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46|回复: 0

为什么中国不在钓鱼岛让步?

[复制链接]
华发网友
华发网友  发表于 2013-10-16 20:27:31 |阅读模式
为什么中国不在钓鱼岛让步?

桥本隆则



安倍上台以后,一直想与中国领导人会谈。但安倍上台以后几乎完全否定了前民主党政权的很多做法,在钓鱼岛问题上一直没有加以修正,同时还否定了外务省关于钓鱼岛的折衷方案(实际控制,承认争议)。安倍的强势姿态自然有其政治原因。

安倍上台实施的政策,并不是自民党、也不是安倍个人制订,而是日本政治精英集团共同制订的。这个政策的核心就是,先注重国内经济,加强与美国的关系,并且向东南亚进行经济倾斜,这是既定的方针。在安倍政权内部还有一个既定目标,就是利用安倍极高的支持率,推动国内修宪,在没有外国说三道四的情况下,加快所谓重返普通国家的步伐。

2012年11月,中国方面对安倍的重新上台还有期待。安倍在第一次入主内阁时提出“美丽国家”“价值外交”等政策,右翼倾向很明显,但毕竟安倍的“破冰之旅”是让日中关系重归正常轨道的重要一步。在安倍当选前后,中方通过渠道已经把中方的立场传递给安倍,希望安倍在钓鱼岛问题以及靖国神社参拜问题上顾及中国的立场,并且中国方面也会在合适的时候进行日中高层会谈。




(资料图:2012年10月17日,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时安倍政权预判有误,认为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并不会坚持太久,也不会不顾及经济利益而与日本摊牌,同时日本又有与韩国的独岛之争,所以在占有实际优势的情况下,安倍决定不以中国作为谈判对手。这个决定加剧了日中两国的对立,终于使得两国关系渐行渐远。

同样的错误也曾经发生在70多年前。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势如破竹攻占上海、南京及武汉,当时日本政府也是错判形势,想强逼国民政府屈服,发表了《不以国民政府为谈判对象》的声明,诱使中国内部出问题,以便获得最大利益。

事与愿违,最后日本陷入对华战争的泥潭,本来预计半年结束的战争最后进行了8年,把日本拖入崩溃境地。现在安倍政权也是如此,想利用日本过去30年积累的政治人脉、经济人脉,打破过去民主党政权保守外交的做法,在中国周边“绕圈外交”,利用周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担忧,以及军事、政治的不确定性,重新编一个包围中国的网络。

但是,这个策略实行开始就遭遇很多问题。

首先,日本的战争遗留问题、慰安妇问题,使得日本与亚洲盟友韩国的关系几乎破裂。

其次,历史认识问题、靖国神社的问题,一直是日本战后留给邻国不良印象的症结。所以每当终战纪念日临近,这个问题就会成为关注对象。
第三,美国对日本重新回归的不确定性的担忧。美国经历了伊拉克、阿富汗战争,在海外的驻军都在调整,但对于高调以右翼面貌出现的安倍政权,却始终保持一段距离。安倍重新上台以后,正式访问华府及与奥巴马建立热线等努力,都未获得成功。

令安倍比较欣慰一点的是,“安倍经济学”在日本国内获得较好结果。因日元贬值,各个公司账面收支改善,所以安倍几次重要选举中都获得很高支持。当日本进入一个比较长的无竞选期时,适当调整与中国的关系就摆上日程。

安倍开始时决心很大,在伦敦G8峰会后,安倍的两位特使在北京,他想用突访形式直飞北京,当时首相专机已预备好,只等北京方面消息就可启程。但最后,中国方面并没有如安倍所愿,突访北京成为幻影。

中国为何没有让步?

在冷战时期,中国把日本看作突破美国围堵的一个楔子,对于日本,中国让得多而要求少。在关系正常化40年以后,特别是去年“钓鱼岛国有化”以后,北京对日本的判断有微妙变化,外交构思也在改变。中国一直担心日本成为美国围堵中国的马前卒,一直也在避免。中国外交界原来一批旧的对日窗口人士,因年龄等原因逐步退出一线。对日外交新生代的登场,也是中国对日外交变化的标志之一。

首先中国对钓鱼岛问题做了定性,领土问题不退让。对日行为由外交部一家,变为整体战。海监、渔监等部门都曾派员前往钓鱼岛。在2012年之前,中国公务船没有进入过这个海域(虽然声称对钓鱼岛有主权)。在此后,北京把一些相关部门整合成为海警,甚至侦察飞机、无人飞机都出现在这个海域。这种策略是,逐步消除日本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能力,让一方控制变为有争议海域。

在钓鱼岛海域争端不断升级时,美国终于决定调整与日本的关系,支持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利用日本来减轻美国的负担,并要求日本承担更多作用,支付更多资金。看上去美国似乎站在安倍一边,其实也加重了日本的负担。

战后日本发展最大原因是“和平宪法”,在美国保护下全心全意进行经济建设,即使有军事武装,但只占GDP1%,所以才会有日本奇迹。如要围堵中国、承担军事义务,日本的GDP大约5%左右将用于军事支出。

现在日本经济并未完全恢复,为提振经济发行了大量国债。奥运会将在7年后举办,还要投资于大量基础建设。日本东北部地震后遗症没有完全解决,福岛核电站的核污水迟迟得不到处理,这些都要巨大财力物力。所以外交围堵、军事围堵都面临很大困难。为了渡过眼下难关,安倍希望先与中国缓和,提出不涉及钓鱼岛主权的情况下,想与中国领导人进行高层会谈。

日本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也提供给中国重要技术,互补空间巨大。但双方互不信任,日本害怕中国崛起后对日本的威胁,将永远沦为三流国家。中国也害怕日本成为军事大国,重蹈覆辙。这两个有很大经济互补性的国家,却没有走到一起。中方认为日本与自己叫板,背后有美国的支持。中国的策略就是,与美国保持密切沟通,对日本采取高压态势,斗而不破。除非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有实质让步。

日中两国是亚洲和平安全基石,这两国关系正常,亚洲的经济与安全形势也会安定。和则两利,斗则两伤。去年日本汽车行业在世界汽车份额中大举增加,唯独在中国迅速下滑。丰田等却并不因此停止在中国投资,他们知道经济贸易是日中两国需要的。

两国领导需要拿出政治智慧与政治勇气,化解现在两国难局。否则就印证了日本外务省一位外交人士的话:未来5年两国关系难以有好的发展。

(责任编辑:贾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6-10 17: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