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江晚
李克强此次访非签署的合作文件与以往的合作项目会有什么不同之处吗?此访的意义究竟有多大?浙江在与非洲合作方面做得怎样?前景如何?
带着一系列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著名非洲问题专家、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
“我们都知道,总理是分管经济的,”刘鸿武说,“这就意味着李克强总理此次访非要谈的肯定会具体的务实的合作问题。”
刘鸿武说:“习近平主席去年访非时,提出了中非是‘命运共同体’的概念。体现在经贸合作领域,中非可谓是‘机遇共同体’,中非经济具有高度互补性,近年来,双方互为机遇、市场并互相支撑的结构性特点更为显现。”
“与以往的国与国的合作不同,李克强此访还要推动中国与全非的合作。”刘鸿武认为,此次李克强与非洲国家签署的近60份协议中,将包括大规模的跨地区、跨国的大型项目,可能涉及交通、码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广阔领域,“这些合作项目势必将推动中非合作进一步转型升级”。
谈到浙江与非洲的合作,刘鸿武说,作为一个外向型经济省份,过去十多年来,浙江和非洲的经贸发展非常迅速。“如果我没记错话,近几年浙江对非贸易额一直位列全国第3至5位。去年,仅义乌一个城市,对非贸易就高达44亿美元,”刘鸿武说,“而在未来,我认为双方在经贸领域的合作上,还有巨大潜力。”
刘鸿武说,在本地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市场趋于饱和的情况下,浙江对非投资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我认为在省内政策的支持下,浙江可以选取一些政局稳定、市场容量大的国家和地区,将一些适合当地的产业转移到非洲去,比如经济苗木、园艺加工、环保低碳产业、新能源、小五金等产业都非常适合在非洲投资。”
本报记者 董立林
|
|