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2-7-22 04: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现象,未来几十年,“养老”是一个可怕的问题。
2035年是最严峻的时候
在学界,调整养老金制度已达成共识,在什么时间完成,要与人口结构变化时间紧密联系。
按这个逻辑倒推,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保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初步测算,需要用20年的财务缓冲措施,最后实现退休金进入国民基础养老金。
杨燕绥预计,到2035年前后,14岁~65岁劳动人口不突破8亿,这时候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近3亿,所以我们面对的是不到3个劳动力要对一个65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养老金。
但是,不到8亿的劳动人口中还有在校学生,他们15岁不可能工作,还有至少5%的失业人口,残疾人、低收入人口占很大比例,那时候问题相当严重。
“西方人认为五个人养一个老人是底线,四个养一个问题就很严重,中国是3.5个养一个,为什么还能和谐?”杨燕绥直言,“因为中国的老年人消费水平很低。但是老年人越来越多,消费水平低,政府拉动消费、促进内需的目标就无法完成,这就使社会发展出现恶性循环。”
养老金制度调整时间拖得越晚成本越高,这个时间大概应该控制在什么范围之内?
“如果2035年是最严重的时候,一般要留出20年,2015年应该完成结构调整,2013年以后应该采取动作,2035年前,为最严重的老龄化社会做好准备。”这是杨燕绥测算出的时间表,形势非常紧迫。
养老金结构如何调整
国际上在20世纪80年代发现人口老龄化问题,开始了养老金制度改革,目前有70多个国家完成了养老金结构调整。而中国的养老金制度结构非常混乱,亟待调整。
按照杨燕绥的设想,养老金制度安排有“四个来源”要进“两个账户”。
所谓“四个来源”,一是可以通过国家征税发基础养老金,让所有老人都能吃饭;二是通过给企业税收优惠,由企业给职工创造福利金;三是自我储蓄、自我投资等等;四是商家给客户让利产生积分,转换成养老金进入个人账户。
“两个账户”,一是指社会统筹账户,二是个人账户。“现在社会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混在一起,这是个问题。”杨燕绥说。
中国早在1991年就选择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后来由于国企改革,面临已退休的老工人和47岁就提前退休的几千万人养老金发放的难题,于是动用了个人账户给退休的冗员发养老金,导致社会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混账管理,形成了现在欠账过多、空账运营、养老金贬值的局面。
杨燕绥认为,中国亟待对“两个账户”中的个人养老金账户进行结构调整。中国人有太多个人账户: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企业年金个人账户、城乡居民储蓄个人账户。
“这需要整合成一个账户,国家税收让利、企业员工福利、个人薪酬扣除和其他养老储蓄以及消费积分折算的养老金,都可以进入统一的个人账户,不管什么钱进来都是养老金。”
在结构调整过程中,还有一个“养老金双轨制”的问题需要解决,即:公务员、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养老金改革进度不一样。企业1998年对社会养老保险进行了改革,但是面临社会老龄化,缴保险费的人越来越少,花钱的人越来越多。
那么,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保险改革是否应像企业职工一样?目前,机关事业单位的改革就遇到了阻力,几个试点地区觉得有困难。
杨燕绥观点明确:“国家的社会政策改革,如果公务员不参加,会缺乏政策基础;如果占有中国科技人员80%的事业单位不参加,便会缺乏社会基础。所以公共部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应当改革,以带动中国养老金结构调整。”
企业年金发展迟缓
中国现有的养老保障体系中,养老保险资金来源主要是三大支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储蓄。
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研究所所长何平介绍,作为第一支柱,国家基本保险这几年取得的进展比较快,但是,第二个支柱——“企业年金”的发展相对来说不太尽如人意,这种长期制度安排,被人称之为“金手铐”。
“年金使老人晚年收入更加富裕、生活更优厚一点的目标还远远没有达到。”何平说。
何平分析:“企业年金是企业自愿,而现在劳动力流动非常频繁,就业不稳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也不是特别稳定,对企业年金这样一种长期安排信心不足。”
“还有一个原因,年金大部分采取个人账户的积累方式,个人账户积累就是要长期储存,要投资运营,可能要存30年、40年,最后到老年以后拿到按月支付的年金。”
“长期的积累储蓄,就有基金管理投资运营的问题,而我们面临的市场是动荡不安的,如果基金储蓄在20年、30年内回报率不好,大家对年金储蓄制度就会缺少信心。”
养老金的第四种来源
如果要实现基础养老金的全国统筹,短期内需要一大笔资金,钱从哪来?
基础养老金只能解决吃饭问题,要过上富裕的老年生活,还要更多渠道的创新,拓展养老金来源。
目前上海和重庆等地商家推出了“消费养老”模式,正被认为有望成为中国养老保障体系“第四支柱”,这正是杨燕绥所说的第四种来源。
最早提出“消费养老”概念并付诸实践的曹建华,是国产霞飞、奥利斯化妆品创始人,如今是上海家帝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曹建华说,他已经在自己的企业先行实践,将消费奖励积分折算成货币资金,并交由第三方进行管理,最终形成一种新型养老金(消费年金),从而实现个人养老金的补充,为社会养老保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资金来源。
消费者在商家消费可以转换成奖励积分,去换礼品或者再消费,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把消费积分折成养老金,可行吗?
杨燕绥对这种模式的评价是:“消费养老”可以成为养老金的第四种来源。它还有一个“双面胶”的效果,既拉动了消费,又储蓄了养老金,比前三种来源更有优势。
然而,对于这种把“消费”和“养老”关联起来的“消费养老”模式,由于国家相关政策还不明朗,更多人尚处于观望之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