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北京11月3日电 题:中国高铁“出海”提速
新华社记者韩乔 左为 张钟凯
中国外交正悄然加入一项新话题——高铁。中国积极向世界各国展示高铁技术,中国高铁“出海”步伐正在加快。
近日,东盟经贸部长代表团乘坐高铁从上海到达北京。这条跨越1318公里的高铁,运行全程约5小时,开通两年来上座率快速增长,繁忙时段最小发车间隔5分钟。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见代表团时,对东盟经贸部长从中国南方乘高铁到北京表示赞赏。他说,这是中国高铁一次名符其实的“路演”。
与此同时,国外不少国家也加快了高铁建设步伐。澳大利亚积极升级基础设施,已就建造首条高铁进行可行性研究。据泰国运输部的高铁建设规划,泰国将在未来7年内完成4条高速铁路的建设。美国、俄罗斯、马来西亚、新加坡、巴西、土耳其等国也都积极谋划发展高铁。
中国拥有全球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铁系统,正以积极姿态参与国外高铁建设。中国企业在海外举行高铁展,中国国家领导人在不同场合推介中国高铁。
上月,李克强总理访问泰国期间,与泰国总理英拉共同出席“中国高铁展”。据《中泰关系发展远景规划》,中方有意参与泰国高铁项目建设,愿以泰国农产品抵偿部分项目费用,泰方表示欢迎。这一合作方式被形容为“大米换高铁”。
不久,李克强总理在北京会见澳大利亚总督布赖斯时也向其介绍中国高铁。他说,中国高铁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具有成本优势,希望双方就此探讨开展合作。
技术、安全性和成本三大优势构成中国高铁的竞争力。
中铁总公司科技管理部部长周黎表示,多年来,中国不断吸收、消化、学习和借鉴世界先进高铁技术,通过自主创新形成了自己的技术,这是对世界各国高铁技术发展的汇集。中国具有集成世界各国高铁技术的能力和经验。
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已接近1万公里。舒适、快捷的高铁大大提升了中国人出行的幸福感。京沪高铁公司表示,截至今年6月30日,京沪高速铁路开通运营已满两周年,开通第二年客运量同比增长四成。
中国工程院院士、铁路专家王梦恕说,中国每公里高铁工程费用为1.3亿元人民币,加上管理费用和拆迁成本,每公里约为2亿元人民币,低于日本、英国、德国等国。中国高铁连点成网后,产业化优势也降低了其成本。
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步伐也不断加快。近日,中国南车获得来自意大利的订单,向其提供高铁核心配件转向架,这意味着中国高铁核心零配件获得欧洲市场认可。此前,中国高速动车组铝合金车体大部件曾销往欧洲。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李红昌说,高铁全面输出并不是简单的贸易出口,还涉及经贸、金融等多种因素,需要双边高层力量共同推动。中泰高铁合作模式一旦形成,有望在其他国家推广。
李红昌认为,中国时速200公里以及时速250公里的高铁在应用上有相当成熟的经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应该成为对外输出的重点。(完)
新闻背景:中国高铁发展概况
新华社北京11月3日电(记者张钟凯 韩乔 左为)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列车开通运营,经过短短5年发展,中国高铁总里程已接近1万公里,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铁体系,搭建了世界最先进的高速铁路动车组技术平台。
根据国际铁道联盟的定义,高速铁路,简称高铁,是运营速度超过250km/h(新建线)或200km/h(既有线改造)的铁路系统。高铁除了在列车营运速度达到一定标准外,车辆、路轨、操作都需要配合提升。
中国国务院2012年通过的《“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提出,中国将在2015年贯通“四横四横”的高铁网络,并建设相关辅助线、延伸线和联络线,届时中国高铁总里程将达到1.8万公里。
所谓“四纵”是:京沪高铁;京广深(香港)高铁;京沈(阳)-哈(尔滨)大(连)高铁;东南沿海高铁。“四横”是:徐州-郑州-兰州高铁;上海-杭州-南昌-长沙-昆明高铁;青岛-太原高铁;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成都高铁。
多年来,中国不断吸收、消化、学习和借鉴世界先进的高铁技术,并且把这些技术通过自主创新形成了中国自己的技术。
由中国南车集团自主研制的CRH380A型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其主传动动力部分和网络控制完全由中国自主研发,并创造了每小时486.1公里的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度,新一代更高速度试验列车最高试验速度达到时速605公里。同时,CRH380A车型高速列车安全性高,脱轨系数小于0.13,远低于0.8的国际标准。
目前中国高铁动车组最高运营时速可达380公里,发车最短间隔3分钟,适应最低温度可达零下40℃,最多一个长编组可达16节车厢,可运送1000多人。
中国高铁自开通运营以来,客流需求旺盛,运量持续增长。2007年动车组投入运营至2012年,全路动车组列车累计发送旅客15.7亿人次。动车组旅客发送量占全路比重由2007年的4.3%增长到目前的26.7%以上。与2007年相比,2012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增加5.4亿人,增长39.6%。
中国高铁的盈利能力随着2013年初铁道部实行铁路政企分开后不断提高。中国铁路总公司于6月正式实施货运组织改革,提出全面参与现代物流业竞争,借助高铁网络优势,试水高铁快运。三季度全路货物发送量日均完成865万吨,同比增长4.8%,环比增长3.3%,扭转了上半年同比持续下滑的局面。(完)
评论:中国高铁具备国际竞争优势
新华社北京11月3日电 题:中国高铁具备国际竞争优势
新华社记者韩乔 左为 张钟凯
提到手表,人们想到瑞士;提到机械,人们想到德国;提到家电,人们想到日本。而今提到高铁,世界把目光投向中国。
从备受争议到赢得赞誉,中国高铁在国内快速发展的同时,正以成功者的姿态积极走出国门。十几年的技术积累和大规模应用赋予中国高铁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
以轨道技术为例,高速列车轨道沉降误差以毫米计,标准比F1赛车跑道还高。中国高铁纵横东西南北,沿线有湿陷性黄土,有湿地、也有高寒地区。在这些线路上,中国成功解决了地质沉降和轨道热胀冷缩问题,有效控制了钢轨全线高低误差,京广线、京沪线、哈大线等线路令人称道。
轨道技术只是中国高铁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一个缩影。经过十几年努力,中国高铁从无到有,各项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铁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快、运载人次最多、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除了赞誉,中国高铁的发展也伴随着质疑声。2011年“7·23”甬温线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后,竞争对手们马上将其与中国的高铁技术联系在一起。事故并未影响中国发展高铁的信心,与此同时,高铁建设的安全问题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原中国铁道部长等铁路官员因经济问题落马则是高铁发展另一道冲击波。当时有人提出高铁的快速发展,是某些官员私心重、捞政绩的结果。事实上,发展高铁是中国的刚性需求,中国铁路客货运长期处于“一票难求”、“一车难请”的局面,经过六次大提速,已无多少提速空间,修建新的高速线路势在必行。
高铁也曾因成本巨大受到批评。但今天看来,尽管中国铁路部门没有披露高铁客票收入和运营情况的权威数据,上座率持续上升已是不争的事实。近年来,随着高铁连点成网后,客流量激增,多条线路已实施“公交化”运营,京津城际列车开行最小间隔5分钟,武广高铁最小间隔仅3分钟。
高铁在中国不仅要算经济账,还要算民生账。正点、快捷、明亮、像飞机客舱一样干净舒适的高铁车厢,大大提高了中国人出行的幸福指数,高铁渐成最受欢迎的交通工具之一。
在改变了抢工期的蛮干,加强安全管理和内部整顿后,中国高铁在更加坚实的基础上一步步向前迈进。高铁总里程已接近1万公里,全世界投入运营的高铁线路将近一半在中国。
连接北京和天津的京津城际列车是中国第一条高铁,自2008年投入运营以来已接待过几百位外国首脑或高官,很多外国人惊叹于其舒适、平稳与快捷。到欧洲,人们可以坐“欧洲之星”;在日本,有新干线;来中国,有“和谐号”,而且速度更快、网络更密。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不久前在泰国访问时大力推介中国高铁。中国高铁技术可靠,性价比高,适合发展中国家;在地域上看,高铁“驶向”泰国后,也有助于打造‘泛亚铁路网’,实现泰国和中国无缝对接。
可以期待的是,中国的高铁标准、高铁技术和高铁设备将助力更多国家的发展。(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