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66|回复: 0

从“秦淮河时代”奔向“长江时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6 02:5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都市南京]
一张蓝图引领全域统筹:

从“秦淮河时代”奔向“长江时代”


十里秦淮美景

十里秦淮美景

十里秦淮美景

十年前,南京城建多在老城内打转,河西中部还是一片菜园子,外秦淮只能算“护城河”,紫金山偏居城外。

十年后,河西已然一座现代化新城,仙林大学城、新港开发区将紫金山层层围合。长江南京段贯通“四桥一隧”,宽阔的江面仿佛成了城市“内河”。

南京城变大了,变高了,变靓了,建城区从近百平方公里扩大到600多平方公里,从当初蜷曲老城,到如今展延长江两岸。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介绍,十年沧桑巨变,始终在一张蓝图上作画:一城三区;保老城,建新城;一疏散,三集中。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接力接棒、薪火相传,描绘着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的绚丽画卷。

保老城、建新城
一张蓝图上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


南京2500年的建城史,450年的建都史,“浓缩”在明城墙合围的41平方公里老城内。当历史的车轮行驶至本世纪初,南京人蓦然发现,自己的城市太挤了,平均每平方公里塞了近3.5万人,接近城市人口密度的极限,产业、生活集中,老城高强度开发,腾挪不开空间,还打破了不少“历史的坛坛罐罐”。

为城市发展“纾困”,出路是冲出城墙。2001年,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果断提出“一城三区”、“一疏散三集中”的发展战略:建设河西新城和东山、仙林、江北三个新市区,促使老城人口向外疏散,建设向新区集中、工业向开发区集中、高校向大学城集中。

在这一方略指引下,一所所高校来到仙林“拓荒”,以“电气化特”为代表的支柱产业迁址开发区。地铁一号线南延线,在河西画出优美的弧线,圈出了奥体新城,昔日的河漫滩上,现代化体育中心、河西CBD横空出世。老城开始环境综合整治,“显山、露水、见城、滨江”,一大批长期被建筑遮挡的景点,敞亮地透出来了。

2005年10月,十运会在南京召开,一蓬蓬焰火下,奥体中心“世界第一双拱”闪耀着震撼的中国红,成为新南京崛起的集体记忆。2006年举行的市第十二次党代会进一步提出,加快“一城三区”的综合功能建设,把南京建成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

拉开框架后的南京,步入品质整体提升的新阶段。新城“做加法”,河西开发南部,高端配套不断完善,仙林集聚了12所高校,江宁开发区跃升全省五强。老城“做减法”,企业搬迁后“退二优二”,办起了都市型工业、创意产业和科技型公司。城市环境整治纵深推进,外秦淮终于成为“美丽的河、流动的河”,中山陵拆掉了数十个城中村,老城南历史文化底蕴日益彰显。

2011年举行的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把南京的城市定位“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进一步深化拓展为“三都市”和“三名城”,决定以办好2014年青奥会为契机,梳洗装扮,提升功能。为此,南京疾风骤雨般地开展化工整治,全城掀起环境整治“千日行动计划”,新一轮“动迁、拆违、治乱、整破”全面展开。河西南部加快建设青奥板块,十大功能板块建设如火如荼。

以江为轴、拥江发展
滨河城市拥抱“长江时代”


作为跨江城市,江南江北发展悬殊,是南京的突出课题。曾几何时,江北地区以全市1/3强的面积、1/5多的人口,对全市的GDP贡献只有一成左右。为打破这种失衡局面,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决策:优化城市布局,整体提升江南,加快建设江北。2002年,江北行政区划实施调整,成立新的浦口区和六合区。过去,南京城建集中在内外秦淮河两岸,现在“以江为轴,跨江发展”,从“秦淮河时代”跨入“长江时代”。

2001年以来,南京在长江上先后建起了二桥、三桥、大胜关高铁桥和纬七路长江隧道,又开建了长江四桥、纬三路隧道和两条过江地铁,“十二五”期间,长江南京段将有十条过江通道。

便捷的过江交通,让江北一步跨进主城。过去从老浦口绕道大桥到江南,得个把小时,2010年纬七路过江隧道通车后,只需10分钟。蓬勃发展的河西,就近为江北配套,浦口地块大幅增值。几年前,浦口一亩地才130万元,现在最贵的已超过千万元。

快速连通主城后,江南的企业、人才、资金加速向江北“输血”。“桥北板块”成为南京楼市新增长点,青奥公园选址江北滨江,南京软件谷在浦口高新区辟出“北园”……连偏居一隅的浦口桥林,也因地铁即将通车,规划为南京的新城。

在高新园区和城市开发的拉动下,江北地区大步赶上来了。2011年,浦口、六合两区GDP1133亿元,是2002年的7.6倍,占全市比重升至18.5%,固定资产投资是2002年的24倍,占全市比重提高到27.1%。

南京从来没有丢掉江北,南京一直戮力发展江北。不久前举行的江北地区撤县设区十年总结会上,南京市委提出:把江北地区打造成为承东启西的辐射中心区、转型升级的产业示范区、研发孵化的创新先导区、依山面江的特色展示区。

精明增长、生态优先
六千平方公里城乡展开全域统筹


鳞次栉比的住宅楼,风景如画的石闸湖,配套完善的创业特区……这是距离主城30多公里的板桥新城,由于房价不高,吸引了大批年轻的就业者。10年前,板桥还是不起眼的工业小镇,当初规划为南京郊区新城之一时,多数人感觉是“说故事”,可10年后,南京真的做成了!

板桥是南京规划的八座新城之一,其他还有雄州、龙潭、滨江、汤山、禄口等,产业特色明显,强调职住平衡,它们有的是开发园区,有的是物流枢纽,有的以旅游见长,有的就是城关镇。

在南京“一主城三副城八新城六十新市镇”的城镇体系中,八个新城“承上启下”,接受主城和东山、仙林、江北三副城的辐射。从“新市区”升格为副城后,仙林、东山、江北都要求发展为百万级的城市,自我配套、服务周边。八大新城还要辐射带动遍布郊县的60个新市镇,后者是城乡连接的纽带。

为串联这张城镇大网,南京布局了地铁、轻轨、快速路、高速路、干线公路一体的交通体系。南京地铁和快速路都在城区呈“井字形”后向副城和新城辐射。板桥能够悄然崛起,就是因为绕城公路、宁马高速的无缝对接,开车到河西南部只需十分钟。

市长季建业介绍,“十二五”期间,南京将投入一千多亿元,打通城乡之间的便捷交通:区区县县通轻轨、干线公路连镇街、区域供水全覆盖、城乡公交一体化。几年后的南京城轨,北至六合金牛湖,南抵溧水石臼湖。快速交通便捷了城乡交流,人财物加速向郊县流动,城市发展现代服务业,郊县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南京六千多平方公里城乡大地,都覆盖在全域统筹的大网中!

这是一张多么让人神往的全域统筹图。凭借梯次分工的城镇体系,南京有了承接“千万级城市”的空间,依托快速交通和山水组合,大城小镇被低山丘陵、江河湖泊有机分割——精明增长,生态优先,这就是南京特色的城市化,南京的人文绿都图!

2014年青奥会徽标揭晓

2014年青奥会徽标揭晓

2014年青奥会徽标揭晓

●书记访谈
人民幸福是发展落脚点


“过去的10年,南京以三次党代会为节点,薪火相传、持之以恒地推进‘两个率先’。”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日前接受新华日报和南京日报联合专访时表示,率先全面达小康的南京,正向着“第二个率先”昂首迈进。

过去10年,是南京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一城三区、跨江发展的宏伟蓝图,正在成为现实。10年前的区划调整和“一主城三副城”规划格局形成,奠定了南京全域统筹的基础。河西新城区中部基本建成。跨江发展加快推进。南京郊县经济规模从占全市“三分天下有其一”到“半壁江山”。

今年以来,南京经济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增长势头,总体好于全省全国。杨卫泽认为,这体现了多年来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去年,南京成为省内首座三次产业结构比重达到“3:2:1”的城市,软件业务收入超千亿元,成为全国首个“中国软件名城”。

“南京空间、环境容量、普通劳动力等相对缺乏,而科教创新优势突出,高层次人才资源丰富,必须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的道路。”市十三次党代会后,南京推出了创业创新“1+8”政策体系、“科技九条”、“创业七策”、“南京321计划”,在海内外产生强烈反响。到今年6月份,全市20个紫金科创特区全部开工,集聚科技型企业3300家,累计引进海外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2000多名。

过去10年,也是南京老百姓得实惠最多的时期。南京率先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实现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和义务教育阶段政府助学全覆盖,建成基本覆盖城乡各类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把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近50万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城镇社保体系。杨卫泽总结说,人民幸福是10年发展的落脚点。

南京要建成独具魅力的幸福都市,而幸福都市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是实现了人的全面发展。近日南京出台了《关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率先基本实现人的现代化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全市人口布局和结构明显优化,人口素质、文明程度、人居环境、生活质量、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轨道交通
轨道上的城市


拥有800万人口的中心城市南京,如何快速连接主城新城?地铁。瞄准“千万级人口”的特大城市南京,最终靠什么解决城市拥堵?还是地铁。

副市长陆冰介绍,南京“地铁时代”跨入了7个年头,通车85公里,运送乘客近10亿人次,营运能力跻身全国第一方阵,成为纾解主城东西南北交通的“排洪走廊”,还让江宁、仙林迈进了与主城的“半小时通勤圈”:过去坐公交,挤得一身汗,得个把小时,现在坐地铁,消消停停,半小时就到了。

眼下,瞄准2014年青奥会和2015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南京又掀起了大建轨道交通的热潮,从江南到江北,从主城到新城,一道道蓝白相间的地铁围挡下,一台台盾构机正日夜掘进。到今年底,南京将有超过90台盾构机钻行地下,建设规模和世博前的上海相当!而在未来3年,南京将拥有8条通车线路,总运营数达到300公里左右,拥有与香港同等当量的运营规模!

南京地铁规模赶超世界先进城市、国内一线城市,地铁驱动下的城市更让人神往。到2015年,市民公共交通的出行比例将达50%。在南京“一主三副八新城”的城市体系中,地铁成为往来通勤的大动脉,江北、仙林、东山三个副城和众多新城,沿着轨道线布局,像是主城撑开的五个“手指”,每个副城有两条以上轨道连接老城,呈现多中心、开敞式、轴向组团的布局。

轨道交通串联,山山水水作画,这是怎样的一副人文绿都图。地铁缩短了人们的时空距离,也改变了城市的运行质态。地铁拖着城市“跑”。“地铁+城铁”,则让南京无缝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南京到沪宁线城市多在半小时到1小时,抵达高铁站后,再坐上二三十分钟地铁,就能到达目的地。

别急啊,再等两年,蜗居老城的市民,南来北往的旅人,就可以坐地铁去六合金牛湖看帆船比赛,去禄口机场乘飞机了,地铁窗外,一路山水迢递、风景如画!

(来源:南京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2-19 00: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