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布鲁塞尔7月28日电(国际观察)中欧解决光伏争端值得称道(详版)
新华社记者张正富 闫磊
欧盟委员会27日宣布中欧已就光伏贸易争端达成“友好”解决方案。观察人士认为,由于这一争端是中欧贸易史上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摩擦案件,因此解决方案的达成,不但使双方避免了在光伏贸易中的“双输”,也为中欧解决其他贸易争端提供了良好先例。这表明,对话和磋商是解决贸易争端的明智选择。
同时应该看到,未来的中欧贸易之路难以一帆风顺,近期还将遇到欧盟发起的“光伏反补贴案”和“电信设备案”等难关。这些难关还需双方携手跨越。
历尽艰辛 水到渠成
欧盟委员会贸易委员德古赫特27日表示,经过数周紧张谈判,中国与欧盟就光伏贸易争端达成“友好”解决方案。“我对于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出口商提交的价格承诺协议感到满意,这对中欧双方来说都是一直在寻求的友好结果,”他说。
中欧就光伏贸易争端的对话过程充满曲折。自欧盟去年9月启动反倾销调查以来,商务部和中国机电商会组成的谈判团队已与欧委会展开多轮磋商,谈判一度破裂。今年6月初欧盟做出初裁,决定自6月6日起对产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及关键器件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如果中欧双方未能在8月6日前达成解决方案,反倾销税率将会升至47.6%。
经过艰难谈判,中欧达成妥协,使双边经贸关系免遭冲击。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欧盟资深律师告诉记者,欧委会之所以从最初的“漫天要价”逐步退缩,根本原因是缺乏各成员国的政治支持。
据了解,在欧委会5月底就光伏案初裁结果组织的一次征求意见中,包括德国、英国在内的18个欧盟成员国投票反对征税,仅有4个国家赞成,其余国家弃权。分析人士认为,虽然此次投票不具法律效力,但成为德古赫特的一场“滑铁卢”,使他底气尽失。
此外,欧委会的征税决定还缺乏广泛的民意基础,因为将中国产品挡在欧洲之外将造成欧洲光伏市场的萎缩和就业机会的减少。代表欧洲750多家光伏消费类企业的欧洲平价太阳能联盟就多次以不同形式公开抗议欧委会的征税决定。
这位欧盟律师说,双方能够达成妥协的另一原因是,中国总理李克强在5月访欧期间表明中方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立场,并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就通过对话解决光伏争端达成重要共识。此后李克强又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通电话,进一步明确了通过磋商解决争端的方向。
意义深远 前路仍艰
分析人士指出,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光伏贸易争端的“友好”解决意义深远。首先,这避免了中欧之间爆发大规模贸易战,对于出口增速放缓的中国和陷入经济衰退的欧洲都是好消息。
其次,中欧就解决光伏产品贸易争端达成一致,对双方都有利,一方面使中国年轻的光伏产业免遭重创,另一方面也使欧洲能够继续享受产自中国的质优价廉的光伏产品,有利于其继续推进低碳经济。
分析人士认为,中欧经贸近来频频出现争端,涉及陶瓷产品、有机涂层钢、电信设备、葡萄酒等。双方通过对话妥善解决了光伏案这个“重量级”争端,对于改善双边经贸关系的氛围大有裨益,也为今后解决其他贸易争端提供了良好先例。
当然,中欧经贸摩擦并未因光伏案的暂时解决而彻底消除。仅就光伏案来说,反倾销案一波未平,反补贴案很快将一波又起。按照欧盟相关程序,欧委会拟于8月宣布对中国光伏产品反补贴调查的初裁结果,其结果殊难预料。
与此同时,欧盟还威胁对中国的通讯设备供应商华为和中兴展开贸易调查。今年5月,欧委会宣布“原则上决定”对产自中国的无线通信网络与关键设备展开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有专家说,光伏争端的暂时解决可能会使德古赫特的立场有所缓和,从而对电信设备案更加谨慎。但另一种观点认为,光伏贸易争端暂歇,反而使德古赫特能够“放开手脚”开展对电信设备案的调查。
分析人士指出,电信设备案的涉案金额虽然低于光伏案,但由于电信设备制造业属于战略性高科技产业,其意义不亚于光伏案,因此中欧双方能否“乘胜追击”,继续通过对话友好解决,值得关注。(完)
王毅:中欧就光伏贸易摩擦达成价格承诺安排符合双方利益
2013年07月29日 14:02:05
新华社北京7月29日电外交部长王毅29日在外交部与卢森堡副首相兼外交大臣阿塞尔伯恩举行会谈时表示,中欧就光伏贸易摩擦达成价格承诺安排符合双方利益。
王毅表示,中卢关系堪称不同国情、意识形态和发展水平国家间关系的典范。中方愿同卢方不断深化政治互信,大力推进务实合作,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配合,共同推动中欧关系发展。他感谢卢方在中欧光伏贸易摩擦问题上支持中方立场,对中欧日前达成价格承诺安排表示赞赏和欢迎,强调此举不仅符合中欧双方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经济复苏。
阿塞尔伯恩对中欧就光伏贸易摩擦达成价格承诺安排表示祝贺,强调作为重要合作伙伴,中欧坚持相互开放市场对双方都有重要意义。他表示,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之一,卢森堡希望同中国在金融、投资、通讯、农食、旅游等领域开展更多合作。卢森堡作为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愿同中方就联合国事务加强沟通协调。(完)
中欧光伏争端“友好”解决的启示
新华社北京7月29日电(新华国际时评)中欧光伏争端“友好”解决的启示
新华社记者杨骏
中欧就光伏贸易争端达成“友好”解决方案,这场欧盟历史上最大贸易纠纷(年均约200亿美元)避免了全面摊牌。危机的化解,使得双方现在都可以平心静气地坐下来,审视一番自己的产业政策。
业内人士认为,就中国光伏产业而言,亟需反省自身技术创新不足、没做好产业规划,以及错估市场、盲目扩张等问题。
这场纠纷表明,中国光伏产业中的制造设备、原料和市场“三头在外”,依靠国外的补贴政策维持高利润,经受不起风吹草动,应警钟长鸣。中国光伏产业今后必须进行产业升级调整,淘汰低端落后的产能,以提高技术水平来增强核心竞争力。
在国际层面,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一大特点是“低碳经济”争夺战硝烟弥漫,主要国家正在着力发展以清洁能源为主的低碳技术。光伏争端如果不能“友好”解决,中欧必然两败俱伤。这不仅意味着双方贸易和产业账面上的损失,也意味着中欧好不容易趟出的清洁能源合作之路会随之受阻。
清洁能源的高歌猛进,近两年本就受到欧债危机的狙击。欧盟一些成员国因债台高筑,削减甚至终止了对相关产业的补贴,光伏产业尤感压力倍增。这也是光伏案的缘起——欧盟一些企业和人士希望通过推动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极高关税,从而转嫁这些压力。
但转嫁压力和焦虑,未必能让欧盟获益。欧洲太阳能行业协会“平价太阳能联盟”就认为,欧盟光伏企业所遇困难的真正源头,是各成员国削减太阳能上网电价补贴,而非来自中国的竞争。
再说,光伏产品占到中欧贸易额的7%。一些机构测算欧盟双反得失,如果纠纷不得化解,欧盟可能损失的成本和就业岗位将不亚于中国。这就难怪欧盟双反提案仅获4个成员国赞成,却遭到18个成员国反对、上千家欧盟光伏企业联名抗议。
不仅如此,城门一旦失火,殃及的决不仅仅是中欧池中之鱼。在欧洲经济持续低迷的当下,在中国急需技术支持进行产业升级的当下,在全球都在努力探寻破解经济危机之道的当下,中欧如果因光伏产业打贸易战,摧毁的将是全球对清洁能源发展的信任。这是因为,中欧都是全球气候变化应对框架中的关键角色。双方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合作,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可见,光伏案的“友好”解决,使中欧都避免了一场更大的危机,中欧更借此表明谁都不愿错失清洁能源未来发展的良机,这对全球清洁能源产业是重大利好消息。(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