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anyou 于 2011-2-14 13:49 编辑
寻找红发的安:露西.蒙哥马利追踪(2)写作从寂寞和幻想中开始(1876-1893) 妈妈去世后,露西来到卡文迪许Cavendish与外公和外婆Alexander & Lucy Woolner Macneill一起生活。这时才2岁,是应该拽着父母的衣角撒娇的时候。
作为Avonlea原型的卡文迪许Cavendish村,就象红发的安里所描绘的那样美丽。露西曾写道:“我的童年与少女时代都是在卡文迪许一所老式的农舍里度过的,我家的四周都是苹果园。”这也是她至死都热爱的土地。
红土沙滩和绿山墙木屋,是游客的最爱。许多访者总想找到那历史悠久,风景如画的小村中心,又总是遍寻不得,并迷惑不解。其实,根本就没有。
外公家就在小村庄的路口。这四周都是苹果园的老式农舍里,还设有个小小邮务所。外公自然就兼任所长。因为家里没有孩童,因此虽然也间或去表兄家玩,露西还是不免感到孤单。上学后,交了小朋友,才开始改变。这是,对她而言,排遣孤单的方式就是读书。
当然,开春后,王子岛上那红土绿野,五彩斑斓的花草,蔚蓝的海和海的呼唤,都会给她以慰藉。这也培养了她对大自然终身的热爱。
外婆是一个纯朴而传统的女人,非常爱她,物质上对她很宽厚,可是家教也很严,往往不能理解小露西的童心,更喜欢用宗教的僵硬教条来约束小露西的天真幼稚。老师也差不离,为此露西还挨过老师的教鞭。这些都让露西感到,痛苦,困惑,甚至反感。红发的安,从这点就几乎是她的翻版。
父亲再婚,迁居沙省后,参议员祖父在1890年带她坐火车去沙省的Prince Albert,与父亲,继母和1岁的妹妹生活。继续上中学。但1891年2月,弟弟出生后,继母就让她辍学在家干家务,带弟妹。这使她非常痛苦。同年8月回PEI。
回到卡文迪许后,露西就在家里帮外公外婆做家务,整果园,修菜地。因为没有兄弟姐妹,所以不时去表兄家玩。
1893年夏,露西 以全省第五名的好成绩通过Wales College 入学考试;秋天,就去省会夏洛特城念书了。
寂寞的生活,使得她常常对着厨房碗柜的玻璃顾影自怜,甚至自说自话诉说自己的心事。太寂寞了,她也去村里其他人家听故事。听得多了,就开始对着碗柜玻璃自编故事;慢慢地也就有了写作的欲望。从九岁起,她就开始写诗,记日记。最初,是涂鸦在爷爷邮局里废弃的汇单上的。在沙省与父亲和继母生活时,解除或减轻痛苦的方式也是写作。16岁那年,正是在沙省与父亲生活的时候,她在Charlottetown Patriot发表了一首诗,这是她平生第一篇正式出版的作品。未几,文章The Wreck of the Marco Polo,参加全加中学生作文比赛获得三等奖,并发表在Montreal Witness。文章是根据她亲眼目睹的一次海上沉船事件而写成的。此后,每年都有诗歌,小说等作品发表。
2009年,在卡文迪许停留期间,除了红土沙滩,绿木屋和公墓外,我们还去过其他几个与露西有关的纪念点。
这是外公外婆家,也就是露西儿时的家,不过只是遗址: 仅残存当时的地基和水井。露西从2岁被外公外婆收养到36岁结婚间,大部分时间居住生活在此: 边上的木屋是书店,也展示了露西在邮局用过的书桌和邮戳: 远处的白房子,露西的侄孙还居住在此: 顺着书店旁的绿荫小径,就可以到达复原后的邮局:
它再现了原本距此有一段距离的露西外公外婆家的厨房和邮局。当初,露西就是在自家的厨房里开始不停写作,不停地从自家的邮局寄出文稿,又不停地从自家的同一个邮局收回退稿。她那郁闷难解的心情不难想象。
从这里寄出的信或明信片会印有Green Gables印戳。我们给自己家寄了一张;老大给许多朋友寄了。
邮局里还有一个小型博物馆。这是陈列的邮局旧时场景: 邮局边的教堂,就是露西礼拜日学校任教处,也是与她丈夫,教堂牧师邂逅之处: 现在还保留着她当时弹过的风琴。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