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72|回复: 0

波士顿案细节公布 天罗地网为何没能防住恐怖袭击?

[复制链接]
华发网友
华发网友  发表于 2013-4-17 12:49:22 |阅读模式
来源: 综合新闻

波士顿案细节公布1

波士顿案细节公布1


波士顿案细节公布2

波士顿案细节公布2

  4月16日联邦调查局(FBI)公布的照片,显示了一个压力锅的残余部分,这是2013年4月15日在波士顿马拉松赛上使用的炸弹的一部分。(AFP PHOTO / FBI)

波士顿案细节公布3

波士顿案细节公布3

  装炸弹的背包的残余部分,4月16日联邦调查局(FBI)公布的照片(AFP PHOTO / FBI)
  

波士顿案细节公布4

波士顿案细节公布4

  Josh Haner/The New York Times

  人们在波士顿一个公园举行烛光守夜活动。

  波士顿——一些执法人员周二称,周一波士顿马拉松比赛(Boston Marathon)中导致3人死亡、176人受伤的爆炸物很可能是一种“压力锅”装置,这种装置爆炸时可以将尖利的弹片射向附近的受害人。

  周二,波士顿几家医院的外科医生在电视转播的新闻发布会上称,这些爆炸装置明显装有小粒弹丸以及“像钉子一样”的尖利物体,目的是制造严重伤害。

  关于爆炸物的这些新细节浮现之时,奥巴马总统(President Obama)在白宫宣布,FBI 正在以调查“恐怖主义行为”的方式对这次袭击展开调查,但他称,目前还不清楚制造这次袭击的是个人还是组织,是外国人还是本国人。

  死于爆炸的3人中有2人在周二被亲属认了出来:他们分别是来自多切斯特的8岁男孩马丁·理查德(Martin Richard),以及来自波士顿郊区阿灵顿的29岁女子克里斯托·坎贝尔(Krystle Campbell)。

  周二下午,波士顿大学(Boston University)官员称,第三名遇害者是该校的一名研究生,但校方称尚未获得死者家人的允许,因此没有受害者公开姓名。波士顿大学在其新闻网站“今日波大”(BU Today)上的一篇文章中称,这名学生当时正在终点线附近观看比赛。

  德州共和党众议员、众议院国土安全委员会(House Homeland SecurityCommittee)主席迈克尔·麦考利(Michael McCaul)称,官方认为这些爆炸装置与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针对美军设置的那些临时爆炸装置类似。麦考利曾任联邦检察官,他在周二早上收到了联邦调查局(FBI)和国土安全部门(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官员的简短汇报。他还称,官方依然不知道这次袭击的肇事者来自外国还是本国。

  负责FBI波士顿办公室的特工理查德·德洛里耶斯(Richard DesLauriers)周二晚上称,周二早上调查人员已经正式开始在爆炸现场提取法医学证据。

  他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称,“我们找到的残余物品中有一些黑色的尼龙片,可能是背包的碎片,还有一些看起来像弹丸和钉子残片的东西,可能是压力锅装置的填充物。”他补充称,这些物品将被送往该局在弗吉尼亚州匡蒂科的试验室。“除此之外,我们今天早上已经确定,这两个爆炸物原本都装深色尼龙袋子或者背包当中。既然我们认为包里装有爆炸物,那个包应该很重。”

  德洛里耶斯称,这次调查“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还无人表示对此负责,潜在嫌疑人及其动机的范围目前都“很大”。

  他称,“这项调查十分复杂。调查人员将会有条不紊、兢兢业业而又小心谨慎地展开调查,同时又会带着紧迫感展开工作。我们着手这一调查的时间还不到24小时,所以我说调查还处在初级的初级阶段,这是现在我能对调查进展给出的最贴切说法。”

  周一深夜,一些执法人员曾来到科普利广场(Copley Square)以北约5英里(约8公里)处的里维尔郊区的一栋居民楼,该地与警方在爆炸现场附近拘押的一个人有关。但周二早上,一名执法人员称,调查人员已经确定此人与袭击无关,他在爆炸中受伤,并在医院接受了讯问。

  一名执法官员称,两个爆炸装置中至少有一个是装满钉子、滚珠轴承和黑火药的压力锅装置,通过最原始的“厨房用”计时器引爆,很有可能,两个都是这种装置。这名官员称,调查人员认为,这些爆炸装置被藏在了袋子或是背包里,后来又被放在了终点线附近的街道或是人行道上。

  周二,一名同情报官员和执法官员谈过话的政府高级官员表示,政府“没有”从基地组织(Al Qaeda)和其他恐怖组织的成员那里截获“袭击前的交流”。这名官员表示,最近几周收到的两份情报简报“完全没有涉及这种”类型的袭击。

  这名官员称,情报机构已经开始倒回去检查最近几周截获的信息,以确定他们是否漏掉了什么东西。“在2009年圣诞节的未遂爆炸事件之前,他们也以为没有袭击前的交流,”这名官员说。“但事实上是有的,只是没被截获而已。现在,他们正在对所有信息进行检查。”

  这名官员表示,目前几乎没有调查线索,也没有恐怖组织宣称对此次袭击事件负责,这些事实对调查构成了部分障碍。这名官员表示,关于对袭击事件负责的声明可以帮助调查人员对嫌疑人进行排查。

  国土安全部2010年发布的一份警告通知称,用压力锅制成的简易爆炸装置在阿富汗、印度、尼泊尔和巴基斯坦的袭击中使用广泛,这一烹饪装置在这些国家很常见。但它们偶尔也会在美国的袭击中现身:2010年,美国公民费萨尔·哈扎德(Faisal Shahzad)试图在纽约时报广场(Times Square)制造炸弹袭击,他车里的大量爆炸物中就包括一个压力锅,锅里装了120挂鞭炮。他这些装置制造了烟雾,但没有爆炸。

  周二,执法官员敦促公众提供任何有关马拉松比赛或爆炸的视频和照片。

  一名执法官员称,FBI探员、波士顿的警探、州警以及在波士顿联合反恐特别小组(Joint Terrorist Task Force)工作的其他部门调查人员正在接受纽约FBI证据复原小组(Evidence Recovery Team)及弗吉尼亚州匡蒂科FBI实验室专家的帮助,这些人擅长处理视频和照片。

  “大量图像正在接受评估,”这名官员说。

  马丁·理查德家属的发言人康纳·尤尼茨(Conor Yunits)称,8岁的马丁·理查德在同家人观看比赛期间身亡,他的母亲和妹妹身受重伤。

  周二,马丁的父亲比尔·理查德(Bill Richard)发布了一份声明,感谢人们的祈祷,同时请求人们尊重他们哀悼的隐私。

  “我的宝贝儿子马丁在波士顿袭击中受伤离世,”他在声明中说。“我的妻子和女儿也正在从重伤中恢复。感谢我们的家人和朋友,感谢那些我们认识的人和那些素未谋面的人,感谢他们的关心和祈祷。我请求你们继续为我的家人祈祷,我们会永远怀念马丁。”

  周二下午,另外一名遇难者克里斯托·坎贝尔的身份得到了确认。她的祖母莉莲·坎贝尔(Lillian Campbell)表示,克里斯托·坎贝尔爱看马拉松比赛,大多数年份都会去观赛。

  “克里斯托样样都好,”莉莲·坎贝尔说。“她坦率、亲切,总是面带笑容。她总是穿得很漂亮,梳着整齐的发型。而且她从来不会化太浓的妆。她就是简简单单的克里斯托。”

  莉莲·坎贝尔说,克里斯托·坎贝尔在阿灵顿一家名为吉米牛排屋(Jimmy’s Steer House)的饭店工作。之前,她曾是邻市坎布里奇广受欢迎的海鲜餐厅夏日小屋(Summer Shack)的经理。莉莲·坎贝尔说,自己最后一次见到孙女是在周四。

  “每次进屋,不管看到谁,她都会和他们拥抱、亲吻,离开的时候也一样,”莉莲·坎贝尔说。

  “‘她会说,‘我爱你,奶奶。’”

  波士顿爆炸案伤者被截肢 乐观称能活着就很开心

  新华网

  

波士顿案细节公布5

波士顿案细节公布5

  当地时间2013年4月16日,美国波士顿,几百名民众聚集在波士顿公园,为波士顿爆炸案死伤者举办烛光守夜活动。波士顿15日举办马拉松比赛时遭遇爆炸事件,目前已经造成百余人伤亡。

  

波士顿案细节公布6

波士顿案细节公布6


  当地时间4月16日,麻省综合医院降半旗哀悼爆炸案死难者。当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下令全美降半旗5天向前一天导致3人死亡、170多人受伤的波士顿马拉松赛爆炸案受害者致哀。中新社发吴庆才摄  

  中新网4月17日电 据外媒报道,15日发生在著名的波士顿马拉松赛终点线附近的爆炸案目前已造成3人死亡,逾170人伤。

  马萨诸塞州综合医院创伤外科首席医生表示,有些伤者醒过来后已经发现没有腿了,“但他们告诉我,能活着就很高兴”。他们说,当他们看到血液喷溅出来时,他们觉得自己一定会死。

  另据波士顿儿童医院创伤科负责人称,当这些孩子们被送到医院时,他们伤得很重,身上全是烧焦的头发,痛苦不堪,“这真让人心痛”。他们还从一个小女孩身上取出了钉子。

  波士顿多个医院的负责人表示,由于伤势过重,至少有10人不得不进行截肢。

  美国执法部门的消息人士称,波士顿马拉松赛所遭遇的至少一起爆炸是由一个塞满火药和弹片的压力锅引发。根据目前伤亡情况,这次爆炸案是自2001年“9・11”事件以来发生在美国本土最严重的袭击。

  负责调查此事的联邦调查局(FBI)特工16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调查人员在事发现场发现黑色尼龙物品碎片,其怀疑袭击中使用的炸弹被放置在一个黑色的包中。

  该特工说,调查目前还处于初步阶段,目前尚无任何方面表示对此攻击事件负责。嫌犯及其动机等都还不明确。

  报道还称,美国总统奥巴马将于当地时间18日前往波士顿参加追悼会,他称这两起爆炸是一种“恐怖行径”,警方称波士顿市中心部分地区可能会因调查需要而被封锁数日。

  美国“天罗地网”为何没能防住恐怖袭击

  

波士顿案细节公布7

波士顿案细节公布7

  爆炸声在马拉松终点处响起

  导语

  “9.11”事件后,美国本土再也没有发生过一起得逞的恐怖袭击。但是,平静在昨天被打破。波士顿马拉松比赛发生了连环爆炸,截止到北京时间4月17日早,至少3人死亡,180人受伤。一名中国公民也在遇难者中。

  “9.11”后,美国的反恐机制越来越严苛,被很多人称为反恐的“天罗地网”。所以这次爆炸令人感到诧异。而纵然恐怖袭击可能有很多偶然因素,但“天罗地网”也确实存在问题。

 

波士顿案细节公布8

波士顿案细节公布8


 
  从两个故事看美国织出的内外两张反恐网

  故事一:在网上发“灭掉美国”的玩笑话就被遣返——对内严阵以待

  故事:去年,两个英国人准备到好莱坞游玩,其中一个兴奋的青年在推特上跟朋友们分享了这一信息,并写道:“这周放假,聊聊天,做做准备,然后去灭掉美国。”结果,他们刚到美国境内就被当作恐怖分子嫌犯带去问话,而后被遣返。
  

波士顿案细节公布9

波士顿案细节公布9

  这两个英国年轻人因为在推特上的“威胁”言论而被遣返

  这个故事背后:美国国土安全部有一支专门的队伍负责监控社交网站、网络媒体的信息,以获得针对美国的恐怖袭击或者别的威胁线索。去年年中,在美国电子隐私信息中心的要求下,美国国土安全部被迫公布了自己的“监控关键词列表”,五花八门,“攻击”“炸弹”自不用说,“队伍”等词也上榜。不过美国国土安全部也澄清这些监控关键词只针对美国国家安全的潜在威胁,而无关那些批评政府的人。美国国土安全部其实是“9.11”之后成立的新机构,之前,美国的反恐是多龙治水,各部门配合不流畅,所以集合了将近40个部门的反恐功能,拥有超过20万雇员的美国国土安全部应运而生。而“国土安全”(homeland security)也是首创的概念。

  那些大家习以为常的对交通、入境等方面的高科技监控就不在话下了。根据美国国土安全部的报告,海关执法局在外国人入境时都要检查此人是否在“恐怖嫌疑观察名单”上。另外,一些来自特定国家(比如某些中东国家)的人更要受到专门的审查。奥巴马任内,又由于安全等原因,大举遣返非法移民,光是2012就遣返了超过40万,是美国历届政府之最。美国财政部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设立反恐与金融情报办公室的国家财政机构,专职切断恐怖分子的资金支持。

  这背后是巨大的财力投入,光是2013财年,国土安全部得到的拨款预算就有395亿美元。曾经在国土安全部担任过助理部长一职的朱丽叶卡梅耶也撰文指出,截止2012年9月,“9.11”之后美国联邦政府所有部门在“国土安全”上的支出已经超过了6400亿美元。

  故事二:出动无人机刺杀拉登之后的基地组织精神领袖——对外“定点清除”

 

波士顿案细节公布10

波士顿案细节公布10

  无人机被视为“定点清除利器”

  故事:2011年9月的一天,一架美国无人机从沙特起飞进入也门,目标是沙漠中的卡车队,出生于美国的也门基地组织精神领袖奥拉基就在其中。很快,无人机完成任务,奥拉基在轰炸中身亡。极具煽动性的奥拉基一度被视为拉登最有力的接班人。

  这个故事背后:用无人机追杀恐怖分子嫌犯被很多专家认为是奥巴马任内最主要的反恐手段。它起源于布什任内,在奥巴马的手下被广泛应用,有几百名恐怖分子嫌犯被无人机追杀。

  通过无人机精确地打击目标,这是美国中情局和他们所雇的私人公司所做的事情。也是美国政府讳莫如深的。尽管一些学者通过追踪对比后发现,相比其它手段,无人机对平民的伤亡程度已经降低到最小;精确的打击也比动不动就把军队乃至国家拖入泥潭的战争好多了;但是,这还是备受道德谴责。

  当然,抛开这些争论,随着本拉登之死,随着恐怖组织许多大大小小的头目被无人机“猎杀”,美国面临的恐怖威胁小多了是自然而然的推论。一般也认为大规模的有组织的恐怖袭击不可能再发生,可是小群体乃至个人进行的恐怖袭击谁也不敢保证绝对能被防止,而危害性也不一定就不大。

  02

  早就有“漏网之鱼”,没发生灾难主要靠运气

  2009年的炸飞机未遂和2010年的时代广场爆炸未遂等事件都是侥幸才被阻止

  

波士顿案细节公布11

波士顿案细节公布11

  警方公布的时代广场爆炸未遂案图片,还好炸弹做得不够专业,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2009年,一名尼日利亚男子在自己的内裤里藏了炸药并顺利登上从荷兰到美国底特律的飞机,该航班属于美国西北航空公司。幸运地是,这个自制炸弹出现了问题,在被点燃之后并未马上爆炸,最后机组人员和其他乘客合力制止了险情。

  2010年,一名巴基斯坦裔美国人将装有爆炸物品的车辆停放在纽约人流量密集的时代广场,企图制造汽车爆炸案。幸好引爆没有成功。现在的一些评论认为,这其实算是波士顿爆炸事件的“雏形”。

  此外,2009年还有一起针对纽约地铁的恐怖袭击未遂事件。英国情报部门也曾经破获过针对美国的劫机恐怖袭击案件。

  但还是有不幸的人。2009年,美国军医哈桑在德克萨斯州胡德堡开枪打死了13人。后来人们发现,他一直和奥拉基通过电子邮件往来。只是一般认为这次事件在分类上还不能被定性为“恐怖袭击”而已。

  03

  纵然织了张不错的网,也确实还有失误与疏忽之处

  恐怖分子和袭击的类型越来越多样化,某种程度有防不胜防之处

  上一段提到的那些袭击未遂案的实施者们其实都和恐怖组织有联系,臣服于恐怖组织的精神领袖。而通过不断地被“洗脑”,一些看起来背景“无瑕”的青年人成为了恐怖袭击执行者,甚至美国本土也有人中招。更让人震惊的是,英国航空公司的一名工程师曾经因为受到极端主义“精神感化”而帮助执行恐怖袭击,航空业从业人员如此,要出事真是很难防范。

  而“家贼更难防”,不需要大规模的策划,隐蔽的本土公民就足够引发灾难性的后果。美国国土安全部就曾经在2009年发布报告,警告国内极端右翼势力在抬头。“9.11”之前,美国国内最大的恐怖袭击事件是俄克拉荷马城爆炸案,策划实施者就是美国的极端右翼人士。而奥巴马对控枪的支持,也惹恼了许多美国人,所以也有可能个人或者团体因此站出来搞恐怖事件。值得一提的是,这次马拉松比赛在开始前还特地为去年小学枪击事件遇害者默哀了26秒(26是遇难人数)。

  有鉴于此,专家们对“波士顿爆炸案”的凶手身份有诸多猜测,有猜团伙的,也有说是单枪匹马的;有说是跟基地组织或者国外宗教势力有关,也有认为和美国极右翼团体有关。

  但是,在内,美国的反恐部门被质疑机构过于臃肿,大而不精

  

波士顿案细节公布12

波士顿案细节公布12

  “9.11”后才设立的国土安全部常常被质疑机构臃肿、效率低下

  在2009年的尼日利亚男子恐怖袭击未遂事件中,这名男子的父亲知道自己的孩子和恐怖分子过往甚密、举止异常,担心之下通知了美国驻尼大使馆。而当地大使馆又把消息传回国内。但是,这名男子只是被官方反恐部门列入了最低等级的“观察名单”,惨剧还是差点发生。

  这件事也暴露美国反恐机构之间的合作欠缺默契的问题。实际上,在2010年,《华盛顿邮报》就曾经公布过一个重磅的调查,报告称“自2001年‘9.11’以来,美国政府至少建立和改造了263个组织以适应应对恐怖威胁。情报方面花费增长了250%,达到750亿美元。15个州中的51个独立情报机构负责跟踪恐怖组织的资金流向,却几乎不共享信息。”此外,国土安全部也被批评权力过大、机构臃肿、效率低下。

  总之,部门太多、人员太多,反而可能变成贪大贪多而不精。像是当地媒体报道过,情报机构为美国获得了浩如烟海的文件,不过只有不到10%的情报被认真分析过。所以早就有专家指出,美国人需要的是学会如何对手头的信息善加利用,如何更快更有效地应用这些信息。

  在外,恐怖分子也逐渐适应乃至利用了美国反恐战略,美自身战略需要调整

  很多分析都认为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是美国对“9.11”事件神经敏感、过度反应的后果。而不管是反恐战争还是奥巴马的“无人机”计划,也都容易被利用成挑起仇恨的材料。

  在“9.11”十周年之际,美国智库兰德公司出版了一本关于美国反恐战略反思的文集,其中有一篇就认为美国对于用高科技武器和手段对付装备相对简陋太多的恐怖分子过于自信和乐观,同时对阿富汗和伊拉克的重建重视得不够。而美军内部在检讨反恐战争中承认,忽视对当地民众的尊重是其重大失误之一。恐怖分子往往在其盘踞地能够吸引一些民众支持,进而增加反恐难度。

  当然,基地组织等许多恐怖组织也逐渐地适应了美国在“9.11”后十多年间的反恐战略和节奏,这就意味着可能有必要转变整体上大的战略和思路。一些分析就认为,对抗恐怖主义真正的胜利并不是消灭或者逮捕所有的恐怖分子,而是让恐怖分子的意识形态在世界各国都得不到人民的认同。这也是治根本的办法。需要的是尊重当地人的感情和国际合作。

  结语

  美国是全球在反恐方面投入最多的国家,它反恐天罗地网的失灵之处也值得我们总结、分析和借鉴教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5-30 21: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