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58|回复: 0

中非农业发展研究及规划意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25 20: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中非农业发展历程和现状


中非从1881年沦为法国殖民地后,经历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殖民经济时代。殖民主义者从本国和自身的利益出发,把中非当做农产品原料提供基地开发建设,发展了具有相当规模的种植园经济,主要品种有咖啡、棉花、可乐果等,作物结构比较单一,也没有投资建设相应的产品加工业体系。不过应当承认,当时的殖民主义者在掠夺被殖民国家的资源和剥削当地廉价劳动力的同时,也把当时欧洲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带进了中非,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非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和条件,局部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椐统计资料显示,至1960年,单单实行规模化经营的咖啡种植园就达到1.84万公顷,而这些种植园大多数由欧洲人经营。但这种发展是片面的。对整个中非农业而言,农村经济还是十分落后,农业生产方式依然处于原始状态。1960年中非国家独立后,各界政府曾采取措施发展农业生产,如上世纪60年代的博卡萨总统面临当时中非经济停滞,农业严重滑坡的局面,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农业生产的措施,曾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80年代的科林巴总统执政期间,采取了较为切合中非经济社会实际的发展政策,提倡优先发展农业、增加向农民贷款、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实行“灵活、有计划的市场经济”政策,鼓励发展中小企业和外国投资,促进了农业和整个经济的发展。1989年,中非共和国对外宣布实现了粮食自给。但从中非独立后几十年农业的整个发展历程看,中非农业发展可以说是起伏跌宕,一波三折,时有停滞和衰退。主要原因是中非国家独立后政变频繁,战乱不断,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频频遭受战争的破坏,国家经济和农业发展长期以来缺乏一个稳定的环境。其次是中非经济基础和农业生产结构脆弱,难于经受世界经济一体化带来的竞争和冲击,遇到经济危机和金融风暴便会遭到致命打击,从此一蹶不振,难于恢复重振。


所以,到目前为止,中非农业仍然处于非常原始落后的状态,农业生产力水平相当低下,农业产出远远满足不了国民的需求,粮食不能自给,自给率只有70%左右。2008年粮食总产81万吨(只包括木薯、玉米、高梁、小米、大米五个品种。中非习惯将花生、芝麻等也列入粮食计算),加上甘薯等薯蓣类作物,人均有粮200公斤左右(按430万人计)。其中主食木薯占56.9万吨,在非洲被称作“穷人的粮食”。许多处于中下生活水平的人们,一天只能吃到一餐正餐,62%的人们每天生活费开支平均不到1美元。2009年人均GDP 453美元,农民人均收入不足1美元/天。联合国组织目前仍然把中非列为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之一。


中非农业生产水平低,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差。农村地区路网稀疏,道路不通,缺少交通工具,商品难于流通,农民至今习惯于用头顶来搬运产品。全国没有水利灌溉设施建设,生产丰欠靠天吃饭。只在几个地方的生产示范点和中国援中非农场有总共不到100公顷的小型灌区。电力、能源和机械设备严重缺乏,全国用于犁耕和运输的拖拉机不足百台。


二是生产工具和方式落后。中非农民现今还是使用几千年前老祖宗传下来的生产工具,如大砍刀、锄头、镰刀、斧头等,采取刀耕火种的原始生产方式,广种薄收,很少才用畜力耕作,很少采用新品种新技术,很少使用化学投入物,生产效率差,劳动强度大,农业单位产量低。


三是农产品加工业和产品保鲜、储藏手段方式落后。中非农产品加工体系已遭到战乱破坏和市场激烈竞争的冲击,加工业发展短腿,工业体系不健全。以前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全国曾有大中型工业企业近300家,现在所剩无几。上世纪的90年代中非还有近20家棉纺厂,有从事纺纱、织布和印染工序为主要内容的纺织联合企业,年产布匹400万米,还有年加工剑麻2万吨的麻绳厂和麻袋厂,至今这些工厂已一家不剩,处于“出口棉花,进口布料”的不正常供求状况。目前农村不少地方稻谷脱粒仍用手工敲打,碾米用木舂或石舂,劳动效率相当低。肉、禽、蛋、奶和水果蔬菜的加工业发展也严重滞后,鲜活农产品因得不到及时的加工和保鲜而浪费掉。老百姓对肉类和水产品的保鲜储藏还是采取传统落后的方式如烟火熏烤等。


四是农业生产组织过于分散,组织化程度低,商品生产率低。中非农业经营方式基本上是以小农经济模式为主进行经营,集约化和规模化的农业经营除了屈指可数的甘蔗种植园、棕榈园和中国援中非农场可以看到外,绝大部分农户从事以家庭为单位的仅能维持生计的小而全的家庭经营,参加合作社的农户也占少部分,农业科技成果使用率低,生产效率低,产品交换率低。一般每户约2.6个劳动力,耕地面积1.5-2公顷。再辅以小规模的养殖,如养山羊、绵羊、猪和家禽等。

二、中非农业发展潜力优势和不利因素


中非共和国地处热带,位于赤道以北地区,地域范围在北纬2°13′到11°01′和东经14°25′到27°27′之间,南北横跨热带雨林和热带稀树草原,气候资源多种多样,土地资源非常丰富,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同时拥有广阔的天然牧场,草源丰富,适合放养牛羊等草食动物。椐不完全统计:1)中非拥有可耕地面积达1500万公顷,目前只开发利用面积70万公顷,不足可耕地面积的5%,尚有大量的土地可开垦为农耕地;2)拥有可开发密集雨林区540万公顷,分布在两大区域:西南高原雨林面积380万公顷,其中260万公顷可开发利用,木材总储量在8660立方米左右(含所有树种)。东南部Bangassou高原,面积160万公顷,由于位置偏远,完全由人工开采。目前全国每年开采利用的原木约数十万立方米不等。3)拥有牧场面积1600万公顷,牧养方式以游牧为主,草场利用率低。2009年牛存栏数 340 万头,山羊 320 万头,绵羊 27 万头,马3000匹;4)拥有湖面、池塘面积360万公顷,加上沙里河和班吉河等水域的鱼捕获量,年产鱼达20000吨左右,而渔业的生产能力每年可达50000-100000吨,尚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5)中非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中非的地形地貌比较特殊,东北面的高原和西北面的高原以及横贯国境中部的高山山脉连成一线,将中非一分为二,形成了南北分水岭。北面的水系流向沙里河等河流进入乍得盘地。南面的水系汇入乌班吉河、桑戈河,流向刚果盘地。南北两大水域在中非境内河流密布,水系发达,流经之处形成丰富水利灌溉资源。椐统计,中非境内适宜筑坝栏水进行水电和水利开发的地方有一百多处,具有丰富水电资源开发之便和天然灌溉之利。此外,中非还有辽阔的野生动物国家公园和狩猎区,有大象、犀牛、河马、鳄鱼和种类繁多的灵长类野生动物资源等。


中非农业发展的不利和限制因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中非自国家独立以来,政局动荡,政变频繁,社会不安定。经济和农业很少有长达10年的稳定发展期。战乱常常将初步建立起来的经济基础毁于一旦,接者又不得不开始重建,反复折腾,难有发展;二是国家贫穷,财力薄弱,入不敷出,举债度日,很难拿出资金投入扩大再生产和用于农业建设。2009年,国家尚欠外债2.96亿美元。财政当年用于整个农业部门的事业经费只有2500万非郎,农业干部由于资金紧缺,难有机会下乡指导一次工作。农业项目资金投入基本依赖外援。三是中非地处非洲大陆的中心,属于地道的内陆国家,远离海洋和港口,离最近的喀麦隆杜阿拉港口也有1500公里,大大提升了产品进出口的成本,进口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扬,影响了生产投入。出口产品则由于运输成本增加而使市场竞争力受到很大削弱;四是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差,无农田水利设施,生产方式落后,农民文盲率高素质低,良种和先进农业生产技术推广使用率低,农业增长缺少内在的推动力;五是农产品加工体系遭受重创,产业结构畸形发展,农产品加工、运输、保鲜、储藏等相关产业发展滞后。整个农业产业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辐射,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配套服务体系没有健全起来,农业发展缺少一个有力的支撑体系;六是中非的土壤大部分属于红壤土,有机质含量低,肥力较差,土壤黏结,土质结构差,需要通过改良才能有效改变其土壤性状,提高肥力水平,增加农作物产量;七是大牲畜牛的牧养则受到热带湿热地区常见的萃萃蝇(TSETSE FLY,感染锥虫病)和牛肺疫(PPCP)等疫病的威胁,加上兽药和疫苗缺乏,制约着畜牧业的发展;八是森林的开发利用受到运输条件制约。水运因为河流水位降低和淤塞无法通航或通航能力差,陆运由于路途遥远而运出成本昂贵。椐了解,中非开采的市场需求量较大的25个树种中,只有11个运到港口后仍有市场价格竞争力。


总而言之,中非共和国农业资源相当丰富,且资源类型多种多样,气候条件优越,人少地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大,适合农林牧渔和狩猎全面发展。但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又同时受到其社会安定、基础设施条件和地处内陆中心地理位置等诸多方面问题的影响和限制。所以如何立足自身的优势资源和条件发展生产,一方面最大程度实现自给自足,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需求,解决老百姓吃饭和温饱问题,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根据自己的优势发展本国的优势产业和拳头产品、特色产品,增加出口创汇,平衡国际收支,均是中非农业发展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解决的问题。

三、中非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重点、目标


中非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以农业立国,以农业为主导产业,通过农业的发展带动和支持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坚持“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的理念,首先要重视解决民生问题,重点实施内向型的惠民利民“温饱工程”,尽快实现粮食自给自足,增加肉禽蛋奶供应,改善膳食结构,提高老百姓的营养和健康水平。为此,在发展重点上要立足本国丰富多样的农业资源和优势,扬长避短,趋利避害,进一步加大开发利用力度,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实现农、林、牧、渔全面发展;要重视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农田水利、交通运输和电力能源等基础建设,为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要提升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推广良种良法,扩大良种覆盖范围,提高农业先进技术推广普及率,科学施用化学投入物,提高农业产量;要在抓好粮食生产和巩固传统产业的同时,重视围绕国内外市场新的走势和需求,培植和打造本国的新的优势农业产业,发展自己的拳头产品和特色产品,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出口创汇能力;要创造农业发展的宽松环境,进一步实行更为充分的市场机制,搞活农业生产与流通,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增加信贷支持,刺激农民发展商品生产的积极性。采取更加开放和优惠的政策吸引国内外资金投入到农业开发和农产品加工业领域,创办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产供销一体化龙头企业,增强农业企业对农牧民的辐射带动功能和作用,同时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


借鉴发达国家和中国农业发展的经验,结合中非农业发展的具体情况,中非农业发展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是实施“温饱工程”,解决百姓温饱问题。目前老百姓一日三餐的问题依然是国家面临的首要问题。要千方百计采取各项措施和手段发展粮食生产,提高粮食自给水平,发展肉禽蛋奶,实施尽量满足国内老百姓需求的内向型发展战略,丰富老百姓菜蓝子,让中非人民先吃饱吃好,自给自足。按照目前中非人均有粮200公斤测算,粮食增长总量在未来5年如果保持5%左右的增长速度,到2015年,人均有粮可以达到250公斤以上,2020年达到300公斤以上,可实现较稳定的粮食自给水平,解决老百姓温饱问题,打下农业稳产增产的坚实基础,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第二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在老百姓温饱问题得到基本解决的同时,根据国内外市场走向和需求,逐步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产品商品性生产,搞活农产品市场流通,增强出口创汇能力,实施外向型农业发展战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以农产品为原材料的轻工业,逐步建立健全农业工业体系,加快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提升农业产业发展的水平和层次,延长农业产业链,拓宽农业发展空间,增加农业附加值,促进农业稳定增产增收。通过配合实施各项增加农民收入的措施,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年递增10%左右,促进农民人均年收入从目前的不足20万非郎,到2015年提高到30万非郎以上,到2020年争取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50万非郎,大幅度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准和营养健康水平。


第三步发展农村各项事业,建设小康社会。实施工业支持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战略。全面加大对农村各项事业的投资建设,包括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体育娱乐、交通通讯、电视网络、清洁能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农村的基本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整体素质,进一步实施科技兴农的战略,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广泛采用现代农业新成果,新技术,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80%,农田水利灌溉面积超过30%,畜力耕作和机械化耕作比例超过80%,逐步实现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国家经济实现跨越性成长。到2015年,实现人均GDP700美元,2020年,国民人均GDP争取比目前水平翻一番以上,超过1000美元。

四、中非农业发展的规划重点和内容


为促进中非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建议做好如下五个方面的重点规划:


1、土地开垦与土壤改良工程。中非可耕地资源极其丰富,农业可耕地面积达1500万公顷,现在开发利用的土地所占比例不足5%,尚有大量连片的土地可开发利用。实施有计划的土地开垦是的解决粮食自给和粮食安全问题的最有效和便捷的途径。若每年新开垦土地2万公顷,未来10年内新开垦土地面积20万公顷,将可耕土土地利用利用率提高到6%,再辅以其他较为先进适用的生产措施,将可以大大改善中非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供求状况。另外,中非大部分农耕地属红壤土,这类土壤肥力低,有机物含量少,可交换盐基少,土壤黏结,酸性较大。要通过实行大面积的土地改良工程,每年采取有效措施改良土壤10万公顷,如增施有机肥和施放碱性物质、增加土壤沙性、采取科学轮作和间套种等方法改变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


2、良种改良工程。中非农业良种培育和繁殖能力差,种子供应体系不健全,良种供应不足。许多农作物良种需要粮农组织等国际机构临时提供,对良种的需求没有很好的保障。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作物良种和畜禽良种的培育和繁殖体系,完善良种研究和推广机构,加强农技科研队伍的建设,建设农牧良种繁育基地,强化科研设备和设施的更新,增强农牧新品种的繁育、引进和生产能力,培育出一批适合当地生产条件的优势良种,尤其是有市场竞争力的新品种和特色品种,扩大良种使用范围,争取良种覆盖率达到80%以上。


3、生产工具改良工程。中非农村目前仍然使用几千年前老祖宗传下来的生产工具砍刀和锄头等,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要进一步加快畜力耕作的发展速度,提高畜力耕作的比例。重视耕牛的培育和驯化工作,解决犁具的生产和供应问题,降低购买犁具和采用畜力耕作的成本,进一步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有条件的地方要逐步支持发展先进适用的机械化生产,逐步推进机械化耕作,增加农业投入物,改变原始的刀耕火种生产方式,提高生产力水平。


4、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中非水资源极为丰富,河网密布,且水流从中部脊状高地分别向南北两个方向流入刚果盘地和乍得盘地的地形非常便于境内水利灌溉设施的建设开发。但中非农业生产靠天吃饭,丰收与歉收取决于当年雨水条件,丰富的地表水资源得不到利用。据统计,中非境内有100多处地方可以筑坝引水灌溉和发展水电。要进一步重视农业水利设施的建设开发,加快农业灌区建设的勘探和设计工作,尤其重视投资小,见效快,建设时间短的小型灌区的建设,开发全国各地丰富的水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生产优势。椐初略计算,水利灌溉面积如能达到占耕地面积30%,再配套相应的生产技术措施,全国粮食等农作物产量可增长50%以上。。


5、生态造林工程。林业是中非经济举足轻重的产业部门,对国家GDP的贡献处于重要地位,高达30%以上。但椐测算,按照目前的开发利用进度,一百年时间左右,现有的森林储量将被开发完毕,那时中非将失去一大经济支柱。俗话说,没有远虑必有近忧。所以要在适宜发展林业的地方,尽快启动和加强造林营林工作,做到开发与保护并举,边砍伐,边营造,补充林源,做到永续利用。在林区和适宜林业发展的区域每年应规划复垦或新营造用材林1万公顷以上,以保持中非林业生态的平衡。

五、实现中非农业新发展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1、实施优先发展农业的政策,促进农业快速发展。要把农业的发展放在国家经济优先发展的地位,在政策上支持和鼓励农业的发展。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激励和扶持农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明确农业是中非的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以人为本,解决人们的吃饭问题和温饱问题是国家经济的核心政策。要在财政、税收、信贷、物质资料等方面向农业倾斜,优先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使农业在近期内有较快的恢复和发展。通过农业的发展进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支撑其他产业的发展。


2、增加农业投入,发展集约化经营和规模化经营。中非农业几乎是刀耕火种,广种薄收,生产工具落后,投入极为有限。要进一步争取国际组织和多边双边国家支持,动员国家和社会资源,增加对农业的资金投入,改善农业的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加强土地的集中连片开发,发展集约化经营和规模化经营,采用新品种,使用新技术,增加农业投入物,提高生产集约化水平,辐射带动小农经济生产技术和经营方式的转变。要解决小农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制约问题,增加对农户小额信贷的发放范围,鼓励和扶持其扩大再生产,逐步扩大生产规模,增加良种、化肥、农药的物质投入,发展商品性生产。对农村懂经营、信誉好的经济能人,要适当增加其贷款额度,支持他们发展适度规模的农业生产经营。要进一步扶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高农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改变农业生产组织过于分散松懈的状态,加强生产的市场信息引导和生产技术的指导,提高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社会化服务水平。


3、进一步强化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和加强农民培训工作。中非农业技术推广力量不足,加上农民文盲率高,受教育程度低,接触现代农业信息和知识少,先进适用技术推广普及工作难于落实,农业耕作与管理处于放任自流状态。要给农民传授制种留种、耕犁培肥土壤、施肥用药、加工储藏农产品等方面的技术,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业技术研究和推广体系,延伸农技推广技术队伍和人员到农村地区、到农业合作社、到农户家里,宣传和普及现代先进农业技术知识,指导和培训农民提高生产技能,提高农民的素质,让农民撇弃和改变旧的落后的生产理念和方式,采用更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通过推广使用先进科学技术,增加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


4、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培植和发展优势产业。在不放松粮食生产解决温饱问题的同时,要因时制宜地开发利用中非丰富多样的农业资源,合理生产区域布局,培育和打造具有自身优势和特色的产业和产品,重点发展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优势农畜产品,培植创汇产业,增加出口和外汇收入。要进一步研发和引进棉花新品种,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质棉花,恢复和发展棉花这一传统创汇产业。咖啡产业也要在巩固旧的品种优势的同时开发有竞争力的新品种,适时对老树进行更新,建立新的规模化咖啡园,提高产品品质,增强出口创汇能力。甘蔗生产要进一步扩大生产种植规模和加工规模,争取食糖实现自给,减少进口。此外要继续探索发展具有热带地区区位和资源优势的产业和产品,如棕榈油、橡胶、剑麻、烟叶等,根据国内外市场走势,适时采取相应措施,做出生产结构调整,打造具有本国优势和特色的产品,发展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5、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速度,带动农业新一轮发展。中非农产品工业体系由于遭受国际市场的冲击和战乱的破坏已不成体系。要重新构建和恢复新的农产品加工业体系,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发挥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功能,引领农业发展。政府首先要重视电力能源、交通运输、信息通讯等基础产业的发展,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恢复和发展棉花加工产业和纺织产业,带动棉农加快恢复棉花生产,争取保障布料供应自给,改变“出口棉花,进口布料”的局面。其次要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包括粮食加工和肉类、水果、蔬菜的加工和保鲜,开发利用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改变原始落后的加工保鲜方式,提高食物的质量和营养水平。


6、加大农业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力度,改善投资环境。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实行优惠的投资政策,吸引内外资参与中非的农业资源开发。原有的国营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不善,效益低下的要尽快实行体制改革,如实行对外拍卖或采用参股、重组、合作等办法,盘活资产经营,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如中非最大的棕榈油加工厂,企业运转效益不好,设备老化,棕榈树需要更新,应及时实行改制和重组,寻求合作者和资金,保证企业恢复正常运营。对棉花、咖啡等产业的发展采取更为灵活和宽松的措施,要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搞活产品生产和流通,改变统管过死的现状,进一步刺激和鼓励农户发展生产。


7、高度重视畜牧水产业的发展,改善食物结构,提高人们营养和健康水平。要充分开发利用中非丰富的草原、草场资源和天然湖泊、池塘等水面资源,加大畜牧业和渔业的发展力度。大力发展牛羊兔等草食动物和鸡鸭鹅等家禽,逐步推广普及定牧和圈养方式,开发利用饲料资源,发展饲料加工生产,提高生产集约化水平,增加肉禽蛋奶生产和供应。要发展兽药和疫苗的生产,保障牲畜用药,研究开发抗病免疫新的优良品种,提高畜禽防病防疫水平。渔业生产要进一步扩大池塘养殖面积,逐步推广网箱养鱼。养殖鱼种以热带鱼种如罗非鱼为主,进一步推广养殖中国鲤鱼等受百姓欢迎的高产品种,因地制宜开发当地渔用饲料,提高渔类产品单产水平。同时要高度重视肉类保鲜和鱼产品保鲜设施的建设,均衡市场供应,提高产品品质,减少因储存保鲜不当造成的损失。


8、培育发展生物质能源等能源产业,解决和缓解中非能源紧张问题。在粮食问题安全问题得到解决的前提下,可以考虑利用中非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逐步扩大粮食作物面积,发展和拿出一部分粮食产品如木薯、玉米等用于生产燃料酒精等生物质能源,部分替代石油产品进口,缓解中非无原油生产和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窘困。要研究和引进利用甘蔗废液、麻风树等生物质材料开发能源产品,充分利用当地农作物和植物原材料资源。在农村要引进推广使用沼气技术,逐步减少薪炭林的砍伐和使用,保护森林生态资源,保正和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同时要重视太阳能的能源的开发利用。

六、中国与中非两国间开展农业合作的重点领域和方式


目前中国国和中非两国开展农业合作主要应该围绕如下内容和方式开展两国间的农业互利合作:


1、从近期看目前要重点抓好援中非博亚利农场和姆波科两个农场的建设。援中非两农场是现今两国农业合作的主要内容,有着数十年的历史,在中非已深入人心,连结着两国人民的感情和友谊。农场办不好,会在一定程度伤害两国的友好关系。办好两个援中非农场最需要做的事情:一是进一步理顺和加强农场内部的管理关系,确实落实两国换文关于农场经营管理“以中非方为主,中方为辅,双方共管的精神”,加快培养能胜任农场经营管理工作的中非方场长和经理,把农场经营决策和管理权真正交给中非方,中国农业技术组只履行指导、培训和咨询的专家职责;二是要重新确定农场的功能定位,明确按照公益事业性质,把农场办成中国先进农业技术的示范推广中心,同时逐步建设发展成为中非粮食等农作物优良品种和优良种鸡等畜禽品种的繁育中心,通过采取农业一体化经营模式,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种养;三是整合重组两个农场的优势资源,在农场的经营管理上二合为一,实现资源共享,扬长避短,分工协作。


2、今后农业经济援助项目或与农业有关的援助项目应集中在水电和水利灌溉设施的建设,开发中非丰富的水力水利资源以及与能源有关的项目如生物质能源开发、太阳能和沼气的开发利用等。此外中非虽然土地资源丰富,但土壤多为红壤土,肥力低下,同时农业生产工具简陋。所以实施改良土壤工程,推广使用先进农机具,提高作物单产水平和生产效率,应作为两国农业领域经济技术合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3、引进中国国内国有、民营大农场和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到中非投资办农场、建加工厂,大面积连片开发中非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其他农业资源,重点发展热带作物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如棕榈油、剑麻、菠萝、芒果、木瓜、香蕉、胡椒还有甘蔗等农作物的规模化种植和产品加工,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发展产业化经营,输入经济能人,产品除满足国内需要外,侧重研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产品,开拓国际市场。


4、利用中国先进成熟的育种、配种技术,在中非建立农作物良种、畜禽良种和优良水产品的繁育基地,选育良种良畜良禽,解决中非农业良种长期依赖外援,不能自给的短缺状况,增加中非种植业和养殖业的良种覆盖率,扩大良种推广使用范围,提高中非农牧渔业生产水平。此外,发展饲料工业、兽药生产和畜禽疫苗,改进畜禽饲养方式,改善中非兽药疫苗供应状况,也是中非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在这些领域内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前来中非投资办场(厂),也应作为两国间互利合作的重要方面。


5、广泛开展农业科研、教育、培训、推广等方面的经济技术合作。中国拥有较为先进适用的农业生产技术以及管理方法和经验,中非农业技术落后,管理粗放,生产力水平低。国家由于财政困难也不能正常开展农业先进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工作。两国间不论在农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模式还是在农业发展机制上都存在很大的交流与合作空间,要通过加强两国间的人员往来,进一步加强农业领域科研、教育和培训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一方面要增加中非农业干部和技术人员到中国学习的人数,另一方面要多派中国的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到中非开展培训和指导工作,把中国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理念介绍到中非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5-1-21 06: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