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网7月22日讯 7月2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非洲黄皮书:非洲发展报告(2013-2014)》发布会暨“大国对非政策的新动向与中非关系发展的国际环境”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召开。
黄皮书指出,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中非经贸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未来七年中非经贸关系将更多体现一种互为动力与机遇的发展结构。
黄皮书指出,伴随世界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中国与非洲国家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均已发生改变且仍在持续演变,中非经贸关系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双方合作将更多体现出对称依赖的关系,更强调合作的系统性和协同性。
当前中非经贸关系面临着新的世界经济环境。第一,全球需求乏力成为常态,各国经济表现分化加剧。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势头趋稳,但公债、财政和就业问题仍存困局。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普遍放缓,金融风险和结构调整压力加大。第二,新兴经济体经济减速,但仍保持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上升势头。国际分工格局持续演变,南南合作不断加强,新兴经济体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加速向低收入国家转移的趋势,2007~2012年新兴经济体对非投资年均增长20.7%,远超发达经济体8.4%的增幅。第三,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趋势未变,但全球竞争的区域格局特征日益凸显。第四,全球资源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发达国家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的消费已趋平稳或呈下降态势,而中国、印度、巴西等国资源消费日益增加。
来源:商务部网站
新形势下中非双方将基于各自转型与发展目标来构建利益契合点与增长点,中非经贸关系呈现“发展导向、投资引领、多元互动、推动转型”的发展趋向。
首先,中非之间正在形成一种互为动力和机遇的发展结构,双方通过经贸合作加快推动各自结构转型。全球需求不足促使中非经济增长更加互相借重,惟有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速,才能为各自调整与变革提供更大的回旋空间。
其次,投资成为中非多元化合作中的利益契合点。当前多数大国长线项目投融资能力下降,而非洲面对基建、制造业和民生领域的巨大需求心有余而力不足,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成为主要诉求之一。中国推动新一轮扩大开放,“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拓展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升值空间,中非经贸合作正从贸易先行向投资引领方向转型。
再次,非洲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以改变单个国家市场过小且相互隔裂的问题,跨国跨地区基础设施成为中非经贸合作重要内容。通过参与电力、路港、航空、电信等重点区域项目的建设运营,帮助非洲改善基础设施匮乏和电力供应不足,也有助于中国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跟进投资,构建区域性产业链。
第四,各大国加大对非投入的态势已非常清晰,中非经贸合作面临越来越强烈的外部挑战,中非经贸合作中出现的摩擦和利益分歧有可能被放大或“国际化”。
黄皮书建议,应从机制建设、管理体制、系统规划和软性保障等方面完善政策。首先,进一步完善中非合作论坛机制,提高部际协调效率,重点支持非洲工业化和一体化进程,推动中国制造业企业“集群式”对非投资。第二,改革对外投资管理体制,简化审批程序,完善对外投融资平台,以政策性资金带动社会资本扩大海外投资,增强政策合力和效能。第三,统筹协调政府部门、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合作,系统规划对非合作方案,引导不同行业和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抱团出海”,实现对非资源、基础设施、加工业和金融投资的协同发展和配套对接。第四,加大软性领域的投入和人才队伍建设,在保持高层良好互动的同时,加强与民间交流,扩大互信互利的民意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