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巴格达7月28日电通讯:“我们不想回‘更安全’的伊拉克”——走访自叙利亚返乡的伊拉克难民
新华社记者张宁
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城西曼苏尔区的一家旅行社门前,接近50摄氏度的骄阳下,49岁的哈桑·阿里挥汗如雨地从一辆破旧的丰田轿车上卸下大包小包的行李。
“我们其实不愿从叙利亚回来。只是,这里好像比叙利亚相对安全一些。”
回到恐怖袭击频发的伊拉克找寻安全感,这听上去的确像是一个苦涩的笑话。本月23日,伊拉克境内发生数十起暴力袭击事件,造成数百人伤亡。
然而,为了躲避日益升级的叙利亚内战战火,阿里和其他众多伊拉克难民一样,不得不回到安全形势同样也在恶化的祖国。经济状况相对宽裕的难民选择空中或陆路交通回国,而那些赤贫之人往往需要冒险徒步穿越位于沙漠腹地的伊叙边界。
阿里说,大马士革至巴格达的租车费用已经翻了5番,但是即便这样也得咬牙回来,大马士革及其周边爆炸和交火非常频繁,现在去机场的路已变得很危险。
伊拉克出入境管理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自去年叙利亚国内危机爆发以来,已有1.6万名伊拉克难民从叙利亚回国。仅本月25日以来,入境人数便已近万。
31岁的伊纳姆·哈米德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上周,她和家人从叙利亚冲突“重灾区”霍姆回到巴格达,暂住在亲戚家,眼下仅靠微薄的积蓄和亲戚的资助维持生活。
“巴格达生活比叙利亚艰难多了,”伊纳姆无奈地说。“没打仗时,叙利亚全天24小时供电,房价低,找工作也容易,我家还在霍姆买了一套公寓住宅。难民每人每月还能从联合国难民署领到200美元补助。但是战争毁掉了我们的生活。”
“现在,我和丈夫都找不到工作,以后不知道怎么办。”
伊拉克官方公布的失业率是12%。但是分析人士估计,实际数据高达30%。本地人就业尚且如此艰难,何况伊纳姆这样的“外来户”!
就业之外,难题还有很多。
首先是供电不足。用电高峰的盛夏,多数居民只能依靠费用昂贵的民用发电机填补用电缺口。“一旦停电,电扇不能工作,孩子哭叫,大人烦躁,苦不堪言,”伊纳姆一脸无奈地说。
对伊纳姆一家而言,回到祖国意味着重新走入当年逃难叙利亚的阴影。2007年,恐怖分子指责伊纳姆为“外国侵略者”工作,威胁要对其全家采取行动。没想到5年之后,又是暴力威胁,将伊纳姆一家逼回依旧恐怖袭击阴影重重的伊拉克。
与伊纳姆相似,多数从叙利亚返乡的伊拉克人体验着这种令人心酸的心境。
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20日公布数据显示,叙利亚危机爆发来,共有约15万名叙利亚难民逃往约旦、伊拉克、黎巴嫩和土耳其。
然而,在关注叙利亚难民命运的同时,也请不要忘记,伊拉克目前仍有200万难民流离异国。那些被迫返回祖国的伊拉克人,正经受着第二次背井离乡的痛苦。(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