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易博客
原标题:廿八都,深藏于大山中的文化飞地 廿八都地处浙闽赣三省边界,是一个古老的充满魅力的小镇。由于廿八都的建筑风格和居民习俗迥异于周边村镇,在小镇里,甚至有不同的方言土语,有着独特而鲜明的人文特色,因此,廿八都又被称作大山里的文化飞地。
相传,黄巢带领起义军由浙江南下,为避开官府军队的围追堵截,开山道七百里,进入福建,攻占了福州。这七百里山路正好经过今天的廿八都,自此,山清水秀的廿八都成了历代屯兵扎营之地,来自各地的兵勇家眷汇集于此,自然也把各地的风俗习惯留到了廿八都。到了清代,浙闽两省贸易频繁,七百里山道演变为商贸之路,占据天时地利的廿八都作为过往货物中转的驿站,逐渐成为三省边境最繁华的商埠。鼎盛时期,商行店铺、饭馆客栈布满了整条鹅卵石铺就的大街,日行肩夫,夜歇客商,每天南来北往,熙熙攘攘,富足热闹了数百年之久。
廿八都有大小两个文昌阁,大文昌阁在镇北头,小文昌阁在镇南端。两座建筑的宏伟和精致在当地是无人可与之相媲美的。文昌阁一般只有县治才有,供奉文昌帝和魁星的地方。虽然廿八都人靠经商致富,但内心却始终无法摆脱"学而优则仕"的情结,他们的愿望和梦想早已飞出大山,飞向遥远的京都。于是同时他们也留下了300余幅彩绘在大文昌阁的梁、枋、藻井间,用"悬梁刺股"、"衣锦还乡"来激励后代。
由于深藏于大山之中,历史上少受战乱侵扰,镇上古建筑风貌依旧。镇上的古建民居,不仅数量多,保存完好,这些民居的门扇、窗户上都装饰着木雕,玲珑剔透,非常精美,并且图案很少雷同,每家每户都有不同的特点。听镇上老人讲,古镇的大户有曹、姜、杨、金四家。他们围绕着宗族而居,至今还保留着36幢完整的古民居大院。站在老街上,最富有特色的是家家户户的门楣。门楣多为楼阁式,由梁、枋、檐、望板和垂帘虚柱构成四柱三楼式。各个部件都有精细的木雕装饰,题材多为福禄寿、合和二仙等吉祥物。这木制的门楣和江南其他地区的砖雕门楼有着截然的反差,使人走在这老街之上,无不被这景色所吸引。看这徽式的马头墙、浙式的屋脊、赣式的檐橼、闽式的土墙,其内涵的丰富已足以使建筑学家所惊叹。
廿八都镇的建筑依古道两侧而建,长约1公里。北为洵里街,以住宅为主;南为枫溪街,以经商为主。在镇南村口,有一座建于清光绪年间的石拱桥,桥上建有九间桥亭,中为重檐歇山顶,是浙西唯一的带有桥亭的古桥梁。
廿八都的古民居、庙堂、宗祠,基本保持着上个世纪的样子,商业味道的粉饰较少,当地百姓依然生活在里面,初来乍到,仿佛时光倒流一样。原汁原味的飞地文化是廿八都最诱人的地方,可惜近几年游客渐渐增多,小镇少了些宁静,多了些嘈杂。
廿八都距离浙江江山市大约70公里,便利的交通和丰厚的文化使得廿八都逐渐成为江浙沪的旅游新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