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13|回复: 0

迎亚青倒计时100天 用激情点燃青春梦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15 03:5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者按
    再过100天,亚青会就将在南京吹灭两岁的生日蜡烛;再过100天,采自紫金山巅的圣火就将在奥体中心点燃;再过100天,这座城市就将为青春的激情沸腾……
    第二届亚青会,是一个镌刻着“南京印记”的青春梦想——这个梦想,象征着创意和智慧、代表着融合与参与……经过两年多来的精心筹备,南京亚青会申办之初的梦想一步步照进现实。
    我们采撷青年人的创意,编织属于他们的青春梦想;我们打响节能减排的攻坚硬仗,努力让南京的天更蓝、水更绿、空气更清新;我们用焕然一新的比赛场馆,为青少年选手提供一流的竞技舞台;我们用完备的城市保障,为亚青会系上最放心的“平安符”……
    亚青会在南京举办,是一种光荣与责任,也是一次机遇和挑战。进入赛事筹备的冲刺阶段,最后100个日日夜夜,南京将用一座城市的热情与努力,践行与亚洲的“青春之约”。我们相信,用百倍的激情、百倍的努力,一定可以奉献一场激情飞扬、活力四射的青春盛会。
    100天后,我们相约南京,不见不散!
吉祥物、火炬学生设计孩子拍板”——
青春的心编织青春的梦
智慧篇
“青少年的盛会让青少年作主”。南京亚青会的参赛主体、教育对象、文化交流主体都是青少年,因此,从筹办之初,亚青组委就让青年人作为主体来参与策划整个盛会,用“青春的心”编织“青春的梦”。
    在国际大型体育赛会中,南京亚青会开创了使用“组合式”火炬的先例。亚青火炬“蓝金陵”的设计者,是16岁的南京中学生吴悠,她创作的“双火炬”组合,如同“两个在注视着对方的好友”,以此来体现“伙伴携手、面向未来”的参与态度。用吴悠的话来说,“这个设计就是为了突出团结、友谊、合作的亚青会精神。”这个源于青少年的创意设计,为亚青会的火炬传递注入了“青春的血液”。
    2012年10月31日,亚青吉祥物“亚青圆圆”揭晓,这个生动、可爱的形象很快被广大青少年所接受、喜爱。“亚青圆圆”不仅将南京的城市底蕴、赛会理念和青春特色融为一体,更以自己的友好、欢乐将南京的智慧和活力带往世界各地。亚青吉祥物的征集过程面向青年人,“亚青圆圆”的创意提供者是来自台湾的22岁女孩王嘉伶。
    在吉祥物的遴选过程中,亚青组委征求了专家评审的意见,但最终有“拍板”决定权的,却是亚青组委聘请的“亚青小顾问”。亚青小顾问团由韩国、日本、台湾、香港等亚洲国家和地区的青少年组成,他们直接参与到南京亚青会的筹办之中,并给亚青组委提供了不少更符合青少年口味的创意点子。
    亚青会的会歌征集吸引了全国各高校、中学等院校学生会、社团组织和青年学生的广泛参与。目前,亚青会会歌的歌词部分已经征集完成,全国共有245首应征作品参与评选,据亚青组委相关负责人透露,“参评作品中一大半都是青年投稿的作品”。
    亚青会也是青年人服务青年人的盛会。在南京亚青会招募的1.3万赛会志愿者中,90%都是青年志愿者,而更多的青少年则加入到亚青城市志愿者的行列中。
    本报记者 冯兴 朱凯
    两位身着火炬手服装的青少年展示南京亚青会“蓝金陵”火炬。      本报记者 崔晓摄
网络平台人人都是火炬手——
创新办赛, 打造青春嘉年华
创意篇
今天,亚青会圣火将在紫金山天文台采集,火炬网络传递随即全面启动。
    只要上网就能参与火炬传递——这个匠心独具的创意,让南京亚青会成为第一个采用网络传递火炬的国际体育赛会,既体现了亚青会“节俭、绿色”的办会理念,同时也更符合青年人的生活方式。
    “如今,网络已经成为青年人学习、生活和社交的重要载体,在网络上完成虚拟的火炬传递,既可以在传递过程中实现文化的交流,也能给青年人带来新鲜感和惊喜,吸引很多青少年关注、参与。”亚青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火炬传递形式的创新,大大拓宽了参与人群,也让传递过程中传达的亚青理念更为丰富。
    “人人都能成为火炬手”,成为亚青火炬网络传递的一大亮点,全球各地的青少年都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及电脑三种渠道,参与南京亚青会的网络火炬传递。亚青组委还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开发了开发了IOS、安卓和PC三种软件版本,并支持中文简体、繁体、英语、俄语、日语、韩语等12种亚洲主要语系。
    网络火炬传递过程中,亚青组委为了迎合青少年的兴趣爱好,设置并制作了以南京亚青会吉祥物“亚青圆圆”为主角的休闲游戏、体育知识问答、好友传递等活动,青少年还可模拟参与南京亚青会从火种采集、火炬传递、圣火点燃到火种封存的全过程。网络火炬传递途径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共有238个传递点,其间穿插了城市和景点的图文介绍,用户可以为自己喜欢的城市加油助威,也可以亲自完成火炬传递的奇幻旅程。此外,参加网络传递的人还有机会成为亚青会实体火炬手,参加开幕式上的火炬传递。
    亚青会是体育盛会,也是一次文化交流的盛会。在筹办过程中,亚青组委在突出青少年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在文化教育活动设置上积极创新,力求让青少年满意、惊喜。
    亚青会期间,亚青组委每天将推出一项主题文化活动,在让亚洲青少年了解南京的同时,也为亚洲青少年的相互交流搭建平台。亚青村旁搭建的“亚洲文化村”内还将举办一系列主题展览,内容包括:反兴奋剂、净化体育赛事、非法博彩活动的威胁、公平竞赛的重要意义等,让青少年真正了解并理解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
    由于亚青会的参赛选手是14岁到17岁的未成年人,亚青组委考虑为参赛青少年的监护人提供亲属观赛门票,让他们在参赛同时也能获得家人的鼓励和支持。
    本报记者 冯兴 朱凯
1.3万名志愿者备战”——
我们要做南京最好的名片
参与篇
去年9月亚青赛会志愿者启动招募以来,共有10万人报名,其中南京地区高校大学生报名最为踊跃,约占总报名人数的80%。经过筛选和面试,1.3万人将在亚青会期间向来宾提供信息咨询、语言翻译、应急援助等志愿服务,他们灿烂的笑容将成为南京最亮丽的名片。
    东大王冠集:海外宣传南京亚青会
    早在2011年11月,东南大学大三学生王冠集就成为首批南京青奥会50名礼仪志愿者之一。如今,他又入选亚青赛会志愿者。
    在青奥会倒计时两周年暨亚青会倒计时一周年庆典晚会、亚青会吉祥物发布仪式、亚青会志愿者总队成立仪式等大型活动上,都能看到王冠集的身影。搬桌子、扛仪器、拍照片、接待嘉宾……王冠集说:“我有体力,有头脑,哪里需要我,我就出现在哪里!”
    今年寒假,王冠集参加了国际志愿者“GROW”项目,远赴罗马尼亚,为苏恰瓦的高中生进行素质拓展和心理辅导课程。他还在当地组织了中国文化展示会,宣传南京青奥会、亚青会。   
    “服务好亚青会,仅凭热情和爱心还不够,服务技能和专业精神也至关重要。”王冠集告诉记者,他每天都抽出一个小时,练习英语口语、复习应急救援、礼仪等知识。
    东航“空少”庞珺淼:带动100多名空乘服务亚青
    去年,一部微电影《我的志愿者故事》走红网络。电影里,高富帅男主角想赢得美女志愿者的芳心,为此加入了志愿者协会。电影男主角的扮演者庞珺淼,是中国东方航空江苏有限公司的一名空中乘务员,也是一名亚青志愿者。
    24岁的庞珺淼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报名当亚青志愿者,“就是想为南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在亚青会志愿者总队的成立仪式上,庞珺淼参与策划,并担任主持;最近,他在自己工作的航班上向乘客发放“梦想卡片”,向他们宣传亚青会……在庞珺淼的带动下,东航空乘组的100多名同事也加入了亚青会志愿者服务队。
    南工大宗敏洁:负责招募、培训1000名校内志愿者
    亚青会运动员村设在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届时将有3600名运动员和教练员入驻。南工大挑选了1000名大学生志愿者,大二学生宗敏洁是招募、培训等工作的总负责人。
    不久前,亚青组委启动志愿者服装制作工作。宗敏洁告诉记者,学校1000名志愿者的相关数据都由他们负责统计。这事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相当繁琐。
    有些志愿者对尺码不熟悉,她每天要接上百个电话。当他们把熬了两个通宵汇总的材料发给青奥组委时,却被告知统计模式不符要求,只好重做了一遍。
    宗敏洁说,大家的配合十分默契,目标就是要为亚青会呈上最好的服务,为南京争光。            本报通讯员 王刚
    本报记者 许琴
共圆亚青梦45所学校的孩子交上了亚洲朋友——
同心结架起友谊桥 共圆亚青梦
融合篇
与奥运会、亚运会等体育赛会不同,亚青会是青年人的盛会,其核心价值是竞技体育之外的文化教育本源。在这个舞台上,文化教育活动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亚青组委在充分保障运动员赛事活动的基础上,将以融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的文化教育活动,让亚洲青少年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多彩文化。
    亚青会尚未开幕,但南京的青少年们已经纷纷行动起来,与亚洲的青少年们订下“交流之约”。
    2012年12月23日,亚青“同心结”活动正式启动,南京45所青奥示范学校以抽签的形式确定了开展结对活动的国家或地区。“同心结”活动起源于1998年日本长野冬奥会,当时称为“一校一国运动”,目的是推动在体育赛事之外的人文交流和地域文化的传播。此次45所“同心结”学校将与亚洲国家或地区的奥委会联络,与一所当地学校建立结对学校关系。亚青会开幕前,“同心结”学校学生将学习了解结对国家或地区的语言、历史、文化等知识。亚青会开幕后,各校学生将参加亚青村的欢迎仪式,并到赛场为结对国家或地区的青少年运动员加油助威。
    在“同心结”民间交流大使、南京市民徐挺的“撮合”下,天印高中成功与不丹一所学校结对。上月9日,两校学生通过视频连线进行了交流,并互相介绍了两国的风土人情和特色文化。浦口行知小学与首届亚青会举办国新加坡的一所学校结为“同心结”学校,该校校长杨瑞清说:“结对交流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们的国际视野,也让国外学生更了解南京、了解中国。”
    亚青会举办期间,位于浦口南京工业大学的亚青运动员村内将建“亚洲文化村”,45个亚洲参赛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小屋”将成为亚洲青年进行文化交流的平台。
    北京奥运会期间,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的30多个“祥云小屋”成为赛场外文化交流的舞台。亚青会期间,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精粹也将以“文化小屋”的形式在亚青村内集中展示。与“祥云小屋”不同的是,亚青“文化小屋”将全部由青年人进行创意设计,“同心结”学校也将各自布置一个“文化小屋”。
    亚青会和青奥会要传播奥林匹克精神、“激励三代人”,很大程度上要通过文化教育活动来实现。亚青组委文化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赛场外的文化教育交流,是增进亚洲青少年交流与沟通的最佳平台。在交流中结下友谊、了解异国文化,传播奥林匹克精神,这将让他们终身受益。”      
    本报记者 朱凯 冯兴
南京日报青奥小记者团红马甲活跃——
一起为亚青喝彩为南京加油
热情篇
亚青志愿者老山共植一片绿、进社区教老人学英语迎亚青……在各种喜迎亚青会的活动现场,总是活跃着一群“红马甲”——他们,就是南京日报青奥小记者团成员。
    去年9月,第二届南京青年奥林匹克文化节开幕式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杨卫泽寄语本报青奥小记者:当文明的使者、当南京的使者。在这一寄语的激励下,本报3000多名小记者见证了亚青会筹办给家乡带来的喜人变化,他们也成为支持、宣传亚青会的一支活跃力量。
    2012年8月24日晚,南京亚青会邀请函发送仪式暨倒计时一周年活动现场,本报20名青奥小记者将亲手制作的南京剪纸和写有“南京欢迎您”的折扇等礼物,送给了亚奥理事会官员。南京亚青会协调委员会主席竹田恒和接过折扇,连连表示感谢。
    在全市300多所中小学,青奥小记者以饱满的热情宣传亚青会,从主题班会,到吉祥物圆圆创意明信片设计;从口号征集,到万人参与的定向越野校园行……本周六即将开幕的第三届南京青年奥林匹克文化节上,本报独家承办的“青奥小记者体验区”已吸引数千名青少年报名,他们将通过实地采访、微博互动等方式宣传亚青会、分享奥林匹克精神。小记者和全市60多万名中小学生一起为亚青会的到来喝彩。
    近日,秦淮区阳光里小区70多岁的王良华老人每天除阅读报纸外,还增加了一项学习内容:读英语。短短两个月,他已经能熟练背诵出26个英文字母,还会说"How are you"、"Can I help you"等简单对话。今年3月初,本报启动青奥小记者“进社区教老人学英语迎亚青”活动,目前已有千余名小记者利用双休日当起“小老师”,王老连续三次参加了这一活动。除此之外,小记者们还走上街头,向市民征集对亚青会的祝福;在溧水天生桥、老山森林等地植树造林。
    今年年初,雨花外国语小学的本报青奥小记者陆续收到来自美国、俄罗斯、新加坡、匈牙利等国驻华大使的来信,这些来信共同表达了对南京亚青会和青奥会的祝福。“美国需要更多沟通中美桥梁的友好使者,你们就是这样的小使者。”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在信中说。
    在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人民中学、北京东路小学、南京致远外国语小校、汤泉小学等近百所学校的本报青奥小记者们,也利用和外国留学生交流的机会,宣传亚青会,邀请更多国外朋友作客南京。
    “孩子们通过寄贺卡、信件给知名人士、各国驻华大使,宣传南京,争当亚青会、青奥会的文化小使者。”雨花外国语小学校长周春燕说。             本报记者 孙红雨
4.2万名中小学生在明信片上——
手绘我爱 祝福亚青
祝福篇
美丽的中山陵、玄武湖、夫子庙;市民广场上打太极拳的老人、放风筝的孩子……一副副美丽的场景被南京的中小学生用画笔定格在了一张张明信片上。今年4月,我市启动了“手绘我爱 直通亚青”中小学生手绘明信片活动,全市4.2万名中小学生在明信片上画上了自己心目中的南京及对亚青的祝福。
    南京邮政局一位工作人员介绍,4月份手绘明信片活动启动后,他们一共向全市58所中小学的4.2万名学生发放了空白明信片,孩子们热情都很高。宁海中学1800名美术生充分展现自己的特长,在明信片上或以铅笔勾勒,或浓墨重彩,表达出他们对亚青会的盼望;田家炳高级中学和金陵中等专科学校的学生们把手绘明信片作为学校艺术节的一部分,丰富了艺术节的内涵。
    在已经收回的明信片上记者看到,有的明信片很简单,有一张上用彩笔写出“我爱南京,我爱亚青会”的英文,设计者说,他想让全世界青年都知道南京,知道亚青会,并看到南京青年对亚青会的盼望;有的明信片上绘着秦淮风光,清澈的秦淮河边有个身穿旗袍的女孩,名叫“宁娘”,下面还有“I Love Nanjing”的字样。“在我设计这张明信片时,我想给南京找一位代言人,我给她取名宁娘,希望世界各地的年轻人看到她就能想到南京,”这张明信片的设计者说。
    据了解,目前“手绘我爱 直通亚青”中小学生手绘明信片活动已进入尾声,5月18日前将回收所有的明信片。
    本报记者 王茸
    本报实习生 陈鲤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2-19 00: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