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徐茂公 于 2012-12-8 12:09 编辑
杨时(1053—1135)北宋学者。字中立,号龟山,福建将乐人。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倍受欢迎。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如银妆,房屋也被上了洁白的素装。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后来,杨时学得程门立雪的真谛,东南学者推杨时为“程学正宗”,世称“龟山先生”。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然而,杨时在冰天雪地中站了那么久,过后有没有长冻疮,历史学家没有交代,但是推测其耳朵和手指等处或许会被冻伤了----冻疮。 冻疮(chilblains,pernio)是由于暴露于零度以下寒冷环境引起的局限性、红斑性炎症损害。冻疮是对寒冷、潮湿、非冰冻环境的异常炎症反应,组织学上证实冻疮为一种淋巴细胞性血管炎。暴露于寒冷、潮湿的环境是发生冻疮的主要危险因素,多发生在秋冬季,尤其温带气候地区冬天降温急剧并且环境潮湿时,冻疮较多见。妇女、儿童和老人常受累。 表现为单个或多发的肿胀性鲜红或暗红色斑疹、丘疹或结节,严重者可见水疱和溃疡。通常伴瘙痒或烧灼感,好发部位为手指、足趾、足跟、大腿、鼻子和耳朵。一类特殊的冻疮发生于大腿部,多见于经常穿紧身不透气裤子的人,表现为蓝色至红绀性斑块。肢端冻疮也常见于有饮食障碍的患者。刻意减肥而运动过度的人也易得冻疮。 冻疮预防应从秋末冬初开始,容易发生的部位要提早保暖,可在皮肤上涂些油脂,以减少皮肤的散热;要增加手脚的活动量,加速血液循环,鞋子穿得不宜过紧。平时可用冷水洗脸、洗手、洗脚,以增强这些部位的的抗寒能力。 若已发生冻疮,不妨多按摩手脚以促进血液循环,特别是毛细血管内的循环,使血不瘀滞,从而加速痊愈。如手部按摩:两手合掌、反复搓摩,使其发热,然后左手紧握右手手背用力摩擦一下,接着右手紧握左手手背摩擦一下,这样反复相互摩擦15~20次。 此外,还可以用食物外敷法:生姜、辣椒各15克,白萝卜30克,水煎,洗患处;或加蓖麻子仁数粒,一同捣烂外敷更好。 若是冻疮溃烂,可将新鲜鸡蛋煮熟,取蛋黄放在铁勺上榨出油,去渣后冷却备用。冻疮溃烂处,先用双氧水清洗,然后敷上鸡蛋黄油,外用纱布包扎,三五天即愈。鸡蛋黄油也适用于治疗湿疹、慢性皮肤溃疡、烫伤等。 近年临床研究证实,一些原本并非用于治疗冻疮的中成药治疗本病效果较好,可供选用。现介绍如下: 十滴水:取棉签蘸十滴水涂搽皮损处,每日3~4次;对于已形成溃疡或继发感染者,则用十滴水稀释液浸湿纱布敷于患处,每日2~3次,每次敷20~30分钟。 伤湿止痛膏:适用于未溃破的冻疮。先用热水洗净局部,擦干后贴上伤湿止痛膏,每日一次,2~3次即可见效。小儿皮肤娇嫩,要勤换药,一般以12小时为度。 京万红烫伤膏:适用于冻疮溃破者。先用温开水把患处洗净,再外涂京万红烫伤膏适量,每日一次。用药2~3天即可收到明显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