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北京9月24日电(记者岳瑞芳)即日起至10月8日,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举办“钓鱼岛主权铁证及国宝大展”。其中,“钓鱼岛主权铁证”《记事珠》公开亮相引人关注。
清嘉庆年间墨迹本《记事珠》上明确记载:嘉庆十三年(1808年),大清王朝颁旨册封琉球国王。此年二月十八日,正使齐鲲(太史)、副使费锡章(侍御官)、学者沈复(太史司笔砚)等出京。同年闰五月二日,他们从福建出发,分乘二船一同前往琉球国。
《记事珠》记载:五月十一日,“始出五虎门。向东一望,沧茫无际,海水作葱绿色,渐远渐蓝”。五月十二日,过淡水。五月十三日辰刻,“见钓鱼台,形如笔架。遥祭黑水沟,遂叩祷于天后。忽见白燕大如鸥,绕樯而飞,是日即转风。十四日早,隐隐见姑米山,入琉球界矣。十五日午刻,遥见远山一带,如虬形,古名琉虬,以形似也……”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段文字的记载是中国拥有钓鱼台(即钓鱼岛)主权的铁证。据悉,文字中清楚地记录了沈复等人于嘉庆十三年五月十三日辰刻见到钓鱼台(即钓鱼岛),随后祭天后(妈祖),顺利过了黑水沟(即中流海沟),于十四日早隐隐看见姑米山,才进入琉球国界。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傅熹年认为,这说明钓鱼台(即钓鱼岛)当时就在中国海域内,其距离琉球国界尚有一日航程,既不属于琉球,也绝不属于日本。而且,这段嘉庆十三年(1808年)中国人即拥有钓鱼岛主权的文字记载,比日本宣称所谓的“古贺辰四郎1884年发现该岛”的时间早了整整76年。
与《记事珠》同时展出的国宝级文物还有圆明园兽首(马首、牛兽、猪首、猴首)、元代的王振鹏《江山揽胜》手卷、吴彬《十八应真卷》等。(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