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合肥6月1日电 题:转型中国的人文关怀:给孩子们一个没有“阴影”的校园
新华社记者蔡敏 石莹
安徽省阜阳市宁老庄镇派出所民警苏静像往常一样来到宁老庄中心小学,今天她要给一年级小朋友讲解面对陌生人应该防范的几个问题;一旦遇到攻击,哪几招对于摆脱险境行之有效。
被孩子们“缠”了一个多小时后,这位“大姐姐”还有一项任务:对校园教学设施、交通设施、消防安全、周边治安环境进行检查,并记录在案,更新这所学校的《校园安全档案》。
苏静只是安徽省阜阳市公安局负责走访校园的上千名基层民警之一。在这个中国知名的农民工输出大市,为了保护留守儿童的安全,苏静和她的同事们轮流在中小学讲课、示范、组织演练、外围巡查。
与安徽一样,今年“六一”儿童节,中国多个省份加紧编织校园“防护网”打造安全环境。从四川达县到河北唐山,从广东江门到山西运城,校园安全活动围绕防火、防水、防电、防盗、防抢、防骗及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网络安全、消防安全等多方面有序展开。
构筑校园安全一直是中国政府致力的目标。就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中国总理温家宝在湖南湘西武陵山区调研时,专程到当地农村小学,看望慰问师生特别是在校的留守儿童。
温家宝察看了学生宿舍、食堂以及食品储存室,并与师生对话。他说,我们的城镇化还是一个不完整的城镇化,许多农民工不得不奔波在城市和农村两个地方。他们更辛苦,付出更多。这是我们整个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要感谢农民工朋友,同时要帮助他们把孩子照顾好。这不是一个村的问题,是整个社会的问题。
事实上,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正在动员最广泛的力量,带给城乡孩子们一个没有“阴影”的校园。
安徽省合肥市日前建成覆盖市区60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的高清视频监控“天眼”网络,以远程实时监控切实提高校园安全主动防控能力。
记者在合肥市公安局看到,通过遍布市区60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出入口的795个高清数字视频探头。这一系统投入使用后,一旦校园周边发生警情,就近警力可快速反应。
合肥市教育局、司法局还联合开展校园普法讲座,内容包括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教师管理与师德规范、治安管理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等。
近年来,中国各地中小学生及幼儿被伤害、拐卖案件,校园食品安全事件,校车交通事故等时有发生,保障校园安全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
安徽省知名社会学家王开玉分析说,诸多校园案件的发生固然有罪犯个人因心理失衡或反社会人格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从社会因素分析,中国社会正处于快速转型急剧变革的过程中,过去30多年间发生的剧变推动了社会的巨大进步,原先各种社会既定利益格局在不断进行演变分化,也积累了一些短期内难以解决的社会矛盾,如失业、收入差距的拉大、腐败现象的蔓延、社会保障的缺位等。
“不可否认,各类校园安全事件的频频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变迁带来的制度待完善有关,与目前社会转型紧密相关。”王开玉说。
“要么交钱,要么入伙。”广东一些校园正遭到“保护费”黑手的侵扰。一些不法分子来到中学门口招收学生,或收取保护费。有专家认为,未成年人的帮派犯罪很少是学校内部自发产生的,更多是在社会不良势力的渗透下造成的,对校园安全构成了极大隐患。
为此,广东省不少学校开始有意识加强校园安保力量。广州市第三十三中学校长梁瑞标说,学校从去年九月加大安保力度,每天上下学派老师分三批在校门口巡查,防止社会青年拉学生入伙。
广州市警方表示,从2010年以来,警方开展“护苗行动”,在学生上下学时段加大了校园周边的警力巡控力度。
有关专家认为,校园安全是国内外的一道难题,需要思考怎样标本兼治、长期而有效地保证孩子们的安全。
王开玉呼吁,加强校园安全立法,建立包括从保安联防、隐患排查、安全预警、现场处置到善后工作等在内的一整套校园安全防范体系,以法律特有的强制性、权威性,来规范校园安全管理行为。其次,建立公众心理健康的干预和疏导机制。强化精神疾病甄别鉴定与监管迫在眉睫。
从根本上维护校园安全,中国政府还强调,深入开展社会矛盾“大排查”,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的“大调解”,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将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