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12|回复: 0

短评:科学看艾滋,走向“零歧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30 11: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背景资料:世界艾滋病日

    新华社北京11月30日电背景资料:世界艾滋病日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我国活动主题仍为“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

    自1981年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之后,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为提高公众对艾滋病危害的认识,更有效地唤醒人们采取措施预防艾滋病的传播和蔓延,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1月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号召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在这一天举办相关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布的《2013年世界艾滋病日报告》显示,随着各国防治艾滋病的努力不断增强,2012年全球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数及艾滋病相关疾病致死人数继续下降。2012年,全球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230万,比2001年减少33%;儿童中的艾滋病新发感染者减少到26万人,比2001年下降了52%;艾滋病相关疾病致死人数约160万,比2005年高峰期下降了30%。这些都归功于抗病毒治疗的扩大。截至2012年底,全球共有353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报告显示,尽管对于艾滋病防治的资助仍保持与2008年相同的水平,但各国国内艾滋病防治支出在不断增加。2012年,全球艾滋病防治经费中53%来自于各国国内支出。2012年,全球艾滋病防治可用经费估计为189亿美元,到2015年前,估计每年所需的艾滋病防治经费为220亿至240亿美元,缺口为30亿到50亿美元。

    国际社会为实现“零新发感染、零歧视以及零死亡”设立了明确可行的全球目标,包括到2015年向1500万人提供抗逆转录治疗,根除母婴传播,减少50%通过性传播的新发感染等。(完)

短评:科学看艾滋,走向“零歧视”

    新华社北京11月30日电(新华国际时评)短评:科学看艾滋,走向“零歧视”

    新华社记者黄堃

    世界艾滋病日到来之际,防控艾滋病的“三零愿景”再次在人们耳畔回响,但要仅仅实现其中的“零歧视”,也远非易事。消除无端的恐惧,最终还是要回到科学看待艾滋病的道路上来。

    联合国提出的防控艾滋病“三零愿景”是零新发感染、零歧视和零死亡。其中,零歧视曾被认为最容易做到,但现实却很严峻。11月初在曼谷召开的亚太地区艾滋病大会的报告显示,亚太还有11个国家和地区以不同形式限制艾滋病患者、病毒感染者进入或居留在公共场所等。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亚太地区负责人史蒂夫·克劳斯说:“这些惩罚性法律、政策或习惯几乎已经成为抗艾的第一大阻碍。”

    研究显示,艾滋病的三个传播途径是: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艾滋病不通过皮肤接触传播,甚至也不通过在公共浴室里可能接触到的尿液、汗液传播。因此,诸如禁止艾滋病患者进入公共浴室之类的歧视性政策毫无科学依据可言。

    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人们就不会盲目害怕与艾滋病患者、病毒感染者打交道,避免歧视。中国多名国家领导人都曾看望艾滋病患者,并与他们自如交谈、握手,这也是对全社会的示范。

    自然科学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治疗艾滋病,不再恐惧和歧视,而社会科学则说明“零歧视”的重要性:只有在一个没有歧视且充满帮助的环境中,艾滋病患者才不会感到绝望,这将有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零歧视”的重要性并为之努力。在亚太地区,尽管还有对艾滋病患者的法规障碍,但自2010年以来至少有10部惩罚性法律或政策已删改,如中国广东在教师资格标准中不再限制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今年的世界艾滋病日致辞中总结了科学研究和社会帮助等方面的进展,对于实现“三零愿景”,他说:“在这个世界艾滋病日,我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加乐观。”(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5-1-20 22: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