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喀土穆7月9日电综述:分离一年,南北苏丹仍在艰难寻求和平共处
新华社记者邵杰
南苏丹于2011年7月9日脱离苏丹宣布独立,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一年来,这两个历史和人文关系纠葛缠绕的国家并未如世人期望的那样化解宿怨,合作共荣,反而冲突不断,两国关系跌宕起伏。在国际社会施压促谈的努力下,近日双方均表示,希望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这为久盼安宁的两国百姓带来了一线希望。
此间舆论常以“连体双胞胎”来形容南北苏丹之间的关系,而最能体现这种关系的是石油。在南苏丹独立前约15年间,苏丹经历了石油行业大发展时期,石油产量长期维持在每天约50万桶,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石油不仅成为苏丹的经济命脉,而且为促成南北双方在2005年达成《全面和平协议》以及南苏丹独立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油田大部分位于南方,南苏丹独立使苏丹失去大约四分之三的石油产量。同时,由于输油管道、炼油厂和海运码头等基础设施几乎全部位于北方,南苏丹出口石油必须经过苏丹。对于98%财政收入依靠石油的南苏丹,苏丹的合作至关重要。
在这种情况下,双方本应该通过谈判耐心解决石油利益分配问题。但事与愿违,去年底,苏丹以南苏丹没有支付苏丹石油设施使用费为理由,扣留南苏丹部分石油作为补偿。南苏丹则在今年1月宣布,关闭所有油井并停止通过苏丹出口石油。
这些针锋相对的举措使两国经济立即受到严重影响。在苏丹,通货膨胀率飙升,今年5月达到30%,苏丹镑大幅贬值,食品价格显著上涨,引起民众普遍不满。最近,苏丹政府决定实施紧缩政策,包括精简政府机构、裁减冗员和逐步取消燃料补贴等。自6月中旬以来,首都喀土穆和其他城镇几乎每天都发生小规模游行示威,抗议政府采取紧缩措施,一些人甚至要求政府下台。
与此同时,南苏丹的日子也不好过。过去一年中,南苏丹通货膨胀率一直高于15%,而经济增长则停滞不前。南苏丹农业曾被认为富有潜力,但现在粮价飞涨,产量却在下降。联合国粮农组织最近警告说,南苏丹可能会出现饥荒。
随着龃龉扩大,两国官员的强硬表态不断升级,甚至发展为边境地区日益频繁的武装冲突。今年4月,南苏丹突然出兵占领苏丹最大油田哈季利季油田。虽然苏丹在10天后收复该油田,但油田设施遭受严重破坏,经过抢修重新投产后,其产量一直没有恢复到此前水平。
哈季利季冲突是南苏丹独立以来两国间最严重的冲突,使两国濒临全面战争的边缘,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联合国安理会今年5月2日通过决议,要求两国停止一切敌对行动,恢复谈判,并在3个月内解决悬而未决问题,否则联合国将考虑对两国实行制裁。
此后,为解决石油、安全、边界划分和本国境内对方国家公民的待遇等问题,两国代表在非洲联盟主持下多次举行会谈,但迄今尚未取得实质进展。
本月5日至7日,双方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了最新一轮谈判。参加谈判的苏丹国防部长穆罕默德·侯赛因向媒体强调,实现关系正常化是两国当前的优先目标,“我们正在努力做的事情是使两国之间关系正常化。”南苏丹首席谈判代表帕甘·阿蒙则表示,南苏丹致力于改善同苏丹的关系,“我们将继续讨论所有问题,包括贸易、石油、安全和经济问题等,我们也致力于解决边界争端。”
据悉,双方将在南苏丹独立一周年庆典后的本月11日继续举行会谈。两国能否在联合国规定的最后期限8月2日前达成协议,国际社会拭目以待。(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