情报。
当时,奥巴马的主要助手——副总统拜登、国防部长盖茨都反对单方面派出突击队。只有国务卿希拉里站在奥巴马一边。她提醒奥巴马不要忘记自己竞选时做出的捕杀拉登的承诺,并建议奥巴马“不要考虑巴基斯坦的反对”。
据称巴方藏匿拉登
在这本书中,伯根还写道拉登藏匿在巴基斯坦境内如此之久,为何该国情报部门却一无所获。据其了解,拉登其实一直和巴基斯坦情报部门的有关人士保持密切联系,例如高级官员Lashkar-e-Taiba。2010年拉登的一名妻子被伊朗当局释放后,“居然”能够轻而易举地回到阿伯塔巴德的藏匿点,这其中也暗藏“猫腻”。
由此,美国高层就行动方案争论不休。最早,美国偏向轰炸的行动方案。这种方式会让美军的风险降到最小,最有可能击毙居住在这座综合体建筑里的所有居民,但同时也可能摧毁证明拉登潜伏在这座建筑里的任何证据。
另一种方案是动用直升机发起突袭,那种情况更复杂,难度更大,美军伤亡风险也更高,但更有可能拿到拉登确实藏身在这座建筑里的证据。
【揭秘4】
成功击毙拉登 幕后多为“女英雄”
在执行捕杀拉登的行动中,两名海豹突击队员开枪将拉登送往“地狱”。然而按照伯根披露的内容,真正将拉登置于死地的并非所谓的“无所不能的007式特工”,而是后方情报专家的缜密工作。其中不少情报人员还是女性,她们凭借细密的心思,悉心研究拉登的工作习惯、家人和亲信,从中找到了拉登行踪的蛛丝马迹。
拉登信使成突破口
自“9·11事件”以来,美国一直在搜寻拉登,并有6次错失良机,直到2002年中情局审问一名“基地”组织成员时,情况才出现转机。
多年来,拉登一直依靠一名信使与外界保持联系。2002年,中央情报局情报人员从一名关押在关塔那摩监狱的“基地”组织成员口中获悉了这名信使的化名。这名信使是“9·11事件”幕后策划者Khalid Sheikh Mohammed的门徒,也是已被捕获的“基地”组织三号头目Abu Faraj al-Libbi的忠实助手。
2007年,情报专家获悉信使的真名,之后用了两年的时间跟踪并对其进行分析。据媒体披露,这名信使通过电话与另一名被情报人员监视的人交流信息,情报专家更加确信这名信使的重要性。2010年8月下旬,中情局终于跟踪到这位信使到达其位于阿伯塔巴德的居住地。
随后,中情局、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和国家安全局情报专家开始利用卫星和其他监视设备对这处建筑进行了密集的调查和研究,并每周向时任中情局局长帕内塔报告更新的情况。
中情局局长支持突袭
2010年12月,中情局情报分析专家对拉登藏身此处的可能性仍未达成一致。有专家认为情报准确性只有50%,但也有专家认为有80%。反恐中心的情报分析主管迈克尔·雷特表示,最好是等待出现可以证明拉登藏身阿伯塔巴德的更有力的证据出现。
而时任中情局局长帕内塔则坚称,即使拉登现身的可能性只有50%,美国民众也会支持展开行动。
2011年4月29日,奥巴马与国家安全顾问汤姆·多尼伦,副顾问丹尼斯·麦克唐纳、布伦兰进行会谈,最后敲定由美军特种作战司令部司令麦克雷文负责派出海豹突击队突袭阿伯塔巴德。
美媒披露拉登最后时光 击杀行动幕后女英雄多 3
帕内塔 1939年生于加利福尼亚州;1956年进入圣克拉拉大学,后以优等成绩获得政治学学士学位。
- 人物
“基地”新掌门人扎瓦希里
“招兵买马” 树立威信
2011年6月16日,“基地”组织正式在网络上发表声明,宣布推举二号人物艾曼·扎瓦希里担任“基地”组织领导人,接替当年5月1日被击毙的本·拉登。
曾有观察人士指出,扎瓦希里缺乏“拉登般的魅力”,因此无法团结“基地”组织。正因如此,扎瓦希里掌权后,一方面暂时放弃大规模恐怖袭击,另一方面致力于团结各分支和盟友,开始策划区域性袭击,树立威信。
一年以来,扎瓦希里不断吸收“新鲜血液”。2011年10月,扎瓦希里公开宣布,索马里青年党正式加入“基地”组织。青年党是索马里最大的反政府武装。
据美国从拉登毙命寓所收缴的资料显示,扎瓦希里曾在一份长篇文章中详述了“基地”组织在美军撤出阿富汗后的战略。在其领导下,“基地”组织开始转向鼓动地区盟友和分支继续支持“圣战”。
2012年2月,扎瓦希里在“基地”组织网站上发布视频,鼓动叙利亚民众燃起更多战火,推翻巴沙尔政府,还呼吁土耳其、伊拉克等国家的穆斯林帮助叙利亚反对派赶巴沙尔下台。
3月初,伊拉克总理马利基表示:“过去,叙利亚觉得国内不存在恐怖主义问题,而如今,它处于恐怖主义问题的中心地带。”
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
一战成名 继续反恐
2009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名莱昂·帕内塔出任中情局局长。当时不少人认为帕内塔缺少情报部门或军队领导层任职经验,质疑其能否胜任这一重任。然而,2011年5月1日正是他带领的中情局准确分析出拉登行踪的情报,并成功将其捕杀,帕内塔也因此一战成名。
2011年4月27日,奥巴马再次提名帕内塔接替6月底退休的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当年,7月1日,帕内塔以72岁“高龄”正式入主五角大楼,成为新一任国防部长。分析人士认为,新上任的帕内塔面临一项重大挑战仍然是“令其声名大噪的反恐”。
过去一年来,帕内塔在反恐上继续发挥雷厉风行的风格,不仅计划效仿捕杀拉登的突袭模式斩杀“基地”组织其他领导人,从而彻底瓦解该组织;他还调整反恐战略,将主要战场转向也门和索马里,并采取高新技术,扩大使用无人机打击恐怖分子的力度。
拉登家属
历经沧桑 “峰回路转”
2011年5月1日,拉登在阿伯塔巴德市的藏匿点被击毙后,美军原本计划将拉登的尸体及其家属一同带走。然而,由于一架执行任务的黑鹰直升机损毁,美军不得不将拉登家人留在了阿伯塔巴德。这些人包括拉登的三名遗孀、10个孩子和一名孙辈。
随后,巴基斯坦安全部门将拉登家属逮捕,以调查拉登长期藏匿于巴基斯坦境内的原因。此后,拉登一家一直被“软禁”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的一处住所。据《中东报》报道,巴基斯坦原计划将拉登的家属遣送回各自的国家,但一直未实现。
据报道,拉登三名遗孀中,两个妻子是沙特阿拉伯国籍,第三个妻子阿迈勒·阿卜杜勒·法塔赫则是也门人。
2012年4月,巴基斯坦内政部发表声明称,巴政府“依据法院命令,正式向拉登14名家庭成员下达驱逐令”。拉登的妻子和孩子将乘坐包机前往沙特。
此前,沙特一直未就拉登家属遭驱逐一事表明立场。1994年,拉登曾“言语攻击沙特王室”,沙特方面继而吊销了拉登及其两名沙特籍妻子的护照。
不过,今年4月28日,沙特官员发表声明称,鉴于拉登家属并未违反法律也未参与犯罪活动,政府同意在沙特的拉登家族的请求,为拉登遗孀及其子女回国提供方便。而拉登最小的妻子法塔赫也愿意带着孩子留在沙特,沙特政府同意了法塔赫的选择。
‘基地’组织的一个敌人是一些阿拉伯国家的领导人,另一个是美国。结论是,美国是我们的头号目标。相比前者(阿拉伯国家领导人)的亵渎神明,后者(美国)是异教徒……在现阶段对敌战争中,美国比任何敌人对我们构成的威胁都大,所以,应当先斩去美国的头颅,而后可以轻易折断它的翅膀。
——被美军缴获的拉登信件
美国政府十分期望从被缴获的拉登信件中找到两个预想中的事情。一是‘基地’组织受到巴基斯坦政府支持,二是‘基地’组织获得伊朗政府庇护。但本·拉登的这些资料中均无法佐证这两个假设。——美国媒体
B04-B05新京报记者 冯中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