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石家庄7月19日电(王宇琦 沈斐 齐中熙)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近年来以来料加工为主营业务的中国低端加工出口企业生存日益艰难,企业出口订单趋冷、利润趋薄,“中国制造”面临重重困境。
近年来,石家庄九源塑业有限公司一直在和全球经济衰退“赛跑”。“今年公司可能不赚钱,有一点点微薄的利润就不错了。如果公司能维持到经济形势好转,说不定会有转机。就看公司能不能坚持到那时候了。”公司厂长贾更文说。
在中国,像九源塑业这样的公司绝不是个例。中国海关总署最新公布的贸易数据显示,今年6月,中国出口同比下降3.1%,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中的新出口订单指数已经连续三个月低于50%。中国商务部对1900家重点外贸企业的调查显示,企业出口订单趋冷、利润趋薄,有将近1/3企业认为,今年出口额将比去年有所下降。
“中国制造”的技术含量低、进入门槛低,是造成低端来料加工企业艰难处境的原因之一。来料加工的设备大多是被发达国家和地区淘汰的机器设备,导致进入来料加工行业的投资门槛相对较低。
汇率波动也对出口企业造成不小影响。人民币的频频升值对出口企业来说,意味着更低的利润空间,汇率因素成为除人工成本提高、贸易摩擦加剧之外影响中国出口制造业的一大重要因素。
面对利润空间日益缩小的困境,不少企业采取了控制产品成本的办法。在出口低迷的逆境中,中国小型出口企业正通过开发国内市场、实施品牌战略和加快产品创新升级等举措,艰难求变。
有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制造业低成本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国应逐渐从低端制造业走出来,摆脱来料加工的生产模式,不断升级并参与到设计、包装以及市场等高技术含量的生产过程中。
也有专家认为,一味排斥低端制造业没有必要,出口加工企业应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等方式,进行制造业的逐步转型。
“有些企业看不起原有的制造行业,试图转型发展高新科技产业、从事资本运作,这不仅分流了制造业所需的资金,也分散了企业的发展精力。”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说。
他认为,做品牌还是要先从自己熟悉的本土市场上做起。只有在最熟悉的中国国内市场中获得认可,才有可能上升到国际市场。
在出口不景气的情况下,石家庄华莹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在给国外客户进行来料加工的同时,还注重开发中国国内市场,内销产品全部打上“华莹”标签,还通过研发无铅水晶玻璃技术,实现产品创新。
经过调整,华莹公司的年销售额近年来以三个百分点的速度稳步增长。“正是在品牌策略和产品创新方面的尝试,让我们在出口低迷的环境中看到了希望。”公司销售经理康玮说。(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